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溶洞奇景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黑貓事務所!
readntent{style:nor:100textderation:noneleheight:herit}readntent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貴州地界山清水秀,連綿起伏的地貌將養了一些樂天善良的人們。
雖然在這個時代,交通已經是很發達,來這裏遊玩的人不計其數。但是貴州向來給外界的人便是窮山惡水的印象。不身在其中,那麽你就很難體會到在這人傑地靈的地界有一種什麽感受。
這是一種沁人心脾的體悟,身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之下,你會深深愛上這個地方。就想著在這裏山頂搭建一個茅舍,與山風露水為伴。拋卻一切世俗,閑來養花弄鳥,頤養天年。
常大爺也是讚歎道“你看這山群,處處好風水。難怪正一教和全真兩派在貴州境內留下許多道統。”
狄秋問道“但是我不曾聽正一教趙易前輩說過在貴州的道統啊?”
常大爺笑著答道“明朝時期乃是道教在貴州發展最為迅速的時候,建立了許多道觀。正一教和全真兩派的人便也在此廣收門徒。傳下了許多卜陰宅、看風水之類的技法。至今,貴州風水先生依然在堪輿一脈之中占據著極高的地位。就比如現今風水界人人推崇的蔣筠都是貴州人。至於正一教為什麽沒有提到這裏的道統的話,應該是這些年苗巫大興,而正一教傳下的道統在這裏經過這麽些年,早就另成一派,已不屬於正一教的道統了。”
“蔣前輩也是這裏人嗎?”狄秋笑著說道。
“你們認識?”
狄秋點頭,說“不久前見過一麵,蔣前輩‘九宮八風’一術確實是高深莫測。”
“風水學,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才能有所作為。蔣筠大器晚成,此時已經成材,否則我還真要見他一見。”常大爺稱讚道,看來常大爺對蔣大師頗為認可。
此時正是狄秋與常大爺從四川出來之後的第二天下午。兩人之前在縣城中休息了幾個小時,然後又一路驅車來到此間。兩人此時將車找了一處停好之後,在一條柏油路上緩緩走著。
“你看那裏。”常大爺指著左前方一處說道。那裏正是旁邊一條鐵路離公路最近的地方。而那一處的鐵道正好是緊靠著一座小山。那處則是此山向北一方。
“就是炸的那裏嗎?”狄秋高興地問道。
“對,我們走這邊。”說完之後,常大爺領著狄秋往一條鐵路下的一個過水涵洞處走去。這樣的涵洞在貴州境內的鐵路之中多不勝數,因為貴州也多雨水。這雨水從山上流淌下來,定然會在鐵道下方造成積水,所以修築這些涵洞用來疏導這些積水。
前些年的時候,這些鐵路周邊統一加上了圍欄,防止人們走到鐵道之上。所以要到鐵路的另外一邊,兩人隻能是從這個涵洞通過。
兩人撥開涵洞中生長的荊棘穿了過來。從這一麵看去,那座山原本的走向便能夠在腦海之中描繪出來。
“這山原來是一直和那一座連接在一起的吧?”狄秋指著右邊的一座山問道。
“不錯。”常大爺答道,“若不是因為損毀了此山太多,也不會炸中深藏在溶洞之中的那條困龍了。”說完常大爺示意狄秋跟上自己的腳步。
兩人繞了好大的圈子,卻是漸漸遠離了鐵道和山的連接之處。狄秋沒有問為什麽,他知道常大爺這樣走自然有他的道理。
“貴州道門,全真的道統因為文革導致了大量的喪失。而正一教因為道統是在農村,無固定場所,保留尚多。上代正一教弟子中便有參與那次探尋此山中困龍的人。我後來私下拜訪過,他曾詳細給我將過他們的行動路線。”常大爺一邊帶領狄秋往山上爬,一邊說道。
爬到山陽一方的半山腰之後,常大爺止住腳步,私下觀察起來。隨後看著一個方向綻露了笑容,指著那裏對狄秋說道“就是從那裏進到山腹之中了。”
常大爺所指示的地方乃是一個被草叢遮擋住的一堆石塊。
兩人來到此處,常大爺二話不說便開始將這些石塊搬開。一邊對狄秋解釋道“這石塊下麵有一個小洞,想來應該是在此山中放牧的人因為怕有人或牛羊之類的掉進去,才用石塊堵上了。”
狄秋也想上前幫忙,但是看見常大爺驚世駭俗的力量,又訕訕的往後退了開去。
那種一人合抱的大石頭,應該是好幾人推到這裏的,但是卻被常大爺兩手輕而易舉的便拿了起來,一拋便將其丟到了幾米開外。
幾分鍾的時間,常大爺便將那些堵住洞口的大石頭全都清理掉了,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洞口便露了出來。常大爺笑著拍了拍手,對狄秋道“把那包給我吧!”
狄秋背上的一個包袱是常大爺一直從東北帶來的,裏麵裝著此行需要用的一應事物。狄秋將包袱取下遞給了常大爺。
常大爺從包裏取出兩把手電筒,一支打開掛在了自己的腰間,一支遞給了狄秋。然後便將那個包袱從洞口丟了下去。
“噗”的一聲過了七八秒鍾的樣子傳了出來。
“嗬嗬,還挺深。”常大爺笑著說道,然後便蹲下身子就要進洞。回頭對狄秋說了一聲“你慢著點哦!”便從洞口鑽了進去。
狄秋效仿常大爺將手電打開掛在腰間,走到洞口,看著黑漆漆的洞口,狄秋一咬牙,也小心翼翼地鑽了下去。
手電的光芒很亮,能夠將下方的情形清楚地照射。狹窄的洞中,周遭都是石灰岩,這倒是方便了人往下攀爬。就像爬樓梯一般,狄秋慢慢地往下爬著。
這個通道並非是直直地往下,而是時有彎拐之處,也是僅能一次通行一人而已。在之前的那個彎拐之處,狄秋能看到常大爺丟下的包袱留下的痕跡,常大爺已經又攜著包袱走在了前麵。
在這洞中攀爬,必須時刻小心雙手抓住的地方是否牢靠,以及下腳的地方是否穩固。狄秋不知道常大爺是如何這樣敏捷的早早走得不見身影,但是狄秋知道一個不小心跌下,可不是好受的。
不知過了多久,狄秋聽到了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應該是常大爺在下麵弄出的響動。
又再爬了一會兒,狄秋好像是看到了堅石的地麵。
“小心!”常大爺的聲音傳來,“我在那裏釘了根繩子,你順著下來吧!”
經大爺一提醒,狄秋才發現已經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了,原來已經到了山腹之中。這個洞口可是在溶洞的正上方,離地麵有個十來米的樣子,一個不小心掉下去腿非得斷了不可。
狄秋順著常大爺說的登山繩滑了下來。“嘩啦”一聲,狄秋掉了水中,水不深,過膝而已。
狄秋拿起腰間的手電筒,開始四處照射起來。隻見這是一個極其寬廣的溶洞,一根根的鍾乳石林立著,滴答滴答的還在滴著水珠。
當眼睛完全適應這裏的光線之後,狄秋發現這些鍾乳石之上的苔蘚像是在微微地發著幽光,相呼應著狄秋手中的手電光芒。一時間整個溶洞的景色便進了狄秋的眼中,狄秋張著嘴心中驚歎不已。
一陣水響,常大爺從一根粗粗的鍾乳石後麵走了出來,笑著對狄秋道“看來我還是算錯了,這個溶洞不是在山腹之中,而是在山底很深的地方。”
常大爺往狄秋這邊走來,驚起了水中的生物,一種水蚤一群一群地在水麵上跑著。狄秋一低頭,還有一些渾身銀白色的小魚從他腿邊遊過。
“怎麽樣,有什麽發現嗎?”常大爺問道。
“呃!”狄秋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前輩,我被這裏環境吸引住了,還沒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