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搖搖欲墜

字數:3893   加入書籤

A+A-




    紅樓開局定親秦可卿!
    清晨,東林書院。
    院內,寒風吹絮,竹子清秀挺拔,蒼翠欲滴。
    竹林前,一位身穿滾邊錦衣的少年臨風而立,眸子深邃,思索許久。
    恰在這時,有位二十餘歲,穿深藍色衣衫的學子走來,問道“子斐,在想什麽呢”。
    王仁之眉目微舒,道“在想自己身處微末,麵臨家國大事時的無能為力”。
    藍衫學子頓了一下,道“為兄有舉人功名在身,同樣也有很多事情無能為力,子斐,你年紀尚青,才識之高,將來未必不能有一番大作為”。
    王仁之點了點頭,轉眸看向他的麵容,道“這月小會批評的議題是江西流寇盛行,當地官員不作為,與議論遼東都司淪陷過半,百姓如何回遷兩題。
    孟舟兄有何見解,我二人先開一次小會”。
    藍衫學子字孟舟,姓韓,名正新,王仁之書院好友,隆治八年舉人,將門子弟。
    韓正新背過雙手,思慮片刻,娓娓說道“先說這江西省的流寇。
    江西的前元流寇與當地土匪混淆一起,有剿則跑,或依山林而守,無剿則進,反反複複,官兵疲勞不堪,無力收拾。
    朝廷因賊小而不重視,讓其安穩發展幾十載,現已成氣候,據家門所知,盤聚在江西一帶的流寇,有兵甲在身的少則一兩萬,多則三四萬。
    其馬匹更有七八千之多,可以說是朝廷內部的心腹大患”。
    “另外,各省的小股農民起義已有苗頭,待他們有了足夠的經驗,下次就不會如此簡單的對付了”。
    韓正新一口氣講完,喘了幾口大氣。
    一陣梅香傳來,王仁之緩緩望去,一邊說道“江西流寇之事我與孟舟所見甚同,關於官員不作為,還是朝廷上上下下共同的原因,已積蓄近百年,隻有大刀闊斧、傷筋動骨的改革才有中興的機會”。
    “另外,各省的農民起義雖隻有幾百幾千餘人,但以目前的情況,隻要有一個大旱大災的契機,一個席卷上百萬、上千萬人的農民起義定會出現。
    遼東戰事與百姓回遷一事便不作拙見了”。
    韓正新點了點頭,正色道“雖然曆史有證,但我不認為農民起義會發展如此之大,起碼這幾十年內不會”。
    “順天府的百姓都如此貧苦,其他省份的百姓可以想象,隻是我們沒有見過罷了”。
    王仁之笑了一下,道“你與我的對錯由曆史證明”。
    ……
    早間讀完書,王仁之倚靠在涼亭中賞花。
    眼前有數棵千姿百態的梅樹,透過彎折曲直的枝幹可以看到幾間學堂。
    寒冬的一朵朵梅花白裏透紅,粉潔典雅,像雲霞裝扮著大地點綴著殘冬,粉嫩的花蕊散發著一陣陣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仁之不由念出這句對聯。
    書院內學子眾多,約有幾百餘人,人來人往,有一位中年男子沿石磚小路走來,擦肩而過的學子紛紛停下作揖。
    那幾顆梅樹就種在此路旁,王仁之早早便看見顧憲成走來涼亭,起身作揖,道“山長”。
    顧憲成扶住了王仁之的肩臂,引導其一起坐下。
    二人端坐木椅上,顧憲成言道“小會近日便會舉行,正午有數位好友先至,我準備領你認識一二”。
    王仁之點頭應道“山長,仁之知道了”。
    他了解顧憲成性格,並沒有說感謝之話。
    而後二人說了許多關於會約一事的話,到最後,顧憲成甚至有與王仁之商量之意。
    東林大會由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等八位清流名士。
    他們中未出過高官,但在士林中聲望很大,連內閣首輔王家屏都屢屢支持東林黨,但內閣終究不是他一人說的算,東林黨依舊處於被壓製的階段。
    顧憲成等八人製定了《東林會約》,會約中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次或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在東林會約中,眾人評議朝局,抨擊時政,漸漸在士族中擁有了話語權和號召力,人數越來越有規模,被稱作“東林黨”。
    東林書院中有功名在身,並在朝廷做官的可以稱為東林黨人,或是在一個圈子的也為東林黨人。
    目前周廷有東林黨、鬮黨、浙黨、齊黨、楚黨等官僚黨派。
    ……
    正午,東林書院正霞廳。
    室內清流文士十餘位,他們於案下席地而坐,顧憲成同王仁之一一介紹道“這位是柳南居士姚有誌先生”。
    王仁之拱手敬道“柳南先生”。
    “挺好,挺好”。
    姚有誌看向王仁之,撫了撫長須,笑道。
    接著,顧憲成又介紹道“這位年長一些的是雲洲府同知劉同心先生,濟寧府知府吳賢仁先生……”
    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等幾位書院的講師也在其中,同時也是東林黨領袖之一。
    王仁之從他們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大多性格都是正直、清流的君子,從他們之前的官職也可以看出,多是被貶之官,空有抱負而無用武。
    可以說,周延直言敢諫、公正廉潔的官員大多數都在東林書院了,因為像這樣的官員無一不被貶官、罷免,當然也不乏拙藏心思、私下相助的。
    姚有誌與王仁之言論時,對他的一些思想建樹頗為欣賞,便忍不住多聊了許久。
    數刻後,王仁之在廳中認識了眾人,並喝了幾杯茶水,眼見已到飯時,便告辭離去。
    ……
    在王仁之回家之餘,秦家中來了兩位貴客。
    隻見一位頭戴黑色玄冠,身穿交領錦袍,腰束金絲帶的中年男子大步行走。
    另一位年歲十六、七的貴家公子跟在中年男子身後。
    家中的小廝很有眼色,見二人身穿華麗錦衣,貴氣十足,不敢讓他們在外多待,連忙引其入內。
    秦業聽到小廝的報信,連忙快步從書房中走來,遠遠看去,二人相貌竟似父子一般。
    來不及多想,便走上前去,拱手道“老夫眼拙,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您的身份,望請諒解”。
    秦業觀其年歲不過四十餘歲,臉型略長,麵色蒼白,貴氣凜然、儀形磊落,頗似一位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