四一七 追憶的路 3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冰城舊夢 !
張洋笑的有點忘乎所以了,樂在了臉上,忘記了掩飾。以至於當他回過神來在,正發現楊記者在笑吟吟地望著他。
張洋自覺失態,下意識地揉了揉鼻子,轉移了話題,“我們去吃飯吧。”
“嗯。”楊記者答應了一聲,又回頭對攝像的同事招呼一聲,“大家都幸苦了,設備先放在這裏,我們先吃個午飯、休息一下。”
她指著那些設備用詢問的眼光看著張洋。
“沒問題,放在這裏吧,肯定丟不了。”
張洋會意,微笑著道。
一行人走進了食堂,張洋為他們安排了特殊的位置,與公司們的員工隔離開。
為了表示對人家的尊重,張洋拿過一個餐盤,主動地和楊記者坐在了一個桌子上。
張洋看了眼夥食,有七八個菜的樣子,可以說是還不錯,這下放心了,沒有丟臉。
“請隨意,沒吃飽飯菜隨便加,別和我客氣。”
張洋禮貌性地說道。當然,以他現在的身家,即便性格小氣了一些,也是不會心疼這點食物的。
“謝謝張總。”
“都說過了,叫我張哥就好,怎麽不聽話呢。”
張洋故作不滿。事實上,他真的不喜歡這樣的稱呼。
“嗬嗬,那好吧,張哥。”
楊記者有點害羞,小聲地說了一句。
張洋哈哈一笑,覺得這位小記者還蠻有意思的。
中午來這裏吃飯的人很多,包括劉康軍,他沒拿架子,為了圖方便,就在公司的食堂吃了。
這兩天,他一直悶在辦公室裏,與張洋也沒有交流,誰也不知道他在研究些什麽事情。
見到對方,張洋特意撂下筷子,過去打了一聲招呼。
回來坐下後,楊記者好奇那個劉康軍的身份,問張洋:“那個人是誰啊?”
張洋本想如實回答,但刹那間有了點私心,“哦,那是我們公司的高級發展顧問,技術型的人才。”張洋的小心思很明顯,他想將平台做到這一步的功勞全部攬到自己身上,起碼對外是這樣表現的,那樣會贏得更多的讚譽。
楊記者恍然地點了下頭,沒多問,小口地往嘴裏送著食物。
美女吃飯的樣子也這般優雅,張洋不免多看了幾眼。
餐後,電視台的人沒有立即開工,而是被領班的楊記者準許休息半個小時,到下午一點整在正式開工。
張洋也沒什麽事,就和這位記者閑聊了起來。
楊記者和張洋說了沒幾句,就從口袋裏掏出幾張百元鈔票,“感謝張哥,這是我們欄目組人員的夥食費,請收好。”
張洋見狀,推諉道:“哎,你過來替我們拍宣傳片,我都沒付勞務費,又怎麽能要區區這點夥食費呢。”
“張哥,你這麽說是嫌這錢少呀。”
經過了短暫的接觸,楊記者對張洋的印象還不錯,此時調笑道。
“哪裏哪裏,我隻是覺得這錢不應該收下。”
張洋生怕人家誤會,連忙澄清。
“沒事的,反正這錢不是我出,節目組有經費的。”
楊記者笑起來眼睛眯著,那個樣子非常的可愛。
張洋不覺中也對她有更多的好感了,“你還挺狡猾麽,胳膊肘往外拐。行,這錢我收下了。”
“嘻嘻,張哥有準備麽,一會兒我們可要采訪到您了哦。”
“有啥可準備的,問什麽我就說什麽唄。”
張洋毫不在意地道。他本就是一個無拘隨性的人,不喜歡刻意的做出另外一副樣子。
“張哥還是一個直快的人呢。”
楊記者對他的印象又變了。
一點鍾整。欄目組開機正式對張洋采訪。
楊記者調整好了鏡頭,巧笑地問張洋,“尊敬的楊總,你準備好了嗎?”
她與張洋年紀相仿,不像以前的采訪目標,多有時代的隔閡。僅僅大半天下來,她與張洋就很熟悉了。
張洋做了一個ok的手勢。
楊記者開始第一個問題了,“據傳張總是白手起家,創業的過程一定不簡單吧?”
“是啊,的確遇到了許多艱難的狀況,也曾處在困境之中。不過還好,這些都未能擊垮我的信念,我成功地堅持住了。過去的事情不值得探討,隻是一個自勉的回憶而已,我不想說的太多。”
“可是,您可以用這些事例激勵更多的人啊,還是具體講講吧。”
楊記者期切地道。
“算了,也沒什麽好說的,請問下一個問題吧。”
“那……請問您的平台發展的這麽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了本地最具特色的服務類網站,有什麽訣竅嗎?”
“哪有什麽特別的訣竅啊,凡事成功的團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團結,隻有大家的精神意誌凝聚在一起,往一個方向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比較成功的業績。這些每一個創業者都明白,在這條路上,團結是最重要的。”
張洋謙虛地道。
楊記者沒能得到滿意的答複,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沒什麽挖出‘真料’更好的辦法。
她隻好問接下來的問題:“張總,社會的輿論普遍認為,現代的年輕人沒有老一輩奮鬥的精神,他們中甚至還出現了許多啃老族,少有取得像你這樣成功的人,對此,您怎麽看?”
這個問題比較犀利,但張洋仍顯得從容不迫,“我怎麽看?嗬嗬,恕我回避,這個我無法做出評價。每一個人的經曆不同,對這個社會的認知自然也會不同。眼下的大環境與過去是不一樣的,所締造出的人身上蘊有時代的標誌當屬正常。”
“哦,這麽說,您認為啃老不上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嘍?”
楊記者抓住了重點,反問道。
“你不要這麽害我好吧,這播出去我會被萬千人記恨的。我沒那個意思,我隻是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產物而已。”
“這不和我說的一個意思嘛,有區別?”
楊記者冷汗道。她與張洋的意見有了分歧。
“有區別啊。”
張洋本無心多費口舌,但現在他決定多解釋兩句了,“是這樣的,你能夠從中聯想到更多。比如,那些所謂的‘啃老族’,不是他們骨子裏缺少堅毅的精神,而是少了那麽一個契機、一段經曆,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蛻變隻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