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皇太子旅行團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沙俄公使闊雷明,在兩江碰了一鼻子灰後,垂頭喪氣的離開了上海。
    他將如何向沙俄國內作出匯報,尼古拉皇儲又該怎樣改變行程,陳濟懷等人暫時不得而知。
    但對於沙俄下一步,有可能會由此采取的行動,他們卻要好好的盤算一下,並從當下就應該開始加以提防。
    為了這,陳濟懷專門喚來了多位要員,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與會者涵括了兩江在軍中、外交、財政、商貿、民政、宣傳和情報等領域的核心人物。就連已經久不問政事的陳濟生,也被請了過來。
    這場會議開了很長的時間,雖然從形式和過程上看並不很正式,但還是對局勢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形成了很重要的決議。
    經過綜合討論和研判,兩江的眾人們一致認為,沙俄眼下應該不會對兩江作出什麽更具實質性的舉動。
    因為畢竟雙方間的關係已經是這樣了,而且除了在海上以外,兩邊也沒有什麽別的方向可以直接對抗。
    所以眼下最需要注意做好防範的,主要是海軍和外務司兩個方麵。
    不過,這也隻是當前的情形。既然眾人早已心照不宣,兩江日後一定會突破現有的範疇,把正在做的事業擴大到整個華夏。
    那麽與沙俄進行全麵的對抗,也就是早晚會發生的事情了。
    而且,盡管可以肯定,在未來實現大業的過程當中,定會遇到來自多方位的阻力。
    但兩江的領導者們已經越來越能夠確認,沙俄將是各方敵對之中,威脅最大的一股勢力。
    甚至雙方之間,還會由此展開一場關乎國運的,傾盡全力的生死較量。
    屆時如何能夠戰勝這個強大的敵手,也需要從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著手準備。
    並且兩江應將其樹立為假想敵,進行各項內外政策的調整,從各領域開展布局,還要做出相應的取舍。
    當然,這些事情雖然尚處遙遠,眼下兩江也不會隻是暗中籌備,而不去做表麵文章。
    畢竟依照他們對沙俄曆來做派的了解,這次尼古拉皇儲的東方之旅,是無論如何都會照舊進行的。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兩江也不會默不作聲,定要明白的向世人表達出應有的態度。還要有所動作,為其旅程增添些“色彩”。
    此後發生的事情果然印證了兩江的判斷,不管出現何種的反對之聲,都是無法阻擋得了沙俄皇儲尼古拉,此番東方之旅的。
    1890年10月,他在一眾帝國勳貴和隨從的陪同下,動身啟程了。
    而他的第一站,卻是從陸路前往了西南方向,訪問歐洲的另一個大帝國,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
    在領略了那裏高雅的文藝演出後,尼古拉一行又前往了奧匈在亞德裏亞海的重要港口的裏雅斯特,一支沙俄的分艦隊早已等候在那裏。
    這支艦隊將護送皇儲一路東行,尼古拉也在那裏登上了他的座艦,沙俄海軍的“亞速紀念”號裝甲巡洋艦。
    這是一艘1888年下水的新艦,排水量6,730噸,擁有三根桅杆和三座煙囪,航速17節,裝有兩門8英寸炮和十三門6英寸炮。
    同行的還有,1882年下水的,三桅杆兩煙囪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裝甲巡洋艦。排水量5,750噸,航速16節,裝有四門8英寸炮和十二門6英寸炮。
    以及炮艦“紮波羅熱茨”號。
    已經提前登上戰艦的,還有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尼古拉的表弟,希臘的喬治王子。他也將隨同尼古拉一起,全程參與這場旅行。
    艦隊起航後,首先前往了希臘,接著是亞曆山大港。在穿過蘇伊士運河後,經亞丁灣駛往印度。
    沙俄皇儲旅行團,在印度內陸進行了長途的觀光,一路參觀、訪問、狩獵,收獲頗豐。
    旅途經過孟買、阿格拉、拉合爾、阿姆利澤、瓦拉納西、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錫蘭的科倫坡。
    之後他們再度登上沙俄戰艦,繼續向東前往新加坡、巴達維亞、暹羅、香港和廣州。
    廣州也是修改了行程之後,沙俄皇儲旅行團訪問的唯一一處大清的領地——而若按照原本的計劃,他們是要耗時月餘,走訪多地的。
    盡管在廣州,大清派出的代表李鴻章和張之洞,對尼古拉一行予以了隆重的接待。但這些沙俄客人,卻始終高興不起來。
    這既是因為他們被迫改變旅程而產生的不悅,更是由於他們此前在海上受到的“禮遇”。
    因為這支沙俄分艦隊,自駛入南海後不久,就開始有防衛軍海軍的戰艦對其進行接力“護航”。而且越往北,兩江伴航的艦船越密集。
    在此過程中,兩江的艦隻始終在遠處,若即若離的跟著沙俄艦隊。
    雖然並沒有什麽更過激的舉動,但仍能讓沙俄人看得出他們的“不懷好意”。
    而且,當皇儲旅行團結束了廣州之旅,再次回到了開闊海域後,發現兩江的戰艦早已經在那裏徘徊等候了!
    此後當然又是一路“護送”,直到沙俄分艦隊越過琉球,駛往旅途的下一站日本,為止。
    與此同時,兩江當局還多次通過外交渠道,向沙俄表達了強烈的抗議。並且通過境內外的報紙等輿論媒介,連續發表譴責的評論。
    兩江的這些舉動,明確的向國人和列強表達了自身的立場。並且聲勢浩大,直到尼古拉一行流連日本期間,才暫時偃旗息鼓。
    而此時,正值光緒十七年的春夏之交,這一年也是大清的北洋海軍正式成立後的第三個年頭。
    依照《北洋海軍章程》的條例,每三年需要對海軍進行校閱,如今就恰逢頭一個三年。
    為此,海軍衙門於二月間便奏請光緒皇帝,依章請欽派大臣出海會校。禁中也很快給出了答複,著派李鴻章等認真會校。
    既然是“會校”,那就要全國各省的海軍和水師都來參加。而如今的大清域內,除了北洋之外,還有兩江、廣東和船政三支海上力量。
    這幾家,自然都是要來北洋,參與這頭一次的海上大校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