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海關衙門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方很快就收到了來自京城的回信。
奕?信中的文字,滿是苦澀與無奈。
看來這位自尊心很強的恭王爺,這次著實是被傷著了。
而且在他的字裏行間之中,雖然仍有任事的豪情,但勁頭卻似乎比以往減了許多。
反觀文祥的複信,文意雖然類同,氣度卻截然相反。
文祥在信中,也對京中所發生的事情,感歎唏噓了一番。
但在言辭之間,其正色立朝之度不減,而且勵精謀國之氣更盛。
陳濟方不禁為此感歎:“文博川當真國之棟梁。若朝臣中能再有如此數人,國政朝局定能為之一振。”
感慨歸感慨,已經發生的諸多事情,也都無法再挽回。
這其中就包括了,奕?在信中傳來的一則訊息。
這涉及到的,正是此前,陳家兄弟們都很關注的,朝廷對海關管理的最終整理結果。
奕?在信中說,中樞為了此事,也曾商議了許久。後來擬出幾個待選議案,呈入了禁中。
原以為,這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內廷還是會如常例一般,將原奏發還,仍交回中樞部議。
沒想到,兩宮太後竟專為此案傳下口諭。
稱海關涉及巨帑,又牽連洋務,關係甚大,理應權操於中央。
並以此為綱,著令專門為此舉行朝議,商議出切實章程。
而且還點明,可參照總理衙門事,妥為辦理。
於是,這個議題的討論範圍,也就此大而擴之。
為此,朝中舉行了數次,有諸王公大臣參與的內閣會議。又有眾多朝臣、言官,為之上疏、進言。
如此折騰了許久,才終於擬出了一個,關於管理海關事務的章程。
兩宮對這個章程十分滿意,也就最後定了下來。
根據這個章程,朝廷增設“總管各省海關事務衙門”,簡稱“海關衙門”,設於京師,位同六部。
該衙門管理的事務,包括關稅,緝私,通商監管,以及其他海關各項。
其中海關關稅一項,原為戶部管轄。從此移出,轉入海關衙門。
海關衙門的設置結構,參照總理衙門的樣式辦理。其管理大臣選正二品以上老成之臣擔任,或由軍機大臣兼理。
今後各通商省份,皆增設海關使司,主理該省海關事務,司使為從二品銜。
各省海關司使,雖名為該省督、撫的屬官,但實受海關衙門的直接節製和監管。
海關衙門內設監察使司,專責對各省進行規定巡檢,司使為從二品銜。
等等其他。
而在文祥的信中,對這件事也做了講述。
文祥還說,他與恭邸及寶相,原本對海關衙門之事已有定議。
但兩宮太後直接幹預,便也無法,隻得如此。
他還說,與恭邸等人,已經暗自議定,欲從陳家在籍的兄弟中,推一人擔任此衙門的管理大臣。
隻是不知道陳家人自己的主意如何,所以希望他們速速回複意見。
“又是兩宮。看來宮裏麵那位,還真是抓權的好手呢。”
陳濟方暗道。
根據文祥在信中提到的,欲推陳家在籍之人,那指的就是陳濟雲和陳濟懷兄弟了。
既然如此,陳濟方便差人,函請大哥親來上海一議。
不論如何,這倒也給了陳家四兄弟一次齊聚的機會。
“如此看來,這事兒,還真是被四弟言中了呢。”陳濟生手裏攤著奕?和文祥的信說道。
“不過,在當初四弟列舉的幾項可能之中,如今這個也算是最下之選了。”
對於陳濟生的話,其他兄弟也都是默然認可。
“那麽,大哥和四弟,你們誰願意入京擔負此任呢?”陳濟方淡淡的問道。
雲、懷兄弟倆,互相對望了一眼後,皆啞然失笑,然後搖了搖頭。
“你們誰也不想去?”陳濟生疑道:“那就任由旁落他人之手了?”
“三哥,你怎麽就想不明白呢。”
“我怎麽不明白了。再怎樣,也不能就這麽的,把這關稅的權柄拱手讓出啊!至少,也得將這江海關抓在手裏啊。”
看著陳濟生著急的樣子,哥幾個又不禁笑了起來。
這一笑,反而把陳濟生弄得迷糊了,“你們笑什麽呀!難道,難道我說得不對?”
“嗬嗬,三哥呀。我那次不都說得挺明白了麽。朝廷此舉,就是想收走海關之權啊。
“既然如此,那我們明爭是爭不過來的。與其進京,在人家眼皮子底下,當個受擺布的官。還不若在野,來得自在。”
“那,那就不爭了?”
“爭當然是要爭的。隻不過必須得策略些。”
“嗯,四弟說得對。”陳濟雲在一旁接道:“我覺得,與其如文博川所說的入京為官,不如主動避讓。
“甚至於,就連三弟都不要再爭這江海關了。你不是早就想開缺了麽?正好可以就此上折子了。”
“啊……”陳濟生,聽了那哥倆的話,竟不知所以,呆呆的望向了陳濟方。
誰料,陳濟方竟也表示讚同。他說:“大哥說得對。三弟,你盡快寫折子吧,我幫你轉遞。”
“這,這……唉,好吧,我聽你們的。你們說啥就是啥吧。”
“嗬嗬,三弟,看來你還是沒想明白呀。我再給你細說說吧。”陳濟方笑道。
“先說大哥或四弟入京的事。你以為,就算咱們想要,這位置就能坐得了嘛?
“這不過是文博川他們的一廂情願罷了。如今從這京裏的一樁樁一件件來看,你以為他們真的就有把握能定得下來麽?
“就算退一步講,真如他們所說。那大哥或四弟入京之後,也定會處處受製,難施手腳的。
“如此入京,就真同四弟所講的一樣,不如在野了。”
看到三弟低頭不語,陳濟方就繼續說道:
“再說說咱江南這邊的事兒。三弟以為,若朝廷另遣一人前來。僅拿手中聖旨,他就能理得清這江海關麽?
“三弟若真這麽認為,那可真是小覷了自己呢。二哥我都替你覺得不忿。
“所以說,若爭,爭來的也不過是虛名。若無此名,咱手中的實利,也不是輕易就能被奪走的。那咱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既然如此,那就莫不如以退為進。你們幾人,或推,或辭,都能示人以心無存私,我陳家亦無攬權之意。
“既不失實利,又可分謗,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