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八裏橋(章尾有輔文)

字數:588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這是一個發生在平行世界的故事……)
    戰場上。
    黃昏臨近,陳濟方策馬揚鞭,疾馳在己方陣線。
    現下敵我交戰仍舊激烈,他本不該如此冒險。
    但他心頭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勝負的天平正在傾斜,決定性的時刻,就要到了。在這至關緊要的時候,他不顧危險,縱橫在軍陣之中。
    他要讓他的將士們看到他,要他們都知道,他一直和他們在一起,就在戰線的最前沿。
    他還要督促他們咬緊牙關,為了最終的勝利,再做出更大的拚搏。
    他很欣慰的看到,他的部下們堅毅的眼神,高昂的鬥誌。他愈發的覺得,勝利之神已經在招手,他們連日的浴血奮戰終要獲得成功。
    就在這時,突然,一發炮彈落在了他的馬旁。爆炸了!
    這發開花彈中的黑火藥爆發出的力量,將他連人帶馬的掀翻在地。在巨大的衝擊下,他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覺……
    幾天前。
    大約也是在這個時辰,陳濟方騎著馬,立在八裏橋的拱頂處。
    他頭戴官帽,一身墨衣,腰身筆直的穩坐在馬背上。手中舉著一副銅皮的單筒雙節望遠鏡,聚精會神的望著遠方。
    陳濟方,字萬霆,清曆嘉慶二十一年生,祖籍浙江象山。他本是個無心功名之人,在年輕時考中舉人後,就遠離了科場。然而,一場太平天國戰爭,卻把他拖回了仕途。
    他同族人們一起,興辦團練,剿匪安民。曆經多年征戰,因功屢受晉升,現已封得正三品頂戴。
    如今是鹹豐十年,大清國內憂未平,外患又生,眼下洋人的聯軍已經殺向京城。他也因此再度勤王,率部趕到了八裏橋。
    這八裏橋官名為永通橋,因位於通州以西八裏處而得名,是沿水路進入京師的必經要地。
    八月初的京郊,日頭依然很熾烈。陳濟方卻顧不得這些,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圓孔之中。
    透過望遠鏡的目鏡,他可以望見極遠處燃起的一股股烽煙。
    稍近處,有一隊清軍馬隊,正朝著橋邊開來。在馬隊的後方,還有更多的清兵,不斷的湧向這邊。
    這些清軍從服製上可見,皆是綠營兵。瞧著來的路線,大體是從通州退來的。此刻他們正沿著通惠河,向西行進。
    “族叔,果真如您所料,他們往這兒來了。那咱們……”說話的人,是位一直陪在陳濟方身邊的下屬武官。
    此人叫陳經山,字同升,今年三十七歲。是陳濟方的同族晚輩,跟隨陳濟方參加團練已經十幾年了,前不久剛被朝廷綬正四品武職。
    陳濟方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輕聲道:“我會去向僧王進言的,無論如何,此處已不容再失了。”
    “可那僧王會聽咱的嗎?”陳經山說道:“這麽多年了,他始終都瞧不上咱們。”
    說著,他不禁氣憤起來:“自從九江,咱打的第一仗起,至今有六七年了。咱們陳家人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可皇帝,還有朝廷這些達官顯貴們,對咱們卻是如此。就連族老離世,也不許咱們回去,真是……”
    “你要深知,”陳濟方打斷了他,“這皇帝,還有大清,是都對不住咱們陳家。但咱們所做的一切,卻並不是為了他們。”
    陳濟方頓了一下,轉頭看著陳經山接著道:“咱們所為的,是華夏的百姓,為了他們早日免受苦難。戡亂是為此,禦外亦是為此。這也是叔父他老人家的遺念。”
    陳經山低下頭,低聲道:“族叔,侄兒知道了。”隨即,他又抬頭問道:“族叔,那我現在應該做些什麽?”
    “你先回營裏去吧。”陳濟方答道,“為了這場將要來臨的戰鬥,一場咱們從未經曆過的惡戰,去好好準備吧!”
    “得令!”陳經山朗聲應道,隨後撥轉馬頭,向後方疾馳而去。
    橋上隻剩下陳濟方一人了,片刻後,他也調轉了馬兒。此時,遠處的營地裏,一陣陣炊煙已經升起。
    他看著營地的方向,那裏駐著五千多名練勇。這支隊伍,是由他親手創建,用西洋槍炮裝備起來的新式武裝。
    又在他的帶領下,征戰了多年。營中的很多老人,從江南時就跟著他了,在江北轉戰也已有五六個年頭。
    想到即將要發生的戰鬥,這些人中要有多少人血灑沙場。他心中一沉,不禁沉吟道:“好男兒保家衛國,征戰沙場,即便馬革裹屍,也是死得其所。”
    他提振精神,一抖韁繩,向著營地的方向,縱馬而去。橋邊幾名一直候著的親隨,也隨著他一同馳去。
    翌日,隨著大批清軍陸續到達,並集結在八裏橋的周邊,清軍的將領們也相繼趕到了這裏。
    陳濟方聞訊後,便往清軍主營而來。
    清軍的主將,是欽差大臣,封博多勒噶台親王,詔世襲罔替,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
    兩人本是舊識,早在五年前,都曾參與過圍剿太平天國北伐軍。
    在接見陳濟方前,僧格林沁剛議過軍情。見陳濟方施禮落座後,他便開口問道:“萬霆,你今日前來,不知有何主張啊?”
    陳濟方忙起身答道:“回王爺,下官是為眼下的戰局,鬥膽來向王爺進言的,望王爺能夠采納。”
    僧格林沁招了招手,示意陳濟方坐下說話。
    再次入座後,陳濟方繼續說道:“如今戰況至此,於我方已是極為不利。若再不能擊退洋賊,唯恐京城有失。”
    見僧格林沁默然不語,陳濟方又接著道:“洋賊的目標是京師,接下來定會夾通惠河西犯。八裏橋可連通兩岸,必是其爭奪的要衝,務須固守。
    “但此處周遭地勢開闊,無處憑險,需要預先廣築陣線,避免浪戰。而洋賊勞師遠來,後路當是其要害所在。若能阻其在前,自可挫其銳氣。再使其後路不靖,則更能令其難以久持。
    “故而,下官懇請王爺,允許下官親率所部負責防守八裏橋正麵。請王爺分兵護我側翼,並守衛鹹戶莊、於家衛等河南陣線,防賊西竄。
    “另外,王爺部下馬隊眾多,可散成小隊,遣至敵後,襲賊後路。倘若晝夜持續擾襲,使賊疲累,效果更好……”
    “好了!”僧格林沁猛的一揮手,打斷了陳濟方,“讓你們團練守在正麵?真是笑話……”
    “王爺……”陳濟方站起身來,打算再作分辯。
    “好啦!”僧格林沁卻已經不耐煩了,“本王已經布置過了,你部的位置,在橋西北三裏處,負責接應。你就老實的待在那兒,看看我的鐵騎,是如何踏平那些夷賊的吧。”
    “王爺,請您三思啊……”
    “好啦!就這麽決定了!若我的大軍無法取勝,你們再上前台也不遲。你下去吧!”
    ——#——#——#——#——
    《自序》
    拙作能夠簽發,著實不易。由於題材的原因,經曆的曲折,筆者自知。甚至為了結構更加緊湊,有利於發文,還刪掉了前麵的五十餘章。
    作為嚐試寫作的第一部長篇,本部小說在我的心中早已醞釀了十幾年,內容和題目也刪改過多次。
    作為一個準軍迷和準曆史迷,近代一直在我心中是個很大的結。也是從兒時起,就開始對這段曆史的糾結,成為了寫本小說的濫觴。
    相信眾多與我有相似情結的朋友,都曾動過“改寫”這段曆史的念想吧。
    於是便選擇了“架空”。之所以選擇“架空”,而又放棄了“穿越”,是因為穿越實在是太過天馬行空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像是奇幻題材。
    既然本念是“改寫”,而不是“神話”或“戲說”,那就要盡量結合這段曆史的社會、科技和人文等環境。
    如果是一個或者多個二十一世紀的人穿越回過去,即使不帶去新時代的科學技術,那如上帝視角般的眼光,也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而那樣的效果,不是我想表達的。
    偶然的個人因素,在曆史的發展中也會產生重大的作用和影響。當然,在架空中還是要盡量遵循曆史的必然性。
    要盡量結合當時的社會、科技和人文環境,架空也一定要盡力遵循曆史的必然性,這是本小說的一個重要基調。
    正如很多書友所說的那樣,曆史題材真的很難寫。為了盡量維持曆史原貌,符合當時的技術背景,需要大量的資料作支撐。
    好在我是個準軍迷和準曆史迷,家中也有這麽多年來攢下的大量相關書籍。這些真的給了本小說很大的幫助。
    然而,查閱、整理資料也是費了巨多時間和精力的,我想應該能有寫本小說正文的十幾、數十倍了。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保證引入文中的資料完全準確、合理,隻能盡力而為了。
    第一次寫如此長篇,水平更是有限,說實話內心裏是十分忐忑的。懷著這份忐忑之心,我能做到的,隻有努力的去寫每個字,認真的對待每個標點。
    還要特別表達一個態度。就是,所有曆史中的真實人物,都是曆史的一部分!不論今人對他們有什麽樣的評價,他們也還是曆史!
    是曆史就要被尊重,這是一個態度!
    本小說中涉及到這些真實的曆史人物,都是文字的需要,絕無半點褻瀆之意。而他們在文中都將起到npc的作用。
    在文中,在對時間的記述上,將采用中國傳統曆法與西方公曆並用的方式。故事的前半部分,偏重使用中曆;而後期則以西曆為主。
    在寫法上,中曆會以漢字大寫書寫,西曆則采用阿拉伯數字。
    例如,八裏橋之戰的時間,中曆為鹹豐十年八月初七日,西曆是1860年9月21日。特在此說明,以方便閱讀。
    最後對能看我文字的讀者們,由衷的道聲感謝!
    你們的捧、踩都是對我的支持和鞭策,是我堅持成文的動力!
    文中如有技術上的問題,請一定予以指出,我一定虛心接受。我們來共同探討、修訂。
    在你們的鼓勵下,我會努力前行,力爭做到更好。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