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殺神白起

字數:835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靈界昊天塔 !
    一到晚上十一點,林皓就和方柔一起進入靈界。
    林皓從昊天塔中取出那本歸元秘笈,一分為二,先遞一半給方柔,微笑道:“我先服用,你為我護法。”
    方柔點點頭:“好,你要小心點。”
    林皓將半本歸元秘笈揉成一團,放入口中,慢慢吞下去。奇怪的是,竟然入口即溶,味道還不錯。
    沒過多久,他就感到渾身熱血沸騰,好像身處活火山之中,有用不完的力氣。
    直到淩晨一點,他才將半本歸元秘笈全部消化,打個飽嗝:“好飽!”
    然後打開控製麵板一看,屬性竟然已經翻倍!
    雖然他隻是20級,現在就算對上30的怨靈,應該也有一戰之力了。
    林皓大喜:“你也服用吧,我幫助你消化它。”
    “好。”方柔比較斯文,一頁一頁地撕下來,放入口中。
    林皓用靈力護住她的身體,如果她出現什麽意外,也可以及時解救。
    直到淩晨四點五十分,方柔才將半本歸元秘笈消化掉,雖然等級沒什麽變化,但屬性翻了一倍多,如今就算對上25級的怨靈,也可以輕鬆應對了。
    今晚是不能再去長平之戰遺址了,林皓便將歸元秘笈中記載的修煉之法,用意念輸送給方柔,等她有時間的時候,再慢慢領悟。
    要記住這些內容不難,但是要領悟透徹,並且運用到實戰中,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舉個例子,給你一本很厚的教材,隻要你的記憶力足夠好,哪怕是將它整本記下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將教材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輔相成,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譬如,有些難度高的工程,要請有多年施工經驗的高級工程師來擔任項目經理,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人可能很擅長考試,但是如果讓他去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控製好成本、進度、質量、安全等,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做好。
    就像某些作者很厲害,但如果讓他去做編輯,可能未必能勝任。
    有些編輯很牛掰,但如果讓他自己去寫,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
    做自己擅長的事,再兼顧一下業餘興趣,或許這樣才能輕鬆些。
    兩人退出靈界,竟然沒有任何睡意。溫存一陣之後,林皓拿手機去搜索殺神白起的資料,方柔則用意念去領悟歸元秘笈。
    據說穀口村就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又名殺穀、哭頭、省冤穀,位於sx省高平市城西5公裏處,在村子裏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
    白起,一稱公孫起,是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他熟知兵法,善於用兵,與穰侯魏冉交好,曾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
    在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白起以左庶長統兵,於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掃平秦軍的東進之路,接連升為國尉、大良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舉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領楚國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
    後屢破三晉,不斷攻取韓魏領土。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白起於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趙卒四十萬。
    戰後白起主張乘勝進軍,攻破趙國,但因應侯範雎妒其大功,終許韓、趙割地求和而罷兵。
    後秦昭襄王再起兵攻hd,久攻不下,打算派白起為帥,屢遭他拒絕,由此觸怒秦昭襄王。
    同時白起又得罪範雎,最後被免職為士卒,賜死杜郵。
    據傳著有《陣圖》、《神妙行軍法》,今已遺失。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三十餘年,攻城七十餘座,在作戰中料敵如神,出奇致勝,威震六國,在秦統一六國的進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為中國曆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他又與韓信合稱“韓白”,後人還常將他與韓信、衛青、霍去病合稱為“韓白衛霍”。
    唐代時,白起位列武廟十哲。
    有句古話叫“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白起沒有死在戰場上,最後卻被秦昭襄王賜死,這讓人難免會有種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感覺。
    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秦又發兵,打算派五大夫王陵,攻趙都hd。
    白起聞訊後,極力勸阻,解釋道:“長平之戰,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人歡喜,趙人害怕。
    秦國百姓戰死的得到厚葬,傷者得到特殊的照顧,勞苦者飲酒解乏,吃飽喝足並得到饋餉,消耗了國家的資財。
    趙國戰死者得不到收殮,傷者得不到治療,哭泣哀嚎,盡力共同分擔憂患,加緊耕田勞作,多生資財。
    如今大王能夠派出的軍隊,雖然超過從前的一倍,但臣料想趙國的守備也會達到原來的十倍。
    趙國自從長平之戰以來,君臣憂慮恐懼,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四麵遣使向諸侯求和。
    趙國同燕、魏結親,同齊、楚交好,處心積慮,把防範秦國當作最要緊的事。如今趙國已是國內殷實,外交成功。正當此時,趙國是不可以攻打的。”
    但是此時秦昭襄王已決定發兵,因而白起之議不被采納,白起本人也因患病而無法統軍出征。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hd進展不順,昭襄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了五校(一校約為八千人)秦軍。
    這時白起病愈,昭襄王欲以白起為將,進攻hd。
    白起對昭襄王說:“hd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
    我軍遠隔河山,去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昭襄王親自請白起出山,他推辭不從。
    昭襄王於是派範雎前去探望,並指責白起以前用兵如神,如今為何怯戰。
    白起分析了攻楚及破韓魏聯軍時的形勢,認為自己能夠接連取勝,“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並沒有什麽用兵如神之說。
    繼而他指出長平之戰後,秦未一鼓作氣趁勢滅趙,反而讓趙國得到喘息的時間,增強了抗秦的力量。
    而且趙人將堅壁清野,不再出戰,使秦難以在野戰中消滅趙軍。
    而秦如果“兵出無功”,那麽將使諸侯來援。
    所以他認為,“臣見其害,未睹其利”。
    範雎聽後,慚愧地退出,將白起的話告訴了昭襄王。
    昭襄王冷笑:“沒有白起,我就不能滅掉趙國了?”
    有句話叫“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這個時候的昭襄王,到底是膨脹了,還是想證明自己比白起強?
    就像某些公司的老板一樣,在公司未發展起來時,可以禮賢下士,求才若渴,但是在做大之後,還能“苟富貴,勿相忘”的,又有幾人?
    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昭襄王繼續增兵,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hd,但久攻不下。
    楚國派春申君黃歇同魏信陵君無忌,率兵數十萬攻秦軍,趙軍時常派出輕銳的小股部隊,騷擾秦軍後方,使得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聽到後歎息:“當初秦王不聽臣的計謀,結果如何?”
    林皓每次看到這裏的時候,就感覺白起是自己找死。
    如果昭襄王勝了,白起最壞的結局,可能是被當眾羞辱一番;可昭襄王敗了,他還敢這麽說,真是活膩了!
    果然,昭襄王聽後大怒,親自去白起府上,強令他出兵。
    “您雖然有病,也得勉強自己臥著,為寡人帶兵。有了戰功,這是寡人希望的,會重賞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會怨恨您。”
    看到這裏的時候,林皓覺得昭襄王還是挺能忍的,也很顧及顏麵,哪怕心裏有氣,竟然還能這麽說,而不是一刀砍了白起。
    白起卻太耿直了,直接說出自己的心聲,叩頭道:“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沒有戰功,也可以免除罪過。如果不去,即便沒有罪過,也免不了被殺。
    然而臣下隻是希望,大王能夠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計策,放棄趙國,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以應付諸侯之間出現的變故。
    安撫恐懼者,攻打傲慢者,誅滅無道者,以此來號令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為什麽一定要把趙國作為首先進攻的對象呢?
    這就是所說的,被一個大臣屈服,卻戰勝天下人。
    大王如果不詳察臣下的愚計,一定要在趙國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以致於降罪臣下,這也是所說的戰勝一個大臣,卻被天下人屈服。
    戰勝一個大臣的威嚴,同戰勝天下人的威嚴相比,哪個更大呢?
    臣下聽說,賢明的君王愛惜國家,忠誠的大臣愛惜名譽。破碎的國家不可能重獲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複生。
    臣下寧願受重罰而死,不忍做蒙受恥辱的軍隊之將領,希望大王詳察。”
    昭襄王聽後,沒有答話就離開了。
    林皓喜歡看曆史,但是對曆史並沒有很深入的研究。
    看到這裏的時候,忍不住想,白起這麽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昭襄王真的會賜死他呢?
    如果他已經想到這一點,還非要這麽做,究竟是不識時務,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是高智商低情商,還是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
    隨後範雎再度請求白起複出,白起仍稱病不起。
    於是,昭襄王將白起貶黜為士伍,放逐至陰密。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的消息不斷從hd傳來,昭襄王更是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
    秦軍敗得越厲害,就越證明昭襄王是錯的,而白起是對的,這更是加速他的死亡。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以史為鑒還是有道理的。
    以前在某個公司的時候,林皓就見過一個老總從得寵到被貶為閑人,再到最後被辭退,整個過程不超過三個月。
    老板對那個老總好的時候,是真的好,言聽計從,當年也是一起打江山的。但老板突然很討厭那個老總,下手也是真的又狠又快,毫無情麵可言。
    至於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麽事,道聽途說,也難分真假。
    所以一旦被拋棄,千萬不要提舊情,那樣會更難堪。要麽另起爐灶,要麽從此收山,否則隻會死得更淒慘,更沒有顏麵。
    白起無奈,隻得帶病上路。
    在他行至杜郵(今sx省xy市任家咀村)的時候,昭襄王與範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臨死前,白起仰天長歎:“我對上天有什麽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良久之後,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罷便引劍自刎。
    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在他死後,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他。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他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他最為突出的特點。
    殲滅戰的戰例、理論,在白起之前也已開始出現,如孫臏認為隻有“覆軍殺將”、全殲敵軍,才算全勝。
    但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作戰指導思想,並在中國先秦戰爭史上創造最多、最大而又最典型的殲滅戰戰例的,則是白起。
    他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
    如華陽之戰、伊闕之戰等,都是在敵軍已經敗北逃走的情況下,發起窮追猛打的追擊戰,從而獲得全殲敵軍的勝利。
    春秋孫武的“窮寇勿追”,以及戰國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裏;小戰勝,逐北無過五裏”,實際上僅僅是戰場內追擊。
    而白起則是窮追猛打,直到盡殲敵軍為止的追擊戰。
    第二,重視野戰築壘工事。
    白起對築壘工事在野戰中的作用,有深刻認識。
    以長平之戰為例,他認為按當時的進攻武器水平,要想迅速擊破依托有利地形,構築了壁壘工事而進行防禦的趙軍,很難達到目的。
    所以他作戰指導的主要著眼點,就是先誘趙軍脫離堅固的設壘陣地,再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而他對秦軍的部署,則是在預期殲敵地區,構築壁壘工事,以阻止趙軍進攻。
    在趙軍主力進攻受挫,改為就地築壘防守待援時,白起又在趙軍營壘周圍,構築壁壘工事,防止趙軍突圍。
    可見白起重視野戰築壘的思想,對長平之戰的勝利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此前的野戰築壘,都是在營地四周構築,主要目的是保護自身免受敵軍奇襲。
    將築壘工事作為進攻的輔助手段,用於防止被圍敵軍突圍逃走,是白起的創造性發展。
    此外,白起在作戰的指導中,還使用了遠程奔襲。
    如華陽之戰,他由鹹陽出發,以平均每日百裏的急行軍,八日到達華陽。
    這對《孫子兵法》所說的“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則擒三將軍”來說,也是一個發展。
    不管後人對白起的評價如何,他在曆史上的地位,是無法抹殺的。
    如果真的可以在長平之戰遺址中看到他,要如何應付呢?
    這麽多年過去,他還留在靈界中麽?
    可能早就投胎轉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