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英王登基觀艦式

字數:330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經過多年來以沙俄為假想敵,全力進行的有針對性建設,到了1901年至1902年的時候,華夏至少在軍力上已經處在了略為占優的位置。
    但是這種優勢若想一直保持下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預計從1903年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各主要路段將陸續修通。
    到了那時,沙俄在向東方的兵力運轉和後勤保障上,將逐漸突破一個又一個瓶頸,變得越來越便捷且經濟。
    屆時,其在東方的經營,以及基地與防禦設施的建設,也將步入快車道,完整度和規模都將加速提升,愈發有利於展開防禦。
    在此情況下,隨著北疆各地懸外的時日越久,收複的難度就會越大。
    至於沙俄船台上那些正在建造的新戰艦,華夏倒也可以用新的造艦計劃予以趕超,隻不過由此引發更為長期化的軍備競賽,也將遺禍無窮。
    上述這些,讓陳濟懷領導下的華夏政府,在內心中充滿了焦慮。
    盡管新建立起來的共和國,十分需要穩定和過渡的時間,但是經過深入的綜合考慮之後,陳濟懷等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為激進的決策。
    就這樣,在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安定國內,又抓緊處理了內政外交上的要務之後,華夏國防軍終於又開始了北進的行動。
    在這個過程中,國防軍雖然並未與沙俄軍隊發生直接的接觸和摩擦,但依然令沙俄在所覬覦的地盤不斷縮水的情形下,感到坐立難安,終於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其實在此時以及之前的沙俄,在東方還是多少有些外強中幹的,其所擁有的實力同胃口和表現比起來,並不相稱。
    因此,沙俄也希望能將可能發生的衝突,拖延到對自己更有利的時期,所以一度對華夏采取了略為溫和的態度,甚至在最初時忍受了國防軍的北進。
    但沙俄君臣的心裏終究是明白的,以妥協的姿態並不能換來他們想要的東西,華夏也不會傻到給他們留下更多的時間。
    再加之國內沙文主義情緒的助推,以及對東方人的蔑視導致的自大心理,沙俄終於下定決心要以強硬來扞衛自己在東方的利益。
    如此一來,在世人眼中,華俄之間發生一場大戰,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而且雙方接下來的行動,也都是在朝著這個方向推進的,剩下的就僅是衝突會在何時開始的問題了。
    就在東方的局勢,一天比一天危急的這段日子裏,列國之間關於這場日益臨近的戰爭而展開的外交活動,也在頻繁上演著。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依然是英國。
    1902年5月底,那場撼動大英帝國根基,成為其日不落霸權轉折點的第二次布爾戰爭,終於結束了。
    英國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造成了高額的戰爭開支和重大傷亡。還因其在戰爭中的暴行,在歐美遭到千夫所指,陷入了外交的孤立。
    在由戰爭引發的困境之中,本就年邁,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憂心忡忡的維多利亞女王,於1901年初病逝了。
    女王的死,同這場戰爭一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被嚴重削弱的英國卻不得不痛定思痛,重新審視自己,審視整個世界。
    權衡利弊之後,英國從此被迫放棄了“光榮孤立”的政策,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收縮。
    他們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托給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而將本身的戰略重心轉回了歐洲,集中到了英國的主要對手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爭中,有一些年輕人活躍在其中,在南非的曆練將幫助他們,在未來成長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
    其中包括,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即後來被印度人尊崇的“聖雄甘地”。
    還有就是,未來成為英國海軍大臣和首相的,在此戰中曾經被布爾人俘虜的溫斯頓?丘吉爾。
    英國雖被削弱,但其核心利益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也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
    因此,同這個盟友協調好立場,對於即將投入到一場影響國運的大戰之中的華夏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1902年8月,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的繼任者,新英王愛德華七世登基,一場盛大的觀艦式在斯皮特黑德海域舉行。
    這場海上盛典,以英國最新銳的“堡壘”級戰列艦首艦“倫敦”號為總旗艦,皇家海軍和前來觀禮的各國軍艦鋪滿了整個海域。
    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華夏戰艦的身影,國防軍海軍為了此次閱艦,派來了“安徽”號和“江西”號兩艘國造萬噸級一等巡洋艦。
    華夏在此戰爭臨近之時,派戰艦遠赴歐洲,除了彰顯與英國間的友好,展示自身實力和風采之外,更是在進行一場戰前最重要的外交活動。
    而最後得到的成果是,現在的英國雖然不願也無力直接投入到戰場中去,但作為華夏的盟友,英國仍將以其巨大的影響力和底蘊,遏製沙俄的盟國加入戰團。
    並且在承諾會全力給予華夏各種支持的同時,英國還將想辦法,盡量降低沙俄從海外得到援助。
    能夠得到英國這樣的態度,華夏已經很是知足了。
    畢竟英國人說得很對,華俄雙方皆有盟國和盟約的約束,若出現多國同時參戰,就會出現連鎖效應,可能導致一場全世界範圍的大混戰。這種局麵太過危險且難以掌控,確實應該盡力避免。
    與英國態度十分相似的,是華夏的另一個盟友美國。而且四年前曾得到兩江幫助的美國人,支持的態度更為堅決。
    主要盟友都已表態,讓陳濟懷等人心中稍安。
    到了這時,既然道理都想通了,該做的內外準備也都差不多了,那就不必再有什麽猶豫,毅然決然的向前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