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比太祖的大刀闊斧管用?
字數:4743 加入書籤
【應該說,張居正的想法是好的。】
“怎麽說?”朱元璋瞪著天幕。
大唐。
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也很好奇,這想法不是挺好的嗎?
隻要執行下去,那個大明朝不說起死回生吧,至少情況也不至於惡化下去。
難道說明朝的門閥士族像推翻楊廣一樣,起來造反,逐鹿天下了?
而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們則一點都不奇怪。
他們可太熟悉那些官僚的手段了。
最簡單的兩個——半之,倍之,就夠他們頭疼的。
半之,就是對上麵的命令減半執行,或者選擇性執行對自己有利的政策。
倍之,就是將本意為簡化流程的命令,變得複雜化,或者誇大政策執行難度,阻礙政策執行。
【但下邊執行歪了。】
曆朝曆代的皇帝和百姓們看著天幕,默默無言。
至少在對付官僚這一時刻,封建社會最頂層和最底層的人是站在同一陣營的。
【彈幕:王安石:這個我熟】
北宋。
變法失敗的王安石看著天幕上的彈幕,淚流滿麵,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麽。
而成功扳倒王安石新黨的司馬光臉色難看。
他好不容易才把王安石的新法廢除,天幕上怎麽就有開始隱隱有稱頌王安石的意思了?
【彈幕: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這麽想的,但奈何下麵的官員不當人】
司馬光看著這條彈幕,隻感覺兩眼一黑,然後就失去意識昏了過去。
而在另一個時空,才剛剛開始新法改革的王安石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弟子門徒,還有手下官員,思索起來。
他為了推行新法,招攬了大量有才幹的人才,但對於他們的道德並不看中。
現在看來,還是得進行一番篩查的。
不過變法才開始,就要內部分裂,這簡直就是出師不利啊。
【這次徹查田畝的數據為——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公頃。】
【比明孝宗時期的數據多了三百萬。】
“這才對勁嘛。”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
但太子朱標卻臉色有些凝重,“父皇,兒臣以為,這並非是什麽好事。”
“標兒你說。”朱元璋點了點頭,壓下心中對那些蟲豸官員的憤怒,看向這個自己最滿意的兒子。
“張居正這次清丈土地,比後世的孝宗時期多了三百萬頃,但這些土地定然不是從官員與宗室手中查出來的。”
“那就隻能是從小民身上榨油水。”朱元璋也是瞬間反應過來,臉色再次變得更加難看。
這還真應了天幕上之前說的,“日益枯竭的牛馬稅基,和迅速膨脹的貪官汙吏之間的矛盾”。
至於皇室宗親……已經被他選擇性忽略了。
【彈幕:倍之半之上下其手】
【而從萬曆六年在福建試點,到萬曆八年出這個結果,撐死三年。】
【要知道,當年朱元璋清丈田畝都用了十二年,現在你張居正三年就給辦完了。】
【那是不是說,此時明朝的效率要遠高於太祖時期?你張居正的kpi淘汰製,比太祖的大刀闊斧管用呢?】
【彈幕:太典了】
【彈幕:楊廣:】
【彈幕:張居正=四個朱元璋大霧)】
【彈幕:怎麽可能嘛】
【彈幕:《大刀闊斧》】
【彈幕:好一個一語雙關】
“是啊,這怎麽可能嘛。”曆朝曆代,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忍不住扼腕歎息。
“張居正這變法,已經注定要失敗了。”
“連真實數據都無法得出,對基層沒有絲毫了解,怎麽可能成功?”
大漢。
漢高祖劉邦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哈哈大笑起來。
他向來對看別人吃癟十分熱衷。
他簡直能想象出,後世那個明朝太祖皇帝知道這件事之後的表情。
定然十分精彩!
【彈幕:這些官僚簡直就是在欺負張居正沒有基層工作經曆】
“?”
“沒在基層幹過?”
“不是,那這張居正是怎麽當上內閣首輔的?”
“宰相必發於州郡,猛將必起於卒伍,後世的明朝的人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明朝之前的讀書人和官員乃至皇帝都忍不住驚訝。
他們怎能不驚訝呢?
一個執掌全國,製定國朝未來走向的人文官領袖,竟然沒在縣城任職過。
“難道說,這種製度也是被人設計出來的?畢竟宰相如果是從州郡被拔擢上來的,很容易就會掌握極大權柄。”
大明。
張居正閉上眼睛,數次深呼吸,才終於將內心的情緒平複下來。
改革才剛剛開始,絕對不能把自己給氣死了。
可一想到這,張居正就又忍不住憤怒起來。
忍一時……忍不了一點!
看來考成法還是有問題的,不,那不是考成法的問題,是那些蟲豸的問題!
和這些蟲豸在一起,怎麽可能搞好國家?
【答案肯定不是的。】
【由於考成法對官僚存在鞭笞和淘汰,急功近利之下,必然會出現一些瞞報。】
【彈幕:又不是全部從頭查一遍……】
夏雨雪看到這條彈幕,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確實不是從頭查一遍,張居正還不如從頭查一遍呢。
之前查了那麽多次什麽結果難道不是明擺的嗎?
【畢竟幹得好沒賞,幹不好還挨罰,那可不是得糊弄嗎?】
“對呀,幹不好還得挨罰,可不就是要糊弄嗎?”明朝的官員們齊齊在內心呐喊。
曆朝曆代的百姓們看著這句話,內心中覺得有問題,但卻又說不出來問題在哪。
對此,朱元璋高屋建瓴、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句話中的邏輯漏洞。
“為人臣子,忠君體國,恪守本分,把事情幹好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要是他們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那咱幹嘛還要讓這些狗東西當咱大明朝的官?”
理是這麽個理,但對於官僚們來說,這大明朝又不是他們的,他們為什麽要那麽費心竭力地為老朱家的江山賣力?
反正不管換了誰來當皇帝,都得需要他們來代天牧民。
【彈幕:官僚們抱團取暖】
大唐。
親眼見證,親身經曆了安史之亂的杜甫看著天幕上,那些官員們的所作所為,悲憤地涕淚橫流。
“蒼生如此艱難,竟然還有這些人在那裏把天下搞得烏煙瘴氣!”
官員們是抱團取暖了,可百姓呢?
難道就活該凍死在道路兩旁,臨死前還得聞著朱門裏飄散出來的,腐臭酒肉之味道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