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腦力勞動&體力勞動!
字數:5253 加入書籤
五皇子何星旭聽到大皇兄說,自己並不想爭奪太子之位,反而想當個富貴閑散王爺。
結果這反而讓何星旭,用一臉怪異的表情看向大皇兄何星辰,他實在是對大皇兄的想法,感到難以理解。
畢竟現在整個朝廷的局麵,幾位皇兄所有在做的差事、以及這些差事帶來的功勞,此時全都指向大皇兄。
也就是說,大皇兄實際上是反而是最有優勢,競爭太子之位的人。
可大皇兄為何偏偏說要放棄?
甚至隻想當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
對於大皇兄何星辰這話,反正何星旭打心底裏不信。
他反而認為大皇兄這是在為自己偷懶找個托詞,或者大皇兄另有別的目的。
何星旭思索了一下,這才開口道:
“大皇兄,不管你是否要爭奪太子之位,或者隻想當個王爺。
那都是您自己的事兒,並不需要我來置喙。
但咱們今日要討論的,並不是太子之位由誰來坐。
而是您既然奉父皇旨意,前來新安府賑災。
那麽,作為整個新安府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子,您怎麽能夠如此心安理得的天天躺在院中,而不為百姓做任何事?
反正無論如何,我都已經決定了,如果大皇兄不能在兩日之內做出合理的計劃,決定如何為百姓謀福利,那麽我一定會上奏父皇,將大皇兄請回京都!”
聽到老五如此說,何星辰直接翻了個白眼。
嘿!
這麽個小屁孩,竟然管到老子頭上了!
何星辰是真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離開了京都,脫離了那些規矩與規則,不用去上朝。
結果來到新安府,這舒服日子過了還沒幾天。
誰曾想,老五這麽小屁孩,居然敢管起他來了。
看來自己選老五來新安府造船,大大的失策啊。
不過嘛,自己一個成年人,又怎麽可能讓小屁孩如願?
何星辰轉了轉眼珠,瞬間想好了要如何忽悠老五。
“五弟啊,你說的沒錯。
為兄的確是來新安府賑災的,不應該荒廢度日。
但你也看到了,如今新安府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難道你不覺得,為兄該幹的事已經幹完了麽?
最關鍵的是,本來為兄之前做那些事,想出的那些差事,都是想為你們兄弟幾個積攢功勞,為你們將來登上太子之位而鋪路的。
可惜由於那些世家官員挑唆,這才讓那些功勞最終指到為兄的頭上。
正因如此,如今為兄又怎能夠繼續積極做事?
畢竟為兄是真的不想當太子啊!”
說完這番話,何星辰觀察了一下老五的表情。
嘿!
怎麽的,老五這小屁孩難道這麽難忽悠?
想了想,何星辰幹脆站起身,走到老五麵前,伸手搭上老五的肩,看著老五的眼睛,語重心長地道:
“五弟啊,你要知道,這個世上所有的勞動要分成兩種。
一種是腦力勞動,一種是體力勞動。
並不是說你看到一個人非常忙碌,這個人才是在幹活。
其實越是重要的工作,越都是腦力勞動。
這樣的工作、差事,也許你看不到他在忙什麽。
可他做的工作,反而是最重要、最辛苦的。
就比如這船隻設計圖,如果沒有設計圖紙的那個人,對船隻完美的構思,你覺得整個造船工作還能運行的起來嗎?
同樣的道理,雖然你看為兄好像是在閑著。
其實為兄腦子裏也很忙的,每天要考慮的事也非常多。
不然,為兄如何才能把造船的差事,給你們安排得井井有條?
如果為兄什麽都沒做,新安府又怎會變成如今欣欣向榮的這個樣子?
所以呀,五弟,你要學著看問題時,一定要看到問題的本質,而不能隻看表麵。”
何星旭緊皺著眉頭,困惑的盯著大皇兄。
大皇兄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可不知為何,他就是覺得大皇兄是在忽悠他。
因為,如果所有差事,真的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那麽父皇每天起早貪黑,忙得不行,這難道也是體力勞動?
可父皇明明應該是整個大乾朝,最費腦子的人呀。
被禮部尚書培養出來的老五向來耿直認真,想不通的自然當場就要問清楚。
“大皇兄,或許您的話聽起來有道理,但未嚐不是個歪理。
如果說腦力勞動最重要,它決定了一件事順暢運行的關鍵。
那麽咱們整個大乾朝,又有誰能比父皇的工作更重要?
父皇每日上朝議事、批閱奏折,為大大小小的事情做決策。
難道這不是最重要的腦力勞動嗎?
可咱們什麽時候看到,父皇像大皇兄一樣如此閑,天天在屋裏躺著?
而我看到的父皇,每一天,每一年,甚至是時時刻刻都是那麽的辛苦。”
聽到老五的這番言論,何星辰沒忍住又翻了個白眼。
他為什麽不想當皇帝?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不然,誰不渴望那至高無上的權力?
誰不喜歡那種天下都是我的、雄霸天下的感覺嗎?
誰不想過過一呼百應、妻妾成群、天下唯我獨尊的日子?
可那真的是人過的日子嗎?
看來他很有必要,給老五灌輸一些正確的處理事物的思維了。
“五弟呀,事情不能如此簡單的一概而論。
父皇的辛苦,咱們的確有目共睹。
但你覺得父皇這樣的辛苦,當真值得嗎?”
聽到大皇兄的問話,老五的眼中更加疑惑了。
沒等老五開口詢問,何星辰繼續道:
“五弟,你已成年,早朝也上過不少次。
難道你認為,每日早朝度過的每一個時辰,當真都是有意義的嗎?
你當真覺得京都文武百官上朝時所做的事情,以及父皇每日批閱奏折的過程,當真就是合理的嗎?
咱不說別的,就拿新安府賑災一事來說。
你可否還記得,在為兄賑災來新安府之前,朝廷曾派幾波人來過?
而那些人可曾將問題解決?
如果他們能解決,這差事又怎會落到為兄的頭上?
你可記得,洪水爆發之後,文武百官在金鑾殿上爭論了多久,才做出賑災的決定?
派誰去賑災,以及用多少銀兩,帶多少賑災物資,要如何賑災?
這些決定,他們又商議了多久?
直到這些確定之後,又用了多少時間,才做足了賑災物資以及人員的準備?
經過長時間的路途跋涉之後,又過了多久,這些物資、賑災人員才到了這裏,完成了賑災工作?
你可曾想過,這一個完整的流程究竟耗時了多久?
而就因為時間過長,有多少無辜的災民因此喪生?
難道這些人的忙碌真的是有意義的嗎?
還是說正因為他們無效的忙碌,才造成了那麽多無辜災民的死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