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震懾東瀛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進攻奄美的艦隊本隊,是在黎明時分出發的,在前往目的地的航渡過程中,一路平順。
    經過一晝夜的航行後,本隊終於接近了奄美大島。
    此時,比本隊早一日出航的警戒編隊,已等候在預定海域。在與本隊匯合後,他們傳來了偵查得到的訊息。
    警戒編隊先發快行,得以對大島和喜界周圍的海域,進行了全麵的巡視。未發現有日本艦船活動。
    並且經過偵查,也未見大島和喜界有日艦停泊。而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人似乎沒有任何臨戰準備,周邊的氣候也與和平時期無異。
    這些消息,可是令商團將領們大為振奮。有不少人因此提出,不如一擁而上,快點結束戰鬥。
    在本次行動中,除了水師營的艦船外,還出動了商團第二團,除了第九營以外的主力。以及水師陸營的第一、二兩個大隊。
    作戰的領導安排是這樣的,總指揮為吳山,登岸作戰由劉茹昌統管。上岸後的後續行動,則由第二團的團官負責。
    幾位責任人聚在一起商議了一下,都認為不應該盲目樂觀,還是要按照此前的計劃執行,才更為穩妥。
    於是,艦隊隨即調整隊形。由警戒編隊護送“巢湖”號兵艦,載著水師陸營第二大隊,先去攻占大島上的名瀨港。
    其餘船艦則緩緩跟進,待第二大隊登岸得手後,再送陸師第二團主力上岸。
    由於奄美諸島中,大多為麵積不大的小島,計劃隻有在攻占奄美大島時,才需要動用商團陸師,餘下諸小島都將由水師陸營包辦。
    而除了護衛搭載陸師的商船外,本隊的三艘巡航艦,還擔負著在後方警戒海麵的任務。
    當警戒編隊緩緩的進入名瀨港時,清晨的薄霧籠罩著那裏。
    在水師營戰艦的炮口之下,港內卻是一片安寧。似乎這裏沒有人,認為戰火將會降臨。甚至三艘戰艦的入港,都沒能引起更多的關注。
    劉茹昌設想的奇襲,奏效了!
    見此情形,他命各艦先不要開火,保持戒備。而讓“巢湖”號靠上碼頭,艦上的陸營官兵迅速登岸。
    直到登岸行動進行了將近一半時,岸上才有日本人發現異樣,驚呼著去發動警報。水師營的槍炮聲才就此響起。
    倉皇之下,岸上的日本守衛根本沒組織起像樣的抵抗。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麽,能用來進行有效抵抗的裝備。
    正如劉茹昌所預料的那樣,日本實力有限。花費不菲獲得的近代武器,自然要優先裝備本土正在編練的新軍。
    而大島上那少得可憐的日本守衛,所使用的,還是戰國時代的武器,全都是些冷兵器和鐵炮。在水師營麵前,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即使是日本人手中,還有幾門老掉牙的火炮,也在剛打響一兩聲後,就被巡航艦上的炮火給端掉了。
    由此,突襲名瀨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水師陸營幾乎兵不血刃的,就占領港口的各處要點。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港口已經完全被陸營控製。
    得到信號後,本隊中的商船便開始陸續進港,送陸師第二團上岸。
    而“廬山”號、“雲台山”號和“茅山”號三艘巡航艦,也護送著“鄱陽湖”號兵艦,載著陸營第一大隊,轉向了喜界方向。
    名瀨港內外的海上守護任務,則轉交給了警戒編隊。
    在陸師第二團完成登岸之後,就開始了向大島縱深的挺進。
    日本人在島上的戰力,主要是些流亡至此的破落武士,也就是浪人。他們迫於生計,接受當地官員的征募,成為島上的守衛。
    這樣一群人,除了徒有些孔武之力外,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十分落後,甚至在人數上也居於下風。因此在商團麵前不堪一擊。
    這日傍晚時,喜界那邊消息傳來。陸營一大隊,順利的攻占了那裏。
    隨後幾日,奄美大島也完成掃蕩,被商團全麵掌控。
    再接下來,便是其餘諸小島。那自然是更加輕而易舉。
    至此,奄美諸島已完全被攻占,琉球國土全部光複!甚至水師營戰艦在向北巡弋時,還在無人居住的橫當島插上了軍旗。
    消息傳回,無論琉球君臣還是陳濟懷,都甚為欣喜。琉球的百姓們,更是高興得走上街頭,起舞慶賀。
    陳濟方也很快得知了訊息。他對局勢的發展很是滿意。
    現在與台灣生番事件有關的各處戰場,商團都取得了全麵的勝利。接下來就要看日本人如何反應,大清朝廷又該如何處置了。
    在台灣、琉球,以及奄美等地發生的事情,也傳到了日本國內。
    就這,日本人還要感謝英美外交官,給他們通風報信。
    因為這些地方的日本人,多已成為了階下囚,鮮有逃脫的。若不是洋人告訴,他們還不知道何時能了解到真實情況呢。
    而得到消息後的日本政府,也是慌了手腳。各派別的維新大佬們,連日爭吵不休,各種意見一時無法統一。
    明治天皇更是氣得在皇宮裏,大罵西鄉從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台灣沒能拿下,反而丟了琉球。
    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當北方的沙俄,聽說日本人在南邊吃了虧後,又於原本就有爭議的庫頁島問題上突然發難。
    英美兩國此時,也是落井下石,對日軍的犯台行為,公開表示譴責。
    加之維新過程中,國內矛盾日漸激化,小小的日本終難以承擔得起,這麽多的內外壓力。
    於是在其政府內部,主動向大清求饒媾和的呼聲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在上海,陳濟方正在三弟的陪同下,視察江蘇海關。
    借著行走的間隙,陳濟生笑問自己的二哥:
    “請問總督大人,如今這台灣、琉球皆已平定,可戰事卻仍未終結。這日本人要是總這麽耗下去,大人當如何處置啊?”
    見兄弟調侃,陳濟方也是哈哈一笑:
    “哈哈,該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唄。當初我曾向朝廷進言,要詰問琉球,震懾東瀛。朝廷也是準奏。
    “如今這仗已打成這樣,若日本人還不來求饒,那大不了,我就讓四弟帶著艦隊,再去那東瀛走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