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魚雷炮艦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兩江抓住江法戰爭後有利的發展機遇,在內政和外交上都進行了不斷的開拓。
通過短短幾年的時間,打造出了良好的內外環境。讓兩江在各領域都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可謂百姓樂業,政通人和。
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財政狀況的改善,又能給別的領域創造出發展的條件。互相促進,形成反哺效應。
特別是曾經為了優先發展其他事業,而暫取隱忍的軍隊建設,也開始了逐步的恢複和提速。
江法戰爭畢竟是一場較大規模的近代化戰爭,對於防衛軍來說,其經驗彌足珍貴,從中可以總結的內容很多。
陸軍就在同這個知名對手的交鋒中,見識、學習和嚐試了很多東西。
包括大兵團作戰,長距離行軍調動,多軍兵種的協同配合,新式武器裝備的運用,等等諸多方麵的戰略戰術,和組織運用。
而海軍也在激烈的海戰中,真正的體驗到了什麽是近代海上對決。
在艦隊運作,戰術選擇,時機把握等方麵,都收獲了重要的心得。
尤其是在裝備技術方麵,通過實戰的檢驗,對艦船的設計要求,也更為直觀和深刻。
世界海軍技術,在發展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時,隨著魚雷等新式武器裝備的發明,出現了一個被稱為“綠水學派”,也叫“青年學派”,或“新學派”的海軍戰略學說。
其強調“非對稱海權”,或許也可算作是海上“區域拒止”思想的前身。
注重近岸機動防禦和破交作戰,主張大量采用由重炮、魚雷和速射炮等武裝起來的小型廉價軍艦,抗擊敵方鐵甲艦等大型昂貴的戰艦。
且不論這種學說理論的最初起源是來自何處,反正在法國人那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揚光大。
而法國本就有著,對新技術進行不斷創新和應用的優良傳統。更是存在普法戰爭後,其國力受損的因素,以至無力繼續與英國進行海上爭霸。於是嚐試劍走偏鋒,也讓“綠水學派”有了成長的沃土。
也正因如此,法國海軍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忽略了主力艦決勝的思想。暫緩了主力戰艦的發展,轉而全力建造新式輕型戰艦。
這才在江法戰爭中,讓防衛軍海軍有機可乘。鑽了法軍大型主力艦稀缺的空子,僅憑四艘一等鐵甲艦就占得局部優勢,取得了戰區的製海權。
盡管如此,“綠水學派”這種以弱勝強的觀點,仍然受到很多國家海軍的青睞,在當時風靡一時。
並且伴隨這一學說的盛行,出現了一大批新型的戰艦。
這些戰艦大多以大口徑重炮或新式魚雷為主要兵裝,輔以撞角,具有較強的突擊性能。
就連始終堅持發展主力戰艦,以艦隊決戰爭奪海權為目標的大英皇家海軍,也投身其中,設計裝備了多型該類艦隻。
前如北洋水師裝備的,由英國建造的“蚊子船”和“快碰船”等艦,就可歸為“綠水學派”推崇的以重炮為主要武器的艦型。
而另一類,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艦型,則常具有較高的航速。
1881年6月,在英國肯特郡的查塔姆海軍造船廠建造的,排水量2,640噸的“獨眼巨人”號,就屬於這類艦隻中最早的開山鼻祖。
而當這艘“概念艦”建成之後,列國也紛紛效仿,不斷產生新的發展。就連大清對該艦的建造亦有關注,還將其譯名為“多音天蠶”號。
此後,隨著建造數量的增多,這類戰艦又出現了進一步的分化。
其中排水量大於千噸者,被稱為“魚雷巡洋艦”。小於千噸的,則叫作“魚雷炮艦”。
始終在積極關注世界海軍技術發展的兩江防衛軍海軍,當然不能免俗,也對這種新銳戰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嚐試由簡及難的自行建造。
1887年7月至1889年7月間,防衛軍海軍就在參考了歐洲同類型軍艦的基礎上,設計建造了一批魚雷炮艦,是為“青龍”級。
“青龍”級,是防衛軍海軍連續建造的又一批小型戰艦,其原因還是其約合4萬英鎊的單艦造價,更為適合眼下的海軍經費條件。
“青龍”級共建造了四艘,由江陰海軍造船廠和通州海軍造船廠各建造兩艘。分別命名為“青龍”號、“白虎”號、“朱雀”號和“玄武”號。
該型艦在設計上延續了“文鰩”級的風格,采用長艏樓船型,衝角艏。裝有雙桅雙煙囪,並帶有向後的傾斜。指揮塔則與橫跨艦體的飛橋相連。
“青龍”級的體型,在這一類戰艦當中,算是比較大的。艦體整體為鋼製,無防護。全長78.7米,最大處寬8.7米,吃水最深處3.2米,正常排水量910噸。
“青龍”級是兩江最早裝備三脹式蒸汽引擎的戰艦,艦上采用2台從英國進口的,臥式三汽缸三脹往複蒸汽機。配套安裝4座圓筒式火管鍋爐,雙軸推進。
最大輸出動力為5,500馬力,設計航速達20.5節,成為當時兩江航速最快的軍艦。
在煤艙裝滿的情況下,以10節航速可以續航3,000海裏。艦體水下部分設置了水密隔艙,平時編員127人。
主炮采用2門光緒六年型35倍徑100毫米火炮,布置在艏樓和艉甲板中線的頂部。
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帝江”級、“文鰩”級和“青龍”級各艦的100毫米炮,都被陸續的換裝成了速射型。
“青龍”級的副炮為4門光緒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分別安裝在兩座桅杆的兩側。
另外還裝備有,光緒三年型加特林式70倍徑11毫米十管旋轉機關炮4部。
作為魚雷炮艦最重要的武器裝備,“青龍”級的核心兵裝為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其中艦艏裝有1具水下發射管,另外4具分別安裝在兩舷。
“青龍”級魚雷炮艦的建造,是防衛軍海軍對自造先進戰艦的一次積極嚐試,為日後自行設計更優秀的艦型,積累了重要的技術。
隨著三型炮艦的陸續建成,防衛軍也完成了對老舊艦船的更新。原有的十餘艘炮艦和巡航艦等,都退出了現役。
這些被替換下來的木殼艦船,除了幾艘被海軍的幾所學校選去,成為了練習艦外。
剩餘的部分艦隻,還吸引了兩江以外的一些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