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修行

字數:5783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七十八章
    我們去了這市裏最豪華的酒店,雖說是最豪華的,但跟我渝市的酒店相比,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服務都有點差距。
    點菜時我得知這家酒店有套餐,於是我點了個最貴的套餐,總共是一萬八千八,這讓馬超和林玉一臉的驚訝,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吃飯期間聊天時,林玉給我說了一個關於她同學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故事,我開始接觸了真正的所謂的“修道”,具體容我慢慢道來。
    林玉的這個同學在這裏暫且稱呼她為小花,小花這人在高三被診斷出“精神病”,輟學在家半年後的一個晚上睡著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小花的患病曆程要從她十歲時的某個晚上做了個夢開始,夢中她是個十八歲的男生,我們這裏稱呼夢中的小花為小齊。
    從小花的第一個夢開始,他的這個夢就像連續劇一樣,幾乎就沒有中斷過,隻要晚上睡著,準能接上昨晚的夢繼續開始。
    小花晚上睡著後,夢中小齊的狀態是早晨睡醒了,小齊晚上睡覺後,現實中的小花正好是早晨醒來,周而複始不間斷。
    小花十五歲時,夢中的小齊二十三歲,開始娶妻生子,這五年的時間,現實生活和夢中是一樣的,“兩個人”都在成長,白天和黑夜完全是兩個人的人生。
    慢慢的,小花就成了精神病患者了,因為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小花還是小齊。
    如果小花和小齊是同一性別還算是好一點,但他倆不是同一性別,夢中的小齊結婚生子扮演父親的角色,現實的小花讀書上學扮演一個乖乖女的角色,我想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時間久了都會成精神病。
    由於我知道這個故事時,小花已經去世了,我無法得知小花在夢中“扮演”小齊時有沒有抗拒的心理狀態,同樣我也無法得知小花到底是想“扮演”小花這一角色還是想“扮演”小齊這一角色。
    當時我認為小花是想“扮演”小齊這個角色,因為小花在高三輟學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估計是徹底融入了小齊這個角色。
    但後來我將這個故事告訴博舟後,博舟卻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博舟的回答是小花之所以睡著後沒醒來,是因為夢中的小齊估計是發生了什麽意外去世了。
    博舟說小花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她在十歲時因為偶然的原因,進入了“修道”人追求的“入虛空”的狀態,但也正是因為偶然的原因,導致她“入虛空”後無法“把自己拉回來”,使得現實中的她和“虛空”中的他成為了一體。
    這種問題在現實中普通人身上很少出現,但在一些“修道”者身上出現很頻繁,這也就是為何一些“修道者”修著修著就瘋了的一個原因,這隻是一個原因啊,不是唯一一個原因,“修道”這條路很難很難,倒在“修道”這條路上的“修道者”不計其數。
    我在前文中很多次提過一些“修道”,但我是從宏觀角度在寫,沒有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寫,因為不從宏觀了解何為“修道”,那麽寫出可操作性的修道方法就是在害人。
    因為“修道”聽起來很難,但真正操作起來卻是很簡單的,也正是因為操作簡單,這會造成很多很多人在“修道”時出現各種問題,輕則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事生產成為現實中的廢人一個,重則會精神失常,成為精神病患者。
    現在我覺得可以初步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寫一寫“修道”,權當讀者們了解一下何為“修道”,真正“道”中的狀態是咋樣的?
    寫修道之前我先寫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動物成精。
    我們人和別的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魂有沒有“靈”,有“靈”才叫靈魂,沒有靈隻能叫魂。
    “魂”是生命的本源,隻有“魂”而沒有“靈”,那這個生命體的一切行為活動皆是生存的本能,而有魂有靈的生命體的一切行為活動是在生存的本能上添加了各種的主觀意識,哲學上把這個叫“主觀能動性”。
    “靈”是修得大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我們從出生那刻起已經有了“靈”,但別的動物是沒有“靈”的,所謂的動物成精其實就是修出了“靈”。
    動物如何能修出“靈”呢?其實就是兩個字—“模仿”,有些動物跟人待的時間久了,慢慢就會出現“類人化”的舉動,其實這就是“模仿”的表現。
    話又說回來,即使模仿的再像,也是很難修出“靈”,究其原因是“壽命”二字,因為從模仿到修出“靈”,這中間需要的時間是很久很久的。
    動物成精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必須是哺乳動物,因為哺乳動物是地球經過億萬年演變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現在地球生命體的最高形態;第二個條件是常態接觸人;第三個條件是壽命夠長。但可惜的是能長時間跟人接觸的或者是生活在人類活動範圍裏的的哺乳動物的壽命都很短,這就導致動物成精很難,但很難不代表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動物成精修出靈)後就能修得大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修出“靈”隻能說魂中帶靈了,生命體有了主觀能動性,但跟大道還相差十萬八千裏。
    那動物成精後如何能修得大道呢?簡單來說成精之後的動物需要一些契機,有了契機後才能帶著“靈”入輪回,帶著“靈”入輪回的目的是成為更高一級的生命體——人,輪回成為人後,後續的修煉路就是人的修煉路了,在反反複複周而複始的輪回中,讓靈魂更加的純淨。
    在這裏我還要再次囉嗦一下,生命的形式是向前向上的,絕對不是向下向後的,輪回的形式也是這樣的,人不可能在下一個輪回中變成動物。至於說什麽此生造惡業,下輩子轉世成某某動物這種話其實就是杜撰出來要麽是為了控製人,要麽是為了勸人向善的。
    什麽叫惡業?殺人放火是惡業?欺騙別人是惡業?……,其實我們所認為的惡業皆是因果罷了,因果是建立在肉身的基礎上而言的,而不是建立在靈魂上的,入輪回其實就是肉身的因果皆盡,話又說回來,因果不盡的話肉身是不可能“死亡”的。因為出生和死亡就是一段因果。
    每一次的輪回皆有相應的因果,一世的因果隻是為了用特定的“角色”相對應的磨煉靈魂罷了。天地人三魂的排列生出形形色色的人,而形形色色的人正是各種因果的載體,沒有好人哪來惡人,沒有美人咋來醜人……。
    你認為的好人在他人看來未必是好人,你認為的行善在他人看來可能就是作惡。假如一個父親為了救自己重病纏身的女兒去行搶劫偷盜之事,我想問一下,這父親是好人還是惡人?
    話題繼續回到生命的形式上。有人看見了一隻小狗,覺得小狗特別親切,認為這小狗說不定前世跟他是朋友,隻不過這一世朋友轉世成狗,而他依舊是人。
    如果這樣想,那是否也可以認為他前世是條狗,而那小狗前世是他的主人呢?再或許他和小狗上輩子皆是狗,而這輩子小狗依舊是狗,而他從小狗變成人了。
    為何在玄學上要說“悟”,而不是說“教”,因為大道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隻經了一世為人的輪回的靈魂和已經了十世為人的輪回的靈魂是不一樣,靈魂的純淨與否跟“悟性”是有直接聯係的。
    陽明先生龍場三年悟道,這三年何曾不是萬次的輪回啊……。
    既然說到一世為人的輪回的靈魂,我不得不提一筆“相麵”,其實真正的“相麵”不是看天庭、鼻子、臉型、痣等等,這些隻是“形”,“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是主觀行為整容)亦或者客觀問題會發生變化,能變化的皆是變量,將變量當成真理是完全錯誤的,真理是恒久的,是不會改變的。
    真正的“相麵”第一步也是在看“形”,當然我這裏說的“形”不是上一段中寫的天庭、鼻子等等,而是“神形”,如何看“神形”?我們以看臉為例,我們平常看一個人的臉,著眼點是從對方臉部的中間向外部擴散,簡單說是從鼻子向外擴散。但看“神形”卻是從外部向內集中。簡單說著眼點首先在耳朵上,不脫離耳朵的同時著眼點向內集中,最後到鼻子上。
    通過著眼點從耳朵向內集中,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人長得特別像馬、有些人長得特別像驢、像狗、像貓、像狐狸、老鼠等等,不要懷疑,像特定動物的人皆是那個動物修得“靈”後轉世為人的,因為“初次為人”,這一類人的靈魂中依舊會帶點相應動物的習性,所以像老鼠的人性格和習氣就像老鼠,像馬的人性格和習氣就像馬……,這一類人初次為人,非大機緣是悟不得大道的。
    好了,關於“相麵”我暫時就寫到這裏,後文中寫不寫看我心情吧,畢竟“相麵”這個學問如今除了找伴侶和徒弟之外,再沒啥實際作用的。
    補充一下啊,用我上述寫的這種方式細細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看見不一樣的一個世界,哈哈哈哈……
    繞了這麽一大圈,我現在寫一下第一層的修道。
    其實第一層的修道在《道德經》第十二章中寫的清清楚楚了,十二章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這一段話其實正是修道的開始。
    我們剛出生時,一切的行為都是出於生存的本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行為從生存的本能變成了各種“追求”,隨著我們看見的越來越多,聽到的越來越多……,我們的追求不斷地在增長。
    小時候的我們可能有了十塊錢就感覺擁有了整個世界,長大後的我們即使擁有了好幾百萬,感覺依舊是不夠的。小時候的我們受到老師的表揚後就會開心一整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值得讓我們開心一整天的事情是越來越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追求的越來越多,造成了我們越來越忽略人和動物最大的一個不同——靈。
    我們的眼睛被五色所迷,耳朵被五音所迷、口被五味所迷等等,這就造成了我們愈發增長的欲望控住住了我們的“靈”,使得我們的知覺越來越弱,靈魂越來越渾濁和沉重,最終的結果就是不得不再次“刷新”後入輪回。
    不管佛家還是道家,真正的修行者會用各種方法避免被“虛妄”所迷,打坐、閉關、參禪、苦修等等,皆是為了避免被“虛妄”所迷,這些例如打坐、參禪等等的常規的修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人,因為這些方法比較安全,不會出現什麽大的問題,但這些方法的弊端就是慢,甚至是一生都觸碰不到“大道的邊緣”。
    薑爺爺和博舟的修行的方式可以說是另辟蹊徑,從第一步的跳脫“虛妄”到最後的“跳脫輪回”可以說都是捷徑,用這種捷徑修行的結果要麽是直指大道,要麽是陷進輪回的邊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這種捷徑的修行方式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起作用”,即使跳脫不了輪回,也能摸到大道絲絲的邊緣,但弊端也很大,就拿第一層的“避免被虛妄所迷”的修行方式來講,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整成精神病,這絕對不是我危言聳聽,博人眼球的。
    寫到這我有點猶豫了,薑爺爺和博舟的修行方式到底該不該寫?是完全寫出來還是簡單閹割一下再寫?容我考慮一下吧。
    再次說明一下啊,以上內容全是我為了小說效果胡編亂造的,切記不能當真。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記切記!
    喜歡醫武江湖請大家收藏:()醫武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