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通往蘇州之路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求援不得,陳濟懷就隻能靠自己了。拋棄其他幻想,專心於防禦作戰,是眼下自救的唯一的出路。
    至少,他手中還有一支,雖然人數不濟,但戰鬥力卻不容任何人小覷的勁旅。
    經過多年分離之後,商團南軍與北軍,在特點上已經呈現出了很大的不同。南軍的弱點,已經屢次說明了,就是兵力弱。但因為是處在自己的內線作戰,也為其帶來了三大優勢。
    一在官長,二在裝備,三在運輸。
    在官長方麵,領導南軍的無論是從前的陳堂,還是如今的陳濟懷,在軍事指揮能力上,都遠無法與陳濟方相比。
    但位於南軍身後的上海,卻設有一所商團士官學堂。從那裏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南軍輸出軍事學員。所以南軍隊伍裏的中下級官長,十分充裕。
    這些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年輕指揮官,頭腦靈活,往往樂於使用一些新奇的戰法,效果顯著。
    因此,相較北軍,商團南軍雖遜色於大規模作戰的組織和實施,卻可以頻繁的在小型戰鬥中取得不錯的戰果。可以積少成多,積小為大。
    在裝備方麵,南軍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因為在這裏,裝備的獲取渠道豐富便捷。既可以自製,又可以外購。因此南軍作戰時的火力相較北軍,密度更大,甚至與西方強軍相當。
    設在上海郊區的軍械廠,可以自己生產武器彈藥。但產量和品種在當下還遠遠無法滿足戰場的需求,因此隻能供應商團補給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裝備主要還是得依靠進口。
    好在上海的洋人,倒是很清楚,正是有商團的拚力血戰,才保得上海一方的平安,也才讓他們能夠自由的往來貿易。洋人們也因此全力的保障著商團的物資供應,並且在價格上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在運輸方麵,蘇南水網稠密,臨近江海,水運發揮的作用很大。
    早在道光二十八年,東和商行便在上海創立了股份製的“東和航業”,並陸續的置辦了一批火輪船。火輪船在水運,特別是逆流航行中的便捷程度,那可是舊式帆船無法比擬的。
    從擁有的第一艘火輪船“玉蘭花”號起,東和航業旗下的船舶,便都以花卉來命名。而這些火輪船,在經過加裝武器的改造後,還可以在戰鬥中直接支援商團,往往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為了更能有效的應對危局,陳濟生和陳濟懷兄弟還進行了分工。總領蘇南的陳濟懷,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統籌和防禦作戰中。
    而作為陳家生意的大掌櫃,和東和商行的掌舵人,陳濟生更擅長於經營和理財。已經晉為上海道台的他,主要坐鎮上海,負責後方保障和與洋人間的事務。
    如今自陳濟懷起,南軍上下雖然堅定了死守的決心,但並不等於隻是困守城池和既定防線。而是要從外圍起,便逐步消耗太平軍的兵鋒,並為戰術上預留緩衝。
    這一點,商團的對手,太平軍很快就能深刻的體會到了。
    太平軍從剛進入蘇州府地界時起,便開始不斷的遭到小股商團的襲擾。而且越向前深入,這種攻擊的頻繁程度和規模也就越大。
    這些商團,在中下級官長的帶領下,常以小隊規模進行機動作戰。他們充分的利用手中先進的後裝槍械,發揮了射速快、射擊精準和射程遠等優勢。以極小的代價,換來的是對太平軍的巨大殺傷。
    這樣的戰鬥,規模都不大,但對太平軍的士氣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們此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對手,也從未經曆過這樣的戰鬥。
    可以說,太平軍攻往蘇州的道路,是一條流淌著鮮血的艱難之路。
    這樣的征途讓太平軍感覺到,似乎越向前行,就越接近毒蜂的巢穴一般。這讓很多人都心生恐懼,甚至是一些中高級將領。而經過這樣的積少成多,太平軍的戰鬥減員也著實不小。
    以一場規模相對較大的,發生在滸墅關附近的戰鬥為例。
    陳濟懷集結於蘇州附近的兵力不滿五千人。其主體是駐於蘇州城的第二團的三個營,和加強過來的第七團的第二十五營,以及其他輔助兵種單位。
    這個第二十五營在前期的任務,就是負責前出截擊、襲擾太平軍。他們在滸墅關附近便設置了兩個哨的兵力,也是全營相對集中的最大一股隊伍。
    滸墅關,東臨京杭大運河,交通便利,是沿運河南往蘇州的要衝。因此有大隊的太平軍途經此處。
    第二十五營的這兩個哨,是由該營的營官直接指揮的。他並未將隊伍布置在鎮子和村落裏,因此太平軍很輕鬆的就占領了那裏。
    可當太平軍離開那裏,繼續前行時,就開始遭到小股商團騎兵的襲擾。在太平軍組織反擊後,這股騎兵便向東南退去,並且躲入到運河附近一片茂密的樹林中。
    太平軍領軍的一名師帥一看,可高興了。這騎兵入林,又有運河阻攔,不是自尋絕路麽。於是他便令手下追了上去,定要剿了這夥商團,出口惡氣。
    豈料,這其實是商團設下的圈套。第二十五營的那兩哨步兵,就分散的埋伏在這片樹林,與鄰近的一片林地之中。正等著太平軍自己送上門來。
    當數百名太平軍迫近樹林時,突然遭到步槍彈丸密集又精確的射擊。第一輪射擊,便有百八十號人被放倒。然後是第二輪,第三輪……就連太平軍的指揮官,也被擊中,倒下了。
    隨後,更多的太平軍蜂擁而至,朝著躲藏著商團的林地展開了圍攻。但在商團的火力反擊下,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商團在反擊中,還得到了來自側後方的炮火支援。那是從行駛在運河上的,經過武裝改造過的,東和航業的小型火輪船上射來的炮彈。
    這場不對等的戰鬥,進行了近兩個時辰。直到商團主動撤離,才宣告結束。太平軍在戰鬥中,傷亡了足有六百餘人。而商團這邊,隻有二十餘人受傷。
    如此這般,當李秀成率其主力終於接近蘇州城外圍時,在通往這裏的道路上,他已經損失了數千名部下的性命。其他人的士氣,也遠沒有東征之初時那般高漲了。
    而在他們麵前,正等著他們到來的,將是更加慘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