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瑤瑤論詩談劍
字數:226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秦武大帝 !
在白鷺大學,歐陽瑤瑤或者說張瑤,跟劍聖一樣,對於詩歌有著獨特的見解。就是以詩入劍,修身養性。
歐陽瑤瑤曾經有過一下的心得,跟陳輕揚分享:
最近閑來無事,就花了些時間看看網絡詩歌。素來喜歡紙質的書籍,有著古樸的清香,常常可以抱著它們入眠。所以,對於網絡,我是一片空白。平時沒有太多時間為了看某些互不相識的人的作品而去打開電腦,總覺得用電腦看詩,不夠親切。之前,接觸的除了舒婷、顧城、海子、餘光中、葉芝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家的詩集之外,也隻是局限於身邊的詩人、詩友的作品。在校園這種環境下,所聞,所見,所思都是被淨化過的。我所接觸的文人若不是德高望重、醉心於學術的大學教授,就是文品、人品俱佳的詩人前輩。當然,也有海律詩社中純粹熱愛文字的詩友們。對於詩歌的理解,我想得很簡單。就是用詩化的語言記錄自己的某種情緒,某種思考,某種堅持。所以,它是堅硬的。往往是劇烈的疼痛後迸發出的一朵花。當然,它也是柔軟的。伴著感動,悄無聲息地潛入你的內心,打開一扇蒙著灰的窗。
對於網絡上的一些詩歌,某些博主號稱為xx詩人,想必是一位高雅的詩人朋友吧。於是就點進他的博客,看看其發表的作品,卻越看越難受,覺得渾身不舒服。作為小輩,論資曆,輪見識,遠遠不如他們,本該虛心向他們學習,也沒資格對詩人們的作品指手劃腳。可是,把裸女,****,**等**裸的黃色語言放入詩中,再加上難以啟齒的描寫,實在不堪入眼,讀這些詩歌,讓我很受傷。更生氣的是,竟然還有很多人附和他,支持他。細一想,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或是生活上諸多不如意,他們對政府有著眾多的不滿與憤懣。但是,何必拿詩歌出氣呢?不是規則、權威在綁架詩歌,而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該有個度,有條底線。古代很多詩歌也表現了對當權者的不滿,對社會黑暗的諷刺,但是詩人們都是尊重詩歌,尊重讀者,尊重文字的。他們用合理的語言,合理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他們的作品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正麵的影響,而且也流芳百世。如明朝工部侍郎董應舉在其《雜作》一詩中寫到:“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事親能若此,豈不成孝子。”諷刺官場之中溜須拍馬、曲意奉承之人。如曾任唐朝宰相的李紳在其《憫農二首》第一首中寫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諷刺統治階級重賦巨斂、殘酷剝削的事實。這些作品並未出現某些肮髒不堪的詞匯,也能很準確地表達詩人的情感。我一如既往地堅持詩歌追求的是人情感的抒發,也尊重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你可以用最晦澀的語言,可以用最粗俗的表達,也可以用梨花體或者羊羔體,這些都值得理解和思考。但是我無法接受以詩的名義,用極其黃色不堪的語言玷汙詩歌。所謂詩人在博友圈裏的回答是寫詩,必須要有新意,與眾不同,便能有立錐之地。看到這句話,也能猜出他的心理了吧。用常人不敢用,不屑用,不忍心用的詞匯來博取新意,求上位。賺足眾人的眼球,名氣增加了,目的也達到了。詩歌,本該是單純的,自我的。現在,卻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我感到很心疼。難怪中國的詩歌市場不景氣,難怪詩歌越來越走向瓶頸,難怪人們喜愛拿詩歌調侃,難怪大家都用一種很異樣的眼光對待詩人。
曾經有個詩友向我請教這樣一個問題,他說詩歌的語言是應該迷幻離奇的深邃,還是應該簡單平實的單純,或者是其它的表達方式?我的回答是詩歌追求的是人情感的釋放,也就是說,詩歌、小說、散文等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某種情感,或悲傷,或喜悅,或記事等。至於,詩歌的語言、境界、意象等都是詩歌的要素,它們會影響到這首詩的質量,但是不會弱化詩人表達的情感。寫詩的目的是一種釋放,而不是取悅眾人。詩歌的語言,有人寫的很晦澀,有人寫的很清新,有人寫的很通俗易懂。就像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他們的詩風不同,可是寫出的作品都很優秀。所以我們應該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深邃或簡單,但要守住底線,摒棄汙穢不堪的語言。每個詩人或者讀者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例如看一首詩,除了詩人表達的情感外,我會特別留意他所用的物象和意象。我喜歡柔、善、美的東西。如,蓮花、飛鳥、池塘、明月、星光等。它們幹淨,純粹,美好,充滿濃濃的詩意和詩情,正好符合了我的審美和心理。這也和十多年來學習古典詩詞有關,古代文人多用凝練、善美的詞,他們駕馭文字的能力和技巧十分高超,字字珠璣。如果有濃烈的情感,準確的意象,合適的表達,加上詩歌寶貴的張力和想象空間。我認為這就是一首值得欣賞的詩。這些體會和感悟,都和校園這個環境分不開的。作為學生,我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幹淨的。這也是屬於我這個年齡該有的理解和感情,雖然青澀簡單,但是無須掩飾和逾越。對於比較平淡,用詞雖不美,但情感真摯的作品,我也是非常喜歡的。語言可以錘煉,手法可以模仿,意象可以創新,可情感卻騙不了自己和讀者。如果寫作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和好處,那大可不必寫。這樣不僅在玷汙文字,也在浪費社會資源。你自己是痛快了,所謂的出名了,可是卻傷害了一些熱愛詩歌創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