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陳兵大沽口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甲申易樞”發生的一個月後,水師營的艦隊到達了大沽口外。
    這一次,最先得到消息的,依舊是駐在天津的李鴻章。
    盡管已經有過此類的“經驗”,但李中堂卻能強烈的感覺得到,此番商團北來的洶洶來勢。
    這是一支強大的艦隊。至少在整個大清域內,都找不到能與之匹敵的。
    包括,兩艘鐵甲艦,“玄鳥”號和“白駒”號。
    六艘巡洋艦,“滄海”號、“歲月”號、“雲漢”號、“北辰”號、“太平”號,和剛剛入役沒多久的“池州”號。
    四艘巡航艦,“廬山”號、“武功山”號、“玉華山”號和“九華山”號。以及“駱馬湖”號炮艦。
    共計13艘戰艦,總排水量37,000噸,各艦總載炮數為242門。水師營的主力,於此已超過半數。
    與艦隊同來的,還有由十餘艘運輸船隻,載來的商團陸師。其主力由第一團和第四團組成,外加第二十六、第三十營和第三炮營。
    另有水師陸營第二大隊。
    加上原本駐紮在塘、沽地區的第五團,商團在大沽口一帶的陸上兵力,已達到近一萬六千人。並攜帶各式野戰炮和機關、速射炮,共百餘門。
    這支商團大軍,陸上部隊是由陳經山為統領。艦隊由陳經元負責管帶。
    而總指揮,同時也是此番北上一切事務的全權總管,則是林東方。
    且說陳濟懷,為了這次商團陳兵京畿,可是做了好一番布置。除了派軍選將外,他還於後方,在其他幾個方麵進行了相應的布置。
    第一個方麵是,對兩江地區的主要官員進行監控。並控製住域內駐防的,八旗軍和綠營軍。
    兩江三省,畢竟為大清治下,各級官吏皆是朝廷選派。
    並且依例有八旗和綠營駐防——盡管他們隻是“駐”而已,真正的防務,早就由商團全麵接管。
    雖說陳家經營江南已久,特別是陳濟方開府兩江後,強勢推行新政。對各級屬下中,凡頑固守舊者,阻撓革新者,盡行參劾打壓。
    如此長年下來,兩江地方的吏治和官風,已然翻天覆地。與大清國內別處相比,猶如域外桃源。陳家兄弟與其推行的理念,也已廣植入土。
    可是即便如此,人心終究難測。如今陳家,既然將行前所未有之舉,必得防範於未然。有所監看,在所難免。
    至於對付滿清在兩江的經製駐軍,反倒更好辦些。這些兵老爺們,長久坐享優待,戰力早已廢弛,在商團麵前幾乎手無縛雞。
    而且自江寧將軍以下,各級滿洲將領們,雖說素來驕狂,但在陳家和商團這樣,有著真刀真槍的戰績麵前,也算服氣。多年來相處尚可。
    因此對付他們,隻需盯住各處的滿將和滿城,料便無有大礙。
    第二個方麵就是,要在經濟和財物方麵,進行整備。特別是對重要的廠站,以及基礎設施,需加強管控。
    雖說這些,未必當下就一定都要做起來。但萬一形勢惡化,甚至燃起戰火,早做安排總是好的。
    而這方麵的事,陳濟懷便主要托付給三哥,和東和商行的人來打理了。
    第三是,對兩江地區留守的軍事力量,做了相應的部署調整。同時啟動後備兵員,開始征募新兵。
    這一項是務必要執行的,而且商團早有相應的預案和規製,辦起來反倒順暢。
    除了上述這些以外,陳濟懷還組織人,對可能會引發的外交局麵進行研判,盡可能的做了相應的準備。
    總之一聲令下,陳家、商行和商團等,都動了起來。一副全麵動員的架勢,共同為這場結果未知的“攤牌”行動,緊張的忙碌著。
    這也令很多內外人士,看著不知所以,紛紛找尋各種渠道試圖打探內情。而民間慌亂之聲,也由此漸生。
    對於這些,陳濟懷已無太多心思顧及。便以安撫和冷處理為主,對外則以因越南而起的,防備對法開戰之事,暫時作為借口。
    將來看形勢發展,再隨之調整對待。
    再說大沽口這邊。商團的艦隊到達後,護衛著萬餘名商團將士迅速上岸。
    隨後,岸上官兵按照既定方案,以備戰的狀態部署就位。塘、沽駐防區域,隨即宣布戒嚴,並且封鎖了內外交通。
    艦隊也是如此。在完成護航任務後,按照港口和近海,布置成了兩道封鎖線。
    一時間,京津局勢驟然緊張。不明情形的洋人們,也紛紛找到總理衙門,討問說法。
    新組建的朝廷中樞,本連原有公務都尚未交接清楚,此時更是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應對。
    慈禧太後倒是能猜得到,此番緣起何由。但她還弄不清,陳濟方究竟意欲何為,心中也不免忐忑難安。
    但在麵上,仍得佯作鎮定。她一麵急命李鴻章,緊急調動北洋水師和淮軍,趕赴天津設防。
    並暗示,要李大人與商團領軍將領,尋機進行接觸。打探一下,對方的真實想法和底細。
    另一方麵,她命中樞擬詔,責問陳濟方是何用意。還令其盡快撤除來軍,恢複秩序。依舊是擺出一副,高大威嚴的姿態下來。
    可她怎知,現在江南主事的是陳濟懷。他才不會對這些,理睬半分。
    而李鴻章對眼前的實力情況,是心知肚明的。
    先說水師方麵吧。在德國訂購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鐵甲艦,以及“濟遠”號巡洋艦,尚未回國。
    而北洋現有的戰艦,總體雜亂,大概分為兩類。
    一類是,十三艘從英國購進的戰艦。
    包括,兩艘1,380噸的“快碰船”,“超勇”號和“揚威”號。還有十一艘“蚊子船”。
    分別是,兩艘320噸的,“龍驤”號和“虎威”號。兩艘420噸的,“飛霆”號和“策電”號。
    以及七艘440噸的,“鎮北”號、“鎮南”號、“鎮西”號、“鎮東”號、“鎮中”號、“鎮邊”號和“海鏡清”號。
    另一類是,九艘經陸續調撥而來的,由船政局建造的木殼艦船。
    其有,兩艘500噸級炮艦,“湄雲”號和“鎮海”號。1,200噸級運船“海鏡”號。兩艘1,200噸級兵艦,“登瀛洲”號和“泰安”號。
    三艘1,200噸級鐵肋炮艦,“威遠”號、“康濟”號和“澄慶”號。以及2,200噸的,鐵肋巡洋艦“開濟”號。
    這些艦船,滿打滿算共計22艘,總排水量約18,000噸。
    與北來的水師營艦隊相比,僅是數量多些而已。而且這些戰艦,還要兼顧著,遼東和山東兩處防務。
    況且如今大沽口被封鎖,想要聚集起來已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