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學的真諦
字數:515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靈界昊天塔 !
林皓很清楚,雖然自己練過三年武術,但因為動機不純,不夠努力,所以自己連三腳貓都算不上,但還是想盡快去靈界一趟。
他很想再確認一下,待在自己腦海中的金鼻白毛老鼠精,究竟是自己的幻覺,還是真的存在?
如果隻是幻覺,那就說明,他快要發瘋了,甚至已經瘋了,術語叫思覺失調。
如果那老鼠精是真的,那更慘,靈界中的那些怨靈,遲早會逃到人間搗亂,到時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
在這個世上,有太多他很珍惜的人和物,他絕對不能讓那些髒東西,來破壞這個已經千瘡百孔、需要修補的世界。
於是,他打開智能手機,搜索一切有用的信息。在這個數據化時代,很多人願意將自己學過的東西拿出來分享,所以查資料還是挺方便的。
他學過的無影腳,是從經典電影《黃飛鴻係列》中學到的,雖然無法像黃飛鴻那樣淩空飛踢,但隻要出腳夠快,就可以打斷對方的攻擊,伺機反攻。
小龍哥的截拳道,那個‘截’字,就很有意思。
以前南方的拳種,全都是以手、腰為主要的,而忽略了腳下的功夫。後來黃飛鴻進行創新,把北方一些腳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裏麵。
無影腳強調的是腳法,在以快製敵的同時,保證腳下方寸不亂,隻有腳下沉穩,才能出手敏捷,去抵擋和消解外來的攻擊。
因此紮實的馬步功底,是這項絕技的根本。
黃飛鴻第三代傳人餘誌偉說,這個無影腳不是像一般電影、小說那樣,在空中跳幾十下,打打打,瞧著很漂亮。
它是一門紮紮實實、真真正正的功夫,注重聲東擊西,講究隨機應變,在擾亂對手視線的同時,發腿攻擊對方。
2014年11月11日,fj省fz市申報的‘詠春拳’項目,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福建傳統詠春拳(海峽)文化發展中心,獲得詠春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林皓從小就很喜歡看各種小說、影視,其實香港那邊很早就拍攝過跟詠春拳有關的影視,也有人寫過相關小說。
但真正讓林皓對詠春拳大感興趣的,是子丹版的《葉問係列》。嗯,打起來很帥氣。
還有朝偉版的《一代宗師》,打得也很帥。
詠春拳是一門製止侵襲的中國傳統武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係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
比起其它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更專注於盡快製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
它是以‘拳打中線’等理論基礎為內容,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
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
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
戳腳,是中國武術之一,以腿腳功夫為主,相傳起於宋代,盛於明清。
中國民間傳說的‘武鬆醉打蔣門神’的故事,說到武鬆使用了戳腳裏的玉環步、鴛鴦腳,所以現在還有人把戳腳稱作“水滸門”。
有部電視劇叫《水滸無間道》,裏麵的重要角色林子聰,是林衝的轉世,用的就是玉環步、鴛鴦腳。
玉環步之‘玉環’,林皓原本以為指的是楊玉環,取‘貴妃醉酒’之意,結果一查才知道,並不是。
玉環是指做此招動作采用的,是小登山式的步型,俗稱螳螂步,彎曲的前腿與襠部呈弧形,近似環狀,故以古時的玉製環形佩飾‘玉環’名之。
其實,玉環步的前身叫做磨盤打,或磨盤手,在特殊情況下也稱為斬腰劍,這在郝家太極梅花螳螂拳的原始拳路‘梅花路’即可得到印證。
玉環步施用時,下麵用弓形腿套扣敵腿,上身則隨手法的運作向左扭轉。用磨盤來比喻該招的動作,是挺形象的。
至於鴛鴦腳,又叫鴛鴦腿,是戳腳門中的主要拳術套路之一,其出手好似鴛鴦頭上冠,起腳又如鴛鴦上翹尾。
同時,腿腳出擊連環緊扣,高低四環上下合一,左右換勢成雙配偶,恰似鴛鴦形影相隨,故稱之為鴛鴦腳,有鴛鴦腳、虎下坡、鷹追、古蛇煉月等招式。
2014年11月11日,戳腳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地區為heb省hs市桃城區。
戳腳是北方一種以腿腳功夫為主的拳術,相傳起源於宋代,有“北腿之傑”之稱。
傳說,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戰將趙燦益,精通戳腳和翻子拳。在太平軍打天津失敗後,趙燦益隱居heb省饒陽一帶,將戳腳、翻子拳傳給當地群眾。
戳腳以腿見長,主要腿法有踢、撩、飄、點、見端等。又十分強調手腳並用的技擊方法,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
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於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又常與地趟動作相配合。
拳法有‘八根’、‘九枝’兩派,‘八根’多下盤腿法,‘九枝’多上盤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腳,連環踢打,手腳並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戳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以前有部武俠電影叫《無敵鴛鴦腿》,是根據潮州民間傳說《鴛鴦鐵履桃》改編,講述了一個複仇的故事。
在清朝末年,惡霸‘黑沙掌’強占了寺廟。拳師吳老東路見不平,遭至慘死。其子家泰找到鳳蘭藝人學習鴛鴦腿,在學成後,與鳳妮闖進南竹寺報仇。
林皓在學習武術之前,覺得練習那些套路真的沒必要,隻要將體能操練出來,再與醫學上介紹的穴位、關節等結合,就能輕鬆製服敵人。
可是,當他開始踏入這個領域之後,哪怕隻是學了一點皮毛,才知道為什麽那些真正的高人,並不會隨便出手。
因為有些招數,一旦出手,如果用在普通人身上,真的會非死即殘!
所謂的“亂拳打死老師傅”,是來自一個笑話,如果一方無所顧忌,一方顧慮重重,難免會吃虧。
據說,一位學藝不久的拳師歸來,與老婆發生爭執,老婆躍躍欲試。
拳師心想,我學武已成,難道還怕你不成?
沒曾想他尚未擺成姿勢,老婆已經張牙舞爪地衝上來,三下五除二,竟將他打得鼻青臉腫,動彈不得。
事後別人問他:既然學武已成,為何還敗在老婆手下?
拳師說,她不按招式出拳,我怎麽招架?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拳師之所以吃虧,自然是因為學藝不精,但民間早就有“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說法,意即如果一切都沒有章法,連老師傅都無法招架。
以前在大學時候,林皓很喜歡看小龍哥的電影作品,以及各種武俠片,尤其是那部叫做《精武門》的電視劇。
片頭那句‘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答案就在小龍哥的《截拳道之道》中,表達‘無法’以練習招式來完成,招式其實是‘表達’的一部分。
我們無法在小(表達)之中找到大的(表達),但可以在大的中發現小的。
擁有‘無形’(自由發揮),並非意味著沒有‘形式’(套路),‘無形’是由形式發展而來的,是更高層次的個人表達。
以小龍哥的截拳道來舉例,也是無規矩不成方圓。
第一,黐緊核心。
學習係統的截拳道技戰術體係,心技體合一,以正確的結構及精確性,與自我協和。
第二,從核心中解放。
通過大量的逐步增壓的實戰,掌握時空,讓身體逐步記憶正確的技戰術實施姿態、行為及狀態,與對手協和。
第三,回歸原本之自由。
行走坐臥且可戰,任何的姿勢或狀態,都可以隨時調整應對突發的情況,同時所做的技術、戰術,均不需思考自然打出。
當然,所打出的動作,仍是在科學的人體科學範圍內,均不脫離正確的動作、發力、重心、平衡、攻防合一等,隨心所欲不逾矩,與自然協和。
那位師姐曾經告訴林皓,在武學領域,如果你要真正入門,必須先練熟套路,將其變成身體的一種本能,再去思考更高層次的東西。
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切勿好高騖遠,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當時林皓沒聽懂,當他漸漸明白的時候,那位師姐已經畢業了。
他從大一開始練武,直到大三時,那位高一屆的師姐畢業,他也不再去學習。
方柔師姐,你現在過得還好麽?
好久不見……
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