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八百斤!

字數:6360   加入書籤

A+A-


    大明的驕傲!
    朱高熾在七月底從龍潭離開。
    跟他一起走的隻有九個人外加一個太監曹山山,算起來是十個人!
    可他們九個人卻用了兩條船,一條船載人,一條船載了四十三個大缸,原本是四十四個大缸的,被顧言等人砸了一個,做了一份土豆燉黃羊肉。
    四個人吃的,除了有些撐之外無任何不適,睡了一夜起來後四個人也好好的。
    就是顧言笑看著有些滲人,幾個人都不知道他在樂些什麽。
    徐三和二狗也跟著走了,他們要去完成他們的提煉酒精的大業,這個是聖旨特意提到了的,他們沒有拒絕的勇氣。
    這個兩個人算是衣錦還鄉了,他們跟顧言說好了,先去看看顧嬸嬸,然後再去請先前街道上的玩伴好好地吃一頓。
    兩個人的夢想很質樸,可他們覺得這就是他們的全部了。
    朱高熾聽著有些酸酸的,兩人最好的夢想就是請人吃一頓。
    今天是八月初一日,早起的天氣微微有些了涼意。
    朱高熾早就在曹山山的服侍下梳洗完畢,昨晚就到了的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見自己的母後和父皇,他實在是想給兩人一個大大的驚喜,給所有認識他的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瘦了!
    他不再是別人口中的那個癡肥兒了!
    在顧言的操練下,他真的瘦了。
    雖然在顧言看來他還是有些胖,但朱高熾自己清楚他真的瘦了很多,原來的衣服穿在身上有些空蕩蕩的。
    他喜歡這種感覺,他已經有半個月沒有喝那難以下咽的藥水了,他發誓他永遠不想再喝了。
    宮殿門口堆滿了四十三口大缸,每個大缸前都站著一個太監,一會朝會開始,這些大缸將會被這些太監抬到華蓋大殿中,要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親自砸開,然後再稱重,最後估算畝產。
    這個是顧言交代的,一定讓所有人看到,一定要讓所有人眼見為實。
    一想到這一切將會由自己來進行,朱高熾不免有些激動,說實話這恩情著實有些大了,台前和幕後,一前一後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先有神仙醉治療解傷患之苦,再有土豆解百姓之饑,顧言把這些東西全部交出來並給自己來負責。
    這個恩情和心意真的很大。
    百官陸陸續續到了,宮門還沒開,老熟人丘福大將軍不可置信地朝著朱高熾瞅了好幾眼,待發現朱高熾笑著像他招手,他連忙朝著周圍告罪一聲,快步走了過來。
    “世子殿下?”
    “學生朱高熾拜見老師!”
    “哎呦!”丘福發出一聲驚呼“還真是世子殿下,哎呀,你看看我這眼神,我說剛才瞅了半天有些眼熟,怎麽這麽像世子殿下,原來真的世子啊!
    瘦了,瘦了,不過人精神了,好啊,真的好啊!”
    朱高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師這些年拚搏在前,弟子當緊隨其後,可不敢丟人啊!”
    丘福聞言哈哈哈大笑,趕緊把其餘官員喊來接見,並一一介紹,場麵頓時熱鬧起來,這是陛下的大兒子,將來有可能繼承帝位的,大家都很上心。
    李景隆拜見了朱高熾後就站在一邊,碰了碰順昌伯王佐的肩膀,悄聲道“不是說世子身體不好麽,說他身體過於癡肥,行走間氣喘籲籲,今兒見著怎麽與外麵傳的不一樣啊。”
    王佐皺著眉頭,撫著自己的短須“是啊,陛下也曾說過世子身體不甚好,這些年一直在煎藥吃,您要是不說這一嘴啊,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難不成是謠傳?”
    “不能,要真是謠傳誰敢傳這個啊!對了,這些大缸裝的是什麽?這又是鬧哪出啊?”
    王佐也搞不懂,揪了揪胡須“不甚明白,看著也不像是莊稼,倒是又把我問住了!對了,那一日破城到底是何人所為啊?”
    李景隆搖了搖頭:“好像隻有陛下知道,我哪敢問!”
    第一縷陽光照射在華蓋大殿的穹頂金瓦上。
    大帝登基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宮門打開,文武百官按照官職大小,排著隊依次進入。
    朱高熾走在最後麵,他這個身份其實該走在國公的後麵,但是因為這些缸,朱高熾隻能吊在隊伍的最後,文武百官雖然好奇,但是真沒有想到這些缸要和自己一起開大朝會。
    天啊,和缸一起開大朝會,這簡直破天荒了。
    大朝會其實就跟公司開會一樣,先總結一下過往的成績,接下來就開始步入正題,表彰環節。
    不過大朝會的表彰是很大的,要先說什麽有表奏天,再才能表彰。
    然後接下來的新的政令的商議,說是商議,其實這些東西在昨晚幾個國公已經商議好的。
    今天僅僅是告訴諸位一下,走一下過場。
    朝會上大帝的聲音如上天的神詆一樣,先是恢複了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爵位,改變了祖製,給了宗室更大的職位。
    這是應有之義,朱棣需要宗室的支持。
    再就是為了保證朝廷的穩定他建議先將諸邊塞王改封於內地,這是體製上的改革,說是往後再實行,現在暫且不動。
    接下來就是政務的調整,解縉、黃淮入文淵閣,內閣智囊團由姚廣孝帶領,人數增加到七人。
    說完這些大朝會的事兒基本就說完了,接下來就是給眾臣打強心針,展望未來和群臣表態,要如何治理好地方等等。
    朱高熾聽了一上午,昏昏欲睡,可一到了這塊,他人就精神了,這個時候他知道要到自己上場了。
    果然。
    太監尖銳的嗓音在大殿裏回蕩“世子有奏,請出列講呈!”
    “兒臣拜見父皇!”
    朱高熾的聲音有些哽咽,自建文二年開始到如今,他所知的父親和母親一切消息,都是從書信上得知的。
    因為身體的原因,他不能像二弟三弟一樣追隨左右,侍奉雙親,他隻能呆在北平一日三驚,今天的大朝會是他三年以來的第一次看到父親。
    朱棣也是這些年來頭一次看到自己的兒子,看著自己瘦了一大圈的兒子眼眶一紅,可現在是大朝會,朱棣吸了口氣“講來!”
    朱高熾快步到殿門外,揮了揮手,四十多位太監像傳菜員一樣,抱著大缸魚貫而入,群臣見狀趕緊讓開地方,一會會兒整個大殿被幾十口大缸給塞得滿滿的。
    群臣隻得往兩側退退,好讓出些空間。
    朱棣知道這應該就是顧言信裏所講的土豆了,他還知道這土豆畝產預估有個三百斤左右。
    但這些都是顧言的一言之詞,他並不是很相信,他常年在北平,農事也是懂一些,他所知他治下的一家百姓耕田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
    夏麥秋粟合起來還是兩石多一些,這些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糧。
    而且他自從聽說土豆這件事兒以後是一直擱在心上的,他昨日還跟黃淮聊過南方這邊的農事,南方這邊的稻米畝收兩石左右,折合市製,畝產約三百斤出頭。
    顧言開口就是三百斤,朱棣覺得顧言心中所說有些誇大。
    轉念一想也就釋然,顧言還是個半大的孩子,而且初心是好的,不是那種溜須拍馬之徒。
    不然也不能把大明寺的主持氣得那麽狠。
    他就想,今天這土豆無論是三百斤還是二百斤,他就要幫顧言把這事圓過去,回去就把信件給燒了,不能讓這事兒成為顧言身上的一個汙點。
    在朱高熾的指揮下,一太監不情願地把宮殿裏麵敲鍾的銅錘給拿了過來,朱高熾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揮舞起銅錘,一個兩個三個,他一口氣敲碎了二十個大缸。
    隨著大缸的破碎,泥土撒了一地,朱高處立刻化作成了土撥鼠,絲毫不顧形象地在土裏刨。
    一個個圓滾滾的土豆被挖了出來,大的有成年拳頭那麽大,小的僅有指甲蓋那麽小,堆在一起,七八個在黝黑的泥土上麵格外地耀眼。
    朱棣掃了一眼,心裏鬆了口氣,立刻吩咐道“拿秤來!”
    趁著這個機會,丘福趕緊問道“陛下這是何物?”
    “世子給大家講講吧!”
    朱高熾知道自己拉人緣的機會來了,拍了拍手,講道“這是安侯顧言無意發現的一種新糧,名之曰土豆。
    此物的好處就是不挑地,好地壞地都能種,而且亦菜亦糧,好種植,好養活,如果能大麵積推廣種植,我大明百姓再無饑饉之憂。
    如今大家麵前的就是,為了方便一會考證,也為了讓大家明白我不是在嘩眾取寵。
    此物當初在種植的時候就是一物一缸,這樣便於直接地計算數量,稍後我們稱重估算畝產。
    說實話,這事兒我也是頭一次做,大家還請多多諒解。”
    “畝產縣男可說有多少?”
    朱高熾笑道“按照安侯顧言的預估,此物畝產大概有個三百斤,如果不足這個數大家也莫怪。
    他也是頭一次種,不過有一個大家可放心,這個絕對能吃,而且味道香酥軟糯,味道極好。”
    秤很快就來了,朱棣砸了幾個缸,親自動手挑揀出了土豆堆在一旁,幾個半信半疑的國公也各自動手砸了一個,也學模學樣地挑揀出來,堆在一旁。
    工部那邊很快就算好一畝地能種多少株,且每株隔多遠的距離,算著算著工部尚書宋禮就大哭起來。
    他突然跪倒在泥土上,捧著土豆嚎啕大哭“陛下,天佑我大明啊!天憐我大明百姓啊!”
    稱的結果很快出來,八十四斤,刨去上麵粘著的泥土,算作八十斤,也就是一株大概能產土豆兩斤,一畝地種五百株來算,算下來那就是一千斤,再刨去這些都是專人照顧的,減去二百斤。
    畝產八百斤的糧食,八百斤啊!
    結果出來,東西就在眼前,文武百官先是相互議論,隨著議論聲越來越大,這些人也越來越激動。
    過了一會兒有人開始痛哭,有人開始大笑,有人提著官服邊唱邊跳。
    原本莊嚴肅穆的華蓋殿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文武百官接二連三地跪倒在地高呼吾皇聖明,高呼天佑大明。
    這一幕顧言是見不到了,要是見到了也不會和他們一起沒見識,這要是把改良後的種子拿來種一畝地,估計能把他們嚇死。
    在後世,自從他懂事起他家就沒有完整地種植過一畝地的土豆,在後世一畝地能產三四千斤。
    這要是種一畝怎麽吃得完,家裏就五六個人加頭豬,這三四千金一年都吃不完,哪家如果不是為了賣而去種一畝地,能被人笑話好幾年。
    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高興到了失去理智的大帝又給顧言新的封賞,傳國縣侯,食邑一千戶。
    才被破壞的祖製又被恢複了,大明依舊還是列爵位五等,隻不過顧言成了大明最年輕的一個侯,還是唯一一個有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