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打仗前先造勢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在歐陸當反派 !
    第131章 打仗前先造勢
    “薩姆斯,我明白你的顧慮,不過我這次隻帶我們的嫡係國王近衛軍,他們都是一群能吃苦的隊伍,無論什麽樣艱苦的作戰環境,都不會讓他們有絲毫懈怠。
    最重要的是,別忘了我們是進攻方,要深入到北德意誌同盟諸多邦國的領土上作戰,那些邦國能組建一支聯軍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難不成還能把自己的邦國堅壁清野?
    北德意誌可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在這裏,我們還要發愁找不到吃食麽?
    至於鉛彈和火藥,我記得北德意誌地區的邦國城市裏,也有不少兵工作坊,繳獲應該不是問題,而且鉛彈和火藥不像食物補給,保質期太短,我們完全可以隨軍帶上一大批。
    隻要我們戰無不勝,北德意誌同盟必將瓦解,等我們打下慕尼黑後,北德意誌同盟諸國還會有多少戰鬥意誌?
    他們的反抗意識和愛國情操,跟普魯士比起來可差遠了。”
    理查德為何如此有底氣孤軍深入,綜合原因就是這個時代沒有徹底覺醒民族主義思想!
    尤其是底層文盲率超高的平民階級,他們中很多人甚至連國家的概念都很模糊。
    無論誰當政,隻要讓老百姓不會餓肚子,他們就會擁護對方。
    這就是為何歐陸領土變更頻繁,卻很少有底層平民反抗的原因,很多時候都是貴族和王室互相之間扯皮打仗。
    至於歐洲的雇傭兵,更是經常跨國服務,甚至為敵國服務攻打自己的祖國也屢見不鮮。
    這就是典型的民族和國家主義思想匱乏的現象。
    在歐洲社會中,宗教信仰的問題,可比國家與民族的問題嚴重多了。
    大家可以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甚至說不同語言的外族人,但若你信仰的不是上帝,哪怕是親戚朋友也得絕交。
    這種信仰在東方人眼裏是無法理解的,東方人對信仰的態度是包容自由,但在西方社會裏,信仰是神聖且唯一的。
    這就是為何在歐洲,跟奧斯曼帝國結盟不管目地是什麽,都會陷入政治錯誤旋渦的原因。
    下麵的老百姓不會思考什麽國家大義,他們隻知道跟奧斯曼帝國那群異教徒當盟友,就是在褻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絕對不允許!
    別說是異教徒了,就算是同樣信仰上帝的宗教,內部還分裂出正統天主教、沙皇建立的東正教以及亂七八糟的新教。
    新教是一個統稱,所有不屬於天主教和東正教,且還信仰上帝的教派都被稱之為新教,因為這些教派都是文藝複興時期誕生的,屬於‘晚輩’,還比較新鮮。
    新教徒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生活作風太過苛刻節儉,打仗又很牛逼,所以被西方白人單獨劃出來叫做清教徒。
    當年的英國光榮革命裏著名的克倫威爾護國主,就是清教徒的領袖,克倫威爾打仗那麽牛逼,主要是因為他手下的軍隊主力都是清教徒。
    清教徒為啥打仗牛逼?
    因為清教徒的教義崇尚的是節儉實用,杜絕一切鋪設浪費和欲望享受主義。
    清教徒不飲酒不抽煙不把妹,一個個的都要把自己過成聖人了!
    如此清心寡欲的信仰群體,整日裏都在工作和提升自己,怎麽可能不強?
    清教徒類似於苦行僧的生活準則,讓他們生活中有大部分時間來磨煉自己的戰鬥技巧,同時也更加嚴格遵守軍紀,這使得清教徒組成的護國軍戰鬥力非常強悍。
    也是克倫威爾能統治英國的根本原因。
    清教徒唯一一點弱勢就是人數太少,畢竟杜絕欲望的教義屬實難以讓大多數人接受。
    誰不喜歡美食美酒美人?
    把這些都拋棄了,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不出意外的,克倫威爾一死,人數稀少的清教徒就淪為英國人排擠的對象,大量的清教徒被迫流亡到美洲大陸上殖民開拓。
    早期的殖民地開拓死亡率是相當高的,這根本不是光榮的使命,就是赤裸裸的流放。
    跟俄國人把人抓到西伯利亞去種土豆是一個性質。
    不過也多虧了英國人把清教徒都流放到美洲大陸,使得早起殖民者數量稀少,麵對印第安人沒什麽優勢的時候,還能將印第安部落打得節節敗退,這裏麵清教徒的戰鬥力發揮出重要作用。
    現在的美利堅合眾國中,仍然有少量清教徒在生活。
    他們虔誠的侍奉上帝,將精神寄托作為取代欲望的全部。
    歐洲大陸上原本也是有清教徒的,隻不過無論是正統天主教還是新教都不喜歡清教徒這幫苦行僧,並且歐洲大陸的宗教政策比相對自由的英國要嚴格得多,導致很多清教徒被迫害逃往英國。
    在英國清教徒雖然被排擠,好歹還能生存,在歐洲大陸清教徒幾乎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由此可見,歐洲人在信仰方麵有多麽極端。
    現在理查德控製的丹麥王國,宗教信仰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自由的,沒有明確站隊正統天主教或者新教。
    在理查德控製的地盤中,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有。
    理查德登基後,不是忙著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的路上,所以國內的矛盾都被對外戰爭的形式壓製下去了,沒人有心情在戰爭期間搞內訌,那樣做很容易死人的……
    和平年代,鎮壓暴民的或許隻是一群沒殺過人的警察或軍隊,戰爭年代鎮壓暴民的可都是殺人如麻,甚至在屍體堆裏睡過覺打過滾的精英老兵。
    兩者的區別大家都懂。
    “薩姆斯,你先讓人把輿論宣傳起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要讓大家知道秘約的內容,明白我們被北德意誌同盟拋棄背叛!
    除此之外,要大肆宣揚薩克森邦國守信的舉動,將薩克森樹立成道德榜樣,跟北德意誌同盟形成鮮明對比。
    除此之外,跟維也納政府和薩克森政府打好招呼,讓他們明白我們為何會出兵,這不是背信棄義,而是複仇!
    沒人能戲耍我理查德一世!
    這是一份聲明,同時也是一種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