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晚宴風波

字數:6268   加入書籤

A+A-




    三國我劉備也是絕世武將!
    到了傍晚,劉玄德輕車熟路地來到了幽州刺史府。
    剛到門口還未曾進去,便聽到背後有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玄德,好久不見,近日可好?”
    劉玄德回頭一看,發現是一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英俊男子,皺了皺眉頭,一時間卻沒有想到這是誰。
    突然死去的記憶,開始攻擊他的大腦。
    原身劉備的記憶浮現出來,麵前這位英俊男子,正是原先和劉備,一同求學的同窗公孫瓚。
    劉玄德看到是今天宴會的兩位正主之一,也是沒有怠慢,連忙和公孫瓚打起了招呼
    “伯圭兄,好久不見。那日一別,我倆已經有許久未有見麵了,您還是一樣的英俊瀟灑啊。”
    公孫瓚聽到劉玄德對他的稱讚,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走到劉玄德身邊,摟著他的肩膀,一同進入了幽州刺史府。
    公孫瓚邊走還邊對劉玄德說道“玄德,我近些日子,聽說你也發達了。
    如今是涿郡縣令,還封了一個關內侯。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可不要忘了為兄啊。”
    劉玄德心中暗罵道,“這公孫瓚能做到一方諸侯,果然也不是簡單人物,心中鬼點子這麽多,就開始拉關係了。”
    劉玄德臉上不動聲色,微笑道開口“哪裏哪裏,還是比不得伯圭兄,早就是漁陽郡守了。
    伯圭兄手下人才眾多,還有一支精銳的白馬義從,一度打的烏桓抬不起頭啊,可謂是我們幽州的大英雄。”
    公孫戰聽到劉玄德對他的誇讚,哈哈大笑,沒有人不樂意聽馬屁話,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在好話與賴話之間,人常常選擇前者。
    就這樣,兩人有說有笑的走入了宴會廳,劉虞看到二人有說有笑的走進來,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他沒想到上午還和他有說有笑的劉玄德,下午便和公孫伯圭成了一家人。
    坐在主位上的劉虞不自覺的握緊了雙手,右手上的茶杯吱吱作響,左手的手指甲都已經陷入肉中,但他還渾然不覺,眼神仿佛要將麵前的二人撕碎一般。
    僅僅一瞬,他便又恢複了原先那和善的樣子,要不是劉玄德一直注意劉虞的表情,恐怕還就被他騙過了,公孫戰則是絲毫未曾察覺劉虞的表情。
    劉玄德心中暗暗警惕,果然在漢末能混出一番成就的,都不是等閑之輩,這般的變臉速度放在日後,最少也是個奧斯卡。
    劉玄德看到劉虞表情變化後立馬不動聲色的掙脫了公孫瓚的勾肩搭背,先行向劉玉行禮說道“下官劉玄德,拜見刺史大人。”
    劉虞看到劉玄德的這一番表現,眼中閃過幾縷精光,轉眼又消失不見,麵帶笑意的說道
    “平身吧,在這裏沒什麽大小,都是一家人,一同吃一頓飯而已。”
    公孫瓚沒想到,劉玄德會這樣給劉虞行禮,但在劉玄德行禮之後,他也不得不,不情不願地向劉玉行了一個禮。
    雖說他的實力早已不弱於劉虞,但表麵上劉虞還是幽州刺史他的上司。
    劉虞看到一向和他不和的公孫瓚向他行禮後,臉上更是笑得像一朵菊花一樣,不過他也不敢太過於為難公孫瓚,現如今公孫瓚的實力隱隱已經蓋過他。
    他害怕他對公孫瓚一刁難,公孫瓚便會找到由頭對他發起進攻,畢竟公孫瓚眼饞他幽州刺史的位置,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最後,公孫瓚和劉玄德一左一右坐在了的左右兩邊,隨著時間的推移,宴會廳裏逐漸熱鬧起來,薊縣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部都前來了。
    等到所有人都來齊後,劉虞便向所有官員,介紹起了他旁邊的劉玄德,說道“玄德是陛下親自冊封的涿郡縣令。”
    緊接著,劉虞將涿郡郡守的位置,兼任給了劉玄德。
    說完這一席話的劉虞,向劉玄德使了一個眼神,仿佛是在說,“你看這便是你尊敬我所得到的好處,以後你幫我做事自然是好處不斷。”
    劉玄德也十分有眼力見地在眾位官員麵前謝過了劉虞,讓劉虞十分有麵子。
    劉虞對劉玄德也越來越滿意,同時經過劉玄德一襯托,公孫瓚也就讓他越來越不爽。
    在劉虞心中,他是幽州刺史,幽州最大的官。他,又是皇室宗親,除了天子以外,他的身份應該算是最珍貴的那一批人之一,怎麽能夠被一個小小的公孫瓚拿捏。
    這也是為什麽劉虞和公孫瓚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公孫瓚本來就是一個莽夫,自然是劉虞如何對他,他便如何對劉虞。
    劉虞若是能夠先低頭一步,那說不定就不會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麵。
    以前,劉虞剛來時,公孫瓚對他還是十分尊敬的,隻是因為後來劉虞做事軟弱對於外族劫掠,百姓不聞不問,公孫瓚看不下去。
    這才引發了矛盾,到後來,公孫瓚實力越來越強,也自然不甘心,久居於劉虞之下。
    在公孫瓚眼中,劉虞便是一位酸儒,太過於軟弱,根本成不了大事。
    在劉虞眼中公孫瓚則是一個莽夫,隻知道一味用武力,不懂得愛惜民力。
    在劉玄德看來,若是兩人能夠結成一心,恐怕會成為一個了不得的勢力,在日後的諸侯爭霸中也能擁有一席之地。
    可惜萬事沒有如果,也正是因為這種局麵,才會給劉玄德可乘之機。
    在劉虞對劉玄德之事做完宣布之後,眾人便開始了大快朵頤。
    宴會上的菜肴全部都是從醉仙樓購買的,十分可口,各級官員也都顧不得形象,狼吞虎咽起來。
    公孫瓚和劉玄德不必說,他們倆人都能算是行伍出身,自然不會太過在意形象,吃相也自然不算好看,劉虞則是標準的皇室宗族培養出來的皇室子弟,吃相優雅。
    餐桌上大部分的東西,都進了公孫瓚和劉玄德二人的肚子,吃飽喝足之後,劉玄德和公孫瓚擦了擦嘴,在他們休息時,劉虞則是安排起了節目。
    劉虞對在場的眾人說道“既然咱們今天都如此有雅興,那便來個行酒令吧。
    我派人擊鼓,鼓聲停下之後,誰拿到了行酒令,便即興賦詩一首?
    如果作不出來,那便自罰三杯,各位意下如何?”
    聽到這個規則後,所有人都來了興致,劉玄德不會反對,他腦海中的詩詞那樣多,怎麽玩也玩不完。
    公孫瓚也沒有反對,他想的是就算是自罰三杯,也沒有什麽大礙,以他的文化水平做事肯定是別想了。
    但如果不玩,肯定會被其他人所瞧不起,公孫瓚這個人最在乎的便是麵子,命可以丟,麵子不能丟。
    於是在場的眾人便玩起了行酒令,很快鼓聲便敲了起來,是《漁陽三撾》。
    玩過許多擊鼓傳花的劉玄德,自然很有心得,在劉虞將行酒令傳給他後,他並不著急傳給下一個,反而是一直拿在手中。
    而坐在他下首的那名官員,則是汗流浹背,不知道為什麽劉玄德久久不將行酒令傳給他,莫不是想要害他?
    幸好劉玄德還有一點良知,拿了一會兒後,便給了下麵那位官員,那位官員如釋重負,連忙將行酒令繼續傳遞。
    最終那行酒令好似有眼睛一般的停在了公孫瓚手上,公孫瓚拿到行酒令,也沒有多說什麽,而是直接喝了三杯酒。
    看到公孫瓚這麽爽快,所有的官員也都是大聲喝彩,就連劉虞也點了點頭,隨後醒酒令繼續傳遞。
    一連傳了三次,全部都是在公孫瓚那裏停下,公孫瓚一連喝了九杯酒,就算是以他的酒量,腦袋也有些暈了。
    這可不是以前的那些米酒,現在他們喝的可是醉仙釀,劉玄德不知道劉虞是不是故意在整公孫瓚,他隻知道他如果再不阻攔,那公孫瓚一定會怒而掀桌的。
    於是,下一輪,他隻好將行酒令一直拿在手中,未曾遞出,三巡鼓過後,鼓聲終於停了下來。
    劉玄德對劉虞,公孫瓚拱手笑道“備這便獻醜了,還望眾位大人不要嫌棄備所作詩詞不好。”
    稍微思索了一會兒後,劉玄德心中便有了打算,究竟做什麽詩,就那一首千古名句《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待劉玄德將這兩句詩做完,所有人全部都震驚的五體投地,劉虞更是站了起來,但他並沒有發出什麽聲音,而是做出一副聆聽模樣。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好好好,玄德,你這兩句詩做的是真的好。”公孫戰都聽出了劉玄德這兩句詩的魅力,連忙拍手喝彩。
    但他的行為,立馬使得所有人死命地瞪著他,使得公孫瓚連忙閉嘴。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刺史公,伯圭兄,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劉虞和公孫瓚在聽到自己名字後一陣激動,他們知道自己即將名留千古了,就憑借這一首詩。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周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待劉玄德全部話音落下之後,周圍一片寂靜,緊接著便是那鋪天蓋地的掌聲和喝彩。
    其中劉虞和公孫瓚二人是鼓掌鼓得最歡的,他們二人能夠憑借這首詩,在青史上留個千古名聲,也算是沾了劉玄德的光了。
    劉虞開心地對劉玄德說道“玄德,你果然是大才,我聽聞你在洛陽詩會上便表現不俗,又是盧植先生的弟子,今日看來,果然才學不凡。”
    公孫瓚則是驚訝地對劉玄德說道“玄德,咱們同窗數年,也沒見你表現出這樣的文采,在分別之後,你果然沒有放下努力啊,可惜了,為兄現在已經不通文墨。”
    劉玄德聽完二人的話,隻是笑笑,並沒有再繼續,經過劉玄德這一做詩之後,所地有人也沒有繼續玩下去的興致。
    他們知道無論是誰拿到醒酒令,也不可能再做出超越劉玄德這一首詩的千古名句,所以都選擇了放棄。
    沒有興致後宴會很快結束了,劉玄德和公孫瓚一同扭頭出了刺史府。
    劉玄德原本準備直接回醉仙樓,而公孫瓚卻喊住了他,對他說道“玄德,走,我帶你去個好地方。”
    劉玄德看著公孫瓚那一臉邪惡的表情,便知道他說的好地方是什麽地方。
    看到公孫瓚那熱情的樣子,劉玄德也不好推辭,於是便在公孫瓚的拉扯之下,和他一同前往了他口中所說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