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片孤城(本章有設定插圖)

字數:336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蘇南之地,在經過先人數次衣冠南渡以來,便逐漸成為華夏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當上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後,這裏的經濟更加繁榮,富甲天下。
    這裏,也是陳濟方麾下商團誕生的地方,是他們賴以維繼的大後方。
    而如今,這裏卻如孤島一樣,困於汪洋大海般的太平天國勢力之中。
    商團,全稱“護商民團”,是最初在道光二十八年時,由陳濟方一手創建起來的民間武裝。
    當時,陳濟方的叔父陳堂,剛剛升任兩江總督。正是在他的支持下,以護商剿匪的名義成立了商團。當然在內心裏,陳濟方從一開始就是要將這支武裝,建立成一支西式新軍的。
    顧名思義,商團創立的基礎,依靠的就是商業。這不僅僅因為護商是其設立的名義。更因為新型的工商業,為商團的發展提供了一切動力。
    經商,是陳家的祖業。經過幾代人的創業和積累,陳家人在江南一帶已經建立起了很有規模的商業網絡。
    當陳濟方兄弟海外遊曆歸來時,正好趕上了上海開埠。於是他們便力勸,並協助陳家生意的大掌櫃——陳濟方的親兄弟——陳濟生,開啟了對外貿易。
    為此,陳家專門在上海開設了一家新的商號——東和商行。
    正是擁有陳堂的背景,陳家的經商積累,陳濟方兄弟們的才智和眼界,這諸多重大利好。東和商行在開辦之後,便得以迅速的做大做強。
    在後來的發展中,東和商行不僅壓製住了來滬的眾多粵商,在上海的華商中冠絕時輩。還不斷的擴展了業務領域,逐步涉及到了火輪航運、船舶修造、地產、銀行,等等近代事業。
    進而,以培養涉外商務人才為開端,東和商行還陸續開辦了多所私立的近代西式學校。
    這些新式學堂中,有講授西洋語言、律法、風俗、商務等課程的“滬上同文學校”,有教授中西方理科知識以及西洋技術理論的“申城格致學堂”,還有培養航海、港務等專業人員的“上海海員學校”,等等。
    商團的創立,就離不開商行帶來的這些經濟基礎,人才基礎。
    而在外貿、設廠、辦校等過程中,陳家兄弟也同來滬的各路洋人,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因此當陳濟方初建商團時,在武器采買,招募教官等方麵,有了很多的便利。
    甚至到後來,還在上海近郊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軍械廠,可以維修槍、炮,生產彈藥等。更是開辦了,以新式軍事技術培養商團指揮人員的“商團士官學堂”。
    商團在成立之初,規模和編製都比較小。
    除了日常操練外,也經常從事保護內地與上海間往來的商隊,剿除周邊匪患。但陳濟方堅持以西法編訓,注重射擊和實戰,為保持商團的戰鬥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商團真正開始擴大規模,是在太平軍攻入江南之後。
    是時,受局勢所困,鹹豐皇帝廣發詔令,命各地官吏大辦團練,對抗太平軍。陳堂父子也在其列。商團也得以名正言順的進行了整編擴充。
    其實在此之前,商團便已經投入了戰局。
    鹹豐二年,陳堂便以商團為後盾,憑借自己在蘇南百姓中的聲望,兵不血刃的平息了青浦民亂。第二年,商團又在九江和鎮江,阻擊過太平軍,打了兩場漂亮仗。也使得陳家和商團在朝廷眼中容下了身。
    而在商團開始擴編後沒多久,上海及周邊又發生了小刀會起事。陳堂迅速的集中商團主力,僅用月餘時間,便於鹹豐三年九月中旬,剿滅了此亂。
    在上海之戰中,商團付出了較大的傷亡。換來的,是重新恢複了蘇南地區的秩序,鞏固了後方。並且向周邊的各方勢力,展示出了強大的戰力。上海的外貿,華洋之間的關係,因此也得以維持和鞏固。
    但也是為了集中兵力於上海,陳堂不得不將原來由商團控製的鎮江一帶的防務,移交給了江南大營的清軍。
    隨後在陳濟雲、陳濟方兄弟帶走主力,北上勤王後,南方商團的兵力已經大為削弱。蘇南地區的外圍防禦隻得仰仗於清軍,也為日後的危局,埋下了伏筆。
    上海之戰後,鹹豐皇帝曾下旨褒獎陳堂父子。並命陳堂署理江蘇巡撫,陳濟懷領任蘇鬆太道,也就是上海道台。
    就連原本無官無爵的陳濟方、陳濟生兄弟,以及部分商團將領,也頒給了官銜。
    但到了鹹豐四年,不堪的清軍丟失鎮江。接著,在太平軍的攻勢下,江北、江南兩大營,又於鹹豐六年相繼被攻破。蘇南地區外圍盡失,門戶洞開。
    在蘇南形勢危如累卵之際,太平天國內部卻出現了內亂和分裂。使其在全盛之時,迅速衰落。這讓陳堂等人,得以喘息。清軍也趁機重建了南北兩座大營,繼續威脅天京,屏護東南。
    在此期間,陳堂帶領眾人,苦心經營。
    他們一麵安置好上遊撤來的百姓、業者,恢複生產,保障貿易。一麵為前線輸送補給和軍餉。既要擴充商團南軍的戰力,加強防務。還要為商團北軍源源不斷的提供供給。
    這些努力,應付內亂尚且吃力,又險些被再起的外戰所打破。好在洋人也想保持上海的貿易,並且有以往合作的基礎,也是對商團的實力有所認識。雙方在江南地區的局麵得到了維持。
    轉眼間,時間到了鹹豐十年。勉力支撐下的陳堂,終於耗盡了精力。
    不久,太平軍為打破對天京的包圍,重新組織起強有力的攻勢。腐弱的清軍無力抵擋,繼兩年前江北大營被再破之後,江南大營也又一次被擊潰。
    太平軍隨即繼續向蘇南腹地發起攻勢,丹陽、常州、無錫等地相繼被攻占。清軍殘部穿過商團的防區,逃至浙江。也宣告了華夏南方再無清軍主力。
    陳堂離世後,鹹豐皇帝對陳家子侄予以全部奪情。同時晉陳濟懷為從二品江蘇布政使,命其管理蘇南,率軍抵抗太平軍。
    商團南軍,終於站到了戰鬥的最前沿。到了這年夏天,與太平軍對峙於蘇州至常熟一線,並依仗著周邊稠密的河湖地形進行抵抗。
    尤其是蘇州和常熟兩城,已經陷入太平軍重兵的兵鋒之下,如同兩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