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兩江總督(章尾有輔文)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方正式開府兩江,是同治四年下半年的事兒了。
    要說這一年,大清國內的糟心事兒,還是不老少。不過這反倒是為陳濟方,間接提供了契機。
    原本坐在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的,是曾國藩。
    契機發生在同治四年四月的下旬。負責圍剿撚軍的清軍主帥,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在高樓寨中了埋伏。
    此戰,清軍七千精銳被殲,僧格林沁也未能身免。
    消息傳來,清廷震動。
    在此之前,僧格林沁所部,已經是大清可用的,為數不多的經製部隊了。因而僧王,更被清廷“倚為長城”。
    如今僧王兵敗身死,讓朝廷失去了能夠直接掌控的,最後一支主力軍。
    今後大清國的內外戰事,隻能依靠湘、楚、淮、商團等,這些漢人的地方武裝。
    更緊要的問題是,此戰之後,撚軍勢力大增。他們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在北方,對京畿有一定的威脅。
    朝廷可不想在京城邊上,再現鹹豐三年曾出現過的局麵。因此急須找人接替僧格林沁,領軍收拾亂局。
    清廷的人選,是曾國藩。旨意也很快就下達了。
    於是,曾國藩將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師剿撚。
    可問題是,此時湘軍已經大半被他裁撤,他手中已無多少可用之兵了。
    朝廷給他的方案是,剿撚由他作主帥,兵力則以淮軍為主。
    為了協調利害,清廷還命李鴻章出任山東巡撫,負責後勤事宜。配合曾國藩的剿撚行動。
    曾大人北上剿撚,按理說原來的總督之職無需開缺,最多找人代他署理即可。
    但這時,朝廷裏有人說話了。
    奕?領銜的軍機處提出,兩江地方,特別是江南地區,是大清重要的財稅來源地,關乎國家命脈。
    此前江南經過了十餘年的戰亂,破壞嚴重,急需恢複。如今戰後重建,關係重大,必須有人坐鎮才行。
    因此,樞臣們建議另外推選一人,實領兩江總督之職。
    而他們推舉的這個人,就是陳濟方。
    當然,陳家人為了這個提名,也得主動放棄一些。
    出於遵循朝廷的慣例,也是為了不讓人家覺得,陳家人有包攬兩江權柄之嫌,陳濟雲和陳濟懷,早已主動申請,開去了在蘇省的官缺。
    陳濟生則是因為軍費奏銷,和海關稅收的事情,暫時被留任。
    於是,就這麽定下了。
    然後,欽差大臣曾國藩就北上了。
    他提出的剿撚方略是,“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以有定之兵,製無定之寇”。
    然而,撚軍勢力正處巔峰。而曾國藩更是無法有效的駕馭淮軍。
    因此,曾大人的剿撚工作,很不順利。
    導致,朝廷對曾大人,很不滿意。
    後來,京裏麵決定換將了。
    再後來,李鴻章接替了曾大人的位子。
    而曾大人則轉任了直隸總督。
    李鴻章接辦剿撚事務後,陸續將淮軍大部調往了北方,而且還持續的進行了擴軍。淮軍的軍力,由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在這一時期的西北,從前幾年就出現的回亂,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以致當地軍政糜爛,朝廷屢次換將,也難有進取。
    無奈之下,清廷選調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陝甘總督。讓他率領楚軍,赴西北平亂。
    回亂與撚軍,有些勾結。
    楚軍與淮軍,也就有了些合作。
    可不管他們的關係處得怎樣,在江南地區,各係的軍力都逐步被調走。漸漸的,這裏就隻剩下商團一家了。當然這是後話。
    反正新任江督,陳濟方要去江寧城上任了。
    可等他到達時,卻被看到的景象,氣得又想去提兵。
    江寧,金陵,南京城……無論聽到這座城市的哪個名字,人們能憶起的都是它的繁華勝景。
    盡管這座江南名城,陳濟方曾到訪過無數次。可如今眼前的,卻讓他認不出來這是哪。
    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碎磚爛瓦,街巷空蕩,四郊田荒。
    這是經曆過怎樣的浩劫,才能讓這裏變成這樣。
    邊走在城中,陳濟方邊恨得咬牙切齒。看著他的凶相,嚇得隨行的屬吏們,一個個戰戰兢兢。
    恨歸恨,氣歸氣。陳濟方自己也知道,眼下的他不可能再為此去引軍打上一仗。
    他能做的,就是全力安撫好百姓,努力把這座城市恢複起來。相信以陳家在江南的聲望,可以事半功倍些吧。
    他命人,全麵清查一下江寧的現狀。並且估算一下受損的情況。
    這項工作,很辛苦。得到的結論,更讓人心碎。
    江寧的受破壞程度,是驚人的。人口、錢糧、基礎,都損失巨大。如想恢複,任務將十分艱巨。
    甚至有人估計,江寧若想恢複大概,至少也要十年以上。還有人建議,幹脆將總督衙門移駐別地。
    連日裏,陳濟方都在忍著怒火。似乎他上半輩子的怒氣,加起來,都沒有這些天的多。
    無論如何,都要把這裏恢複起來。
    他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全力以赴的做……
    “南洋通商大臣”,原叫“五口通商大臣”。其主要職務是,負責南方各通商口岸的涉外事務,並且對京裏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
    原本這個崗位,是由兩廣總督兼任的。可自鹹豐年間後期,逐步改為兩江總督例行兼任。
    如今這個兼職的差事,也就落在了陳濟方的頭上。
    這個衙門的駐地,設在上海。
    上海,陳濟方很熟。上海的洋人,陳濟方也很熟。
    如今江南平定,百廢待興。上海的通商,也越發的紅火起來。
    聽說“老朋友”陳濟方就任兩江總督,上海的很多洋人朋友都很高興。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通過各種渠道傳來訊息。既對陳濟方表示祝賀,又希望能同他見麵,聊聊加強“合作”。
    身在江寧的陳濟方,心情總是不好。身旁的人,就都勸他,不妨去上海走一遭。
    陳濟方想想也好,正巧前些日子兩個兄弟也給他來信。說在上海又搞了點新鮮玩意兒,邀他過去瞧瞧。
    於是,妥善安排了江寧的事務後,陳濟方便動身了。
    ——#——#——#——#——
    《第二卷,卷首寄語》
    在過去的一卷裏,故事的焦點多集中在內戰之中。這一卷作為全文的開頭,也主要起到是鋪墊的作用。由於一些原因,這個開頭與原版本相差較大,內容也不盡理想,非常抱歉。
    在接下來的內容裏,咱們的主角將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對外。相信這是更多書友,更感興趣的部分。這篇“慢熱文”,也會逐漸的展現更多的精彩。期待書友們的持續關注。
    本文是本人簽發的第一部長篇,經驗實在是欠缺。目前的成績也很不理想。
    但之所以選擇這個偏“灰色”,又難搞的題材,正如我在《自序》中所說,確是因為“情結”二字。也是因為受到情結所困,在行文時可能會比較晦澀。
    還是期望能得到更多的書友關注和支持。希望在你們的書架中,也能有我寫的故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