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 又是一年

字數:483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女仵作 !
    吳宅的溫鍋宴一共辦了兩場,一場是招待實實在在的親朋好友,另一場是招待宜王府的同僚們,至於吳蔚商界的那些朋友,本來也沒有那麽深刻的交情,不用特殊招待,隻等日後有機會,小聚一次即可。
    這是在吳蔚請教過宜王之後,做出的決定。
    泰州的這些士族和吳蔚這個“半路出家”的不一樣,他們這些人大都從祖輩起就是士族了,骨子裏流淌著一股高高在上的“矜持”不屑與商賈同席,即便是列為“士農工商”的第二階層的農民,也入不了這些士族的眼。
    如宜王所料,吳蔚招待泰州同僚的溫鍋宴並沒有泰州的官員真正到場,吳蔚的官職屬末流,再加上吳蔚並非泰州人士,與這些士族並無舊情,是以接了帖子的人家,至多是派了長子來送上一份賀禮,大多數是管家前來,還有那麽一兩戶出乎吳蔚意料的,是派了自家的女眷過來送了賀禮的。
    吳蔚默默把這幾個派了女眷過來的人家記在了心裏,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人家一份周到的心思,今後是要把這份心思還回去的。
    這些代為送喬遷之禮的人,大都是放下禮物後,寒暄幾句就找個由頭離去了,幾位女眷雖然入府逛了逛園子,卻也以各種理由,早早就歸家了。
    除了吳蔚之外,其餘人的臉色多少有些難堪,特別是柳翠微。
    這場溫鍋宴她是花了心思的,光是食材就準備了不少,還托人打聽了好一番士族辦宴的規矩,又怕家裏的廚娘手藝支撐不了這樣的席麵,還專門從外麵臨時請了幾位大廚回來,兩位做熱菜的,兩位做糕點的。
    柳翠微覺得這場宴席,事關吳蔚在官場的臉麵,生恐出一絲紕漏,擔心家裏的人手不夠,把信得過的李大姐一家請了過來。
    結果就是,溫鍋宴當日吳宅雖然門庭若市,但也真的隻是局限於門口,為數不多的幾家女眷也隻是在宅子裏逛了逛,誇讚了幾句,就匆匆離去了。
    別說是柳翠微了,就連李大姐的臉上都有些掛不住,眼看著開宴的時辰即將過去,冷菜已經上了,卻一位賓客都沒有,李大姐急的直轉圈,一邊不解地說道“怎麽都不留下來吃口飯啊,這準備了這麽多道菜,可怎麽辦啊”
    柳翠微走到吳蔚身邊,猶如做錯事的孩子般,低低喚了一聲“蔚蔚”
    吳蔚轉身,朝柳翠微投去一個寬慰的眼神,平靜地說道“要不咱們今日成衣鋪和米莊歇業也叫上二姐夫一家和張尺,栓子,大家過來一起樂嗬樂嗬,成衣鋪的那幾位,你讓她們回去叫上各自的家眷,我去廚房通知一聲,熱菜先等等,等人齊了再上,讓家丁駕著馬車去請人來”
    柳翠微仔細打量著吳蔚的神色,見一切如常才點頭道“好,你去吩咐家丁,我去廚房和他們說。”
    “好。”
    很快,家丁便駕著吳宅的馬車出發了,一個多時辰後,吳蔚提到的這些人全部出現在
    了吳宅,加上成衣鋪那六位員工的家屬,還有張尺和栓子兩家人,冷冷清清的院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天已經有些冷了,柳翠微專門在院內搭了棚子,棚子裏還放了許多燒的正旺的炭盆,預熱了這麽久,棚子裏非常暖和。
    賓客紛紛落座,還有幾桌空餘,吳蔚便讓府中的管家,家丁,丫鬟都坐到了角落裏的位置,本著不浪費食物的原則,眾人歡歡喜喜地吃了一頓。
    廚房還剩下一些食材和剩菜,也都被來的這人客人們分了,打包帶走。
    他們窮苦人家是絕對不會嫌棄糧食的,吃完了飯大家夥兒還搶著幫忙收拾,真是一點兒麻煩都沒給吳蔚留。
    夜裏,賓客散盡。
    吳蔚和柳翠微解釋了一下,賓客們為何沒有留下用飯原因,還告訴柳翠微這件事兒宜王殿下已經給她打過提前了,沒必要把這點小事兒放在心上。
    吳蔚拿過禮單,看著各府大人們送來的禮物,笑眯了眼。
    “禮到人不到也是好的”吳蔚抖了抖手中的禮單,仿佛甩的不是禮單,而是她走向自由的通行證
    柳翠微見狀,心中的憂慮也消了幾分,坐到吳蔚身邊,笑道“收了人家的禮,是要回禮的,今後人家有請的時候,你送出去的禮物也不能比這單子上的輕。”
    正所謂“禮尚往來”,在梁朝你收了人家的禮,要在之後的幾日提一些回禮過去,不過這個回禮不用等價,也不易太貴重,聊表心意即可。等到人家也有事宴請時,再回重禮。
    若是一點兒都不回,那便是失了禮數。
    吳蔚的笑容愈發燦爛,說道“咱們成衣鋪的新係列賀新春的成衣,準備的怎麽樣了”
    “已經做出來十幾套了,怎麽你打算用咱們的成衣給這些大人回禮”
    “是啊,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各家各戶都會需要新衣裳的。”
    “可這會不會寒酸了些”
    “誰說的咱們的冬衣要十幾二十兩呢,你的手藝,那可是多少銀子也買不來的”
    吳蔚眼珠一轉,湊到柳翠微身邊煞有介事地說道“明日你一到鋪子裏,就把咱們的賀新春係列成衣掛出來幾套,不論款式,大小,一律標價二十兩。”
    “嗯,知道了。”柳翠微覺得反正也賣不出去,標價多少就隨她們家蔚蔚開心吧,她還是不太相信會有人花二十兩銀子買一件衣裳。
    之後的幾日,吳蔚每日都會去一趟成衣鋪,每次都帶幾件成衣出門,用她專門定製的布袋裝好,按照官職從高到低的順序,給那些送了喬遷禮的大人們回禮。
    吳蔚送出這些成衣之後的幾日,吳柳記成衣鋪幾乎每日都能迎來一兩批客人,這些人大多是家丁打扮,也有專門換上便裝前來的,到了店裏並不多言,隻是看看掛在架子上的成衣的價格,偶爾也有一兩個人詢問柳翠微為何店裏的成衣這麽貴
    柳翠微按照和吳蔚一早就商量好的說辭,
    麵帶笑容,有理有據地答了,對方聽完也不多言,轉身離去。
    這當然也是吳蔚商業計劃中的一環,她就不信此等品質的成衣,那些大人們會丟了
    即便他們自己不屑穿,嫡子嫡女不屑穿,賞給家中的庶子庶女總行吧
    那對吳柳記成衣鋪而言,也是一個活體招牌,隨著潛移默化的宣傳,等到下次換季的時候,吳柳記定能迎來一筆大訂單
    事實證明吳蔚的想法還是保守了,距離過年還剩半個月,吳柳記成衣鋪就迎來了第一筆上門生意,對方交了一百兩訂金,讓柳翠微帶著繡娘過府去給公子小姐們量尺寸。
    柳翠微回家之後,激動地告訴吳蔚,對方竟是宜王府的“典儀”住的地方離吳宅不算遠,這位典儀子嗣繁茂,吳蔚上次送去的回禮被這位典儀給了自己的一個庶女,這位庶小姐穿著新衣裳去給老夫人請安時,老夫人直誇這衣裳的針腳好,繡樣也好,棉絮填的也紮實,眼看著要過年了,老夫人便出了銀子,讓給家裏的少爺小姐們都照著這個樣子,做一套新衣裳出來。
    這位典儀原本還有些看不上吳蔚的成衣,卻不好違背了自家母親的心意,便有了這單生意。
    吳蔚翻出自己詢問管家後寫出的小冊子典儀,正八品。
    吳蔚笑得見牙不見眼,這筆訂單吳柳記含淚賺了一大半
    接下來的日子,柳翠微全身心投入到了訂單中,吳蔚則是一改之前的散漫,日日到宜王府去點卯,絕大多數時候是見不到宜王的,隻需在門房的冊子上填個名,然後到偏廳去稍坐一會兒,看時辰差不多了再從角門告辭,除了要每日早起外,倒也沒什麽。
    從宜王府出來,吳蔚信步歸家,官服換成常服,再騎馬到米莊去上工。
    柳二娘子坐滿了四十天的月子,也出現在了榨油坊,偶爾過來和吳蔚說會兒閑話,一天過得倒是也快。
    爆竹聲聲辭舊歲,又是一年除夕時。
    街上的鋪子全部關門,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盡數歸家,享受團圓。
    泰州的城門雖然一直也沒開,但泰州百姓的生活卻沒有受到什麽影響,聽說最近城門口的關卡放寬了不少,出城的手續不似從前那麽嚴了,不再需要得到宜王府的首肯,在城門就能辦理,而且隻要有正當理由並說明沿途和歸期的,一般都會得到出城的準許。
    張水生動了心思,想回張家村去看看,他聽說張氏的祠堂已經毀於洪水中了,若是村裏有集中修繕的意思,他願意出錢出力。
    張水生問吳蔚要不要一起回去看看,吳蔚想了想,拒絕了。
    張家村裏吳蔚所記掛的人,都在身邊,除了張成這個朋友,他是清河縣的知縣,並不需要自己擔心。
    原本兩家人是想湊到一起守歲的,人多也熱鬧些,可前些日子張水生的父親突然身體不適,恐過了病氣,便各自過年了。
    吳蔚把李大姐一家都接了過來,熱熱鬧鬧過了一個大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