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奉為座上賓

字數:382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真世界裏的天師 !
    張弼循聲望去,隻見說話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雖然是一身儒服打扮,卻掩蓋不住他那一身浩氣真元。
    “數書令,不得無禮!”老者出言嗬斥,還不忘向張弼賠罪,“小友莫怪,這位是我別鶴留苑掌管數算之道的書令陶然。”
    張弼聞言,衝著那陶然微微點頭,隨即問道,“不知道數書令有何見教?”
    “我之前觀閣下談吐,可是道門出身?”陶然之語一出,頓時引起了滿堂不小的轟動,此間不少人見識卓絕,各自心中也有幾分了然。
    “不錯。”
    “不知道閣下對於‘道德’二字做何見解?”
    陶然的問題一出,這一次即便是那老者也不再攔阻,顯然是也想聽一聽出身道門的張弼對於儒家之德的看法。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張弼來時的路上有思考過,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同樣也關聯到自己此番來意。
    最初張弼想要來這別鶴留苑的原因是他需要一種儒門的修煉之法可以讓他將象征著儒門至善至德的聖氣轉化為雲炁。
    雖說張弼的本意是想要求德,用德這種和修真的“真”截然相反的垃圾來轉化雲炁,但倘若張弼真的這麽做了,那才是中了那純陽小兒的陰謀,也將永遠失去成仙的資格。
    畢竟無論正一還是丹鼎,在對待道魔的問題上都是一視同仁的。
    但遺憾的是,出了一點狀況,導致這個計劃失敗了。
    這個狀況就是張弼的神魂沒有了。
    儒門聖氣隻是一種通俗的說法,正確理解應該叫做“玄黃之氣”,玄黃,天玄而地黃,玄清而黃濁,可一旦玄黃合一,便是這世間五大先天之氣之一的太始之氣。
    至於聖氣,就如同道家的先天之氣一樣,說白了就是雲炁。
    但是,想要獲取到太始之氣可並不容易,一旦修煉的過程中導致玄黃之氣駁雜不存,那就前功盡棄了。
    但是這個問題對於以前的張弼來說卻並不成其為問題,畢竟那時候張弼的神魂還在。
    擁有神魂的張弼就等同於他擁有真仙的身份,即便他被貶下界,也類似於佛門的九轉靈童,或者是擁有佛門清淨無垢體之類的特殊命格一樣,天生便具有提純靈氣的能力。
    換句話說,過去的張弼倘若願意放下自身堅持,用修真的方式來獲取靈氣,再將那些靈氣分解為雜質,最終轉化為雲炁,以滿足雲炁在這個世界是垃圾的特性,自然就是先天之氣。
    但如今的張弼沒有了神魂,這意味著他在這個修真世界可能會在修煉的時候出現雜質以及有了走火入魔的風險,而在這個基礎上,他將外在靈氣轉化為雲炁的風險無疑就陡升了無數倍。
    所以,如今的張弼所需要的就不是一套儒門聖氣的修煉方式了,而是需要有一個儒門聖人將自身的玄黃之氣分給他一些,讓他擁有一些純淨的玄黃之氣,再將這種玄黃之氣分解而成的雜質來轉化雲炁,在這個修真世界的修煉體係中逐步完成築基。
    換句話說這相當於是一種原始積累,隻要渡過了這個積累的階段,那麽從今往後就可以平步青雲了。
    畢竟,正一道雖然沒有修煉體係,但是正一道的道法在最純淨的雲炁的加持下,在各種符籙效果的驅動下,同樣也可以在這個修真世界中輔助達到修煉體係的作用。
    那麽,那個老者會願意將他擁有的玄黃之氣分給自己一點嗎?
    回到陶然出的題目上來。
    德是什麽?
    德,不僅是立身天地之本,也是聖人至善之道,同時還是上天好生以德,但對儒門自身而言,德並不存在,相比起教化萬民的禮數而言,德是一種虛無。
    隻不過,張弼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虛無。
    畢竟在修真世界裏,真所對應的那個“假”正是張弼所需要的垃圾。
    曆史上儒道之爭的一個源流便是實幹和空想之間的爭論。
    無論是上天有好生之德,還是聖人所追求的至善至德,都是一種虛妄,上天是什麽,誰也沒有見過,而聖人的追求也隻是一種情操的體現。
    但是道不同,道就是道路,是腳踏實地的幹勁,道家之德不在於心,而在於行,所以道家的德是“道之以德”,換言之就是用德來作為道的基石。
    而這兩種思想對抗的結果毋庸置疑,那便是作為實幹家的道家失敗了。
    因為德從來就不是一種實物,道家的五德星君所表達的也並不是真正的德,倘若將德當成是一種實物,就像是丹鼎派練氣築基一樣,非要有一個“氣沉丹田”的形式,並且以此形式來作為德配的標準,那隻是本末倒置。
    事實上,德從來就不是一種標準,無德之人照樣可以飛升成仙,有德之人畢生一事無成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儒門雖然標榜德,但也僅僅隻是儒門子弟打通王道成為聖人的一種工具。
    而實際上想要成為儒門聖人,就像是丹鼎派修真那樣來提升實力境界,依靠的則是君子六藝。
    “正統。”
    隨著這兩個字從張弼的口中說出的瞬間,可以聽到很多人的歎息聲,這歎息不是惋惜,而是一種心悅誠服。
    或者說,這就是儒家之德所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說的好聽點這叫王道精神,說的難聽點就是給自己造反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畢竟,造反也可以算得上是儒門的傳統了。
    “小友大才,是在下孟浪了。”陶然在得到了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後,隨即抱拳行禮,隻不過他行的是武將之禮,卻身著文官朝服,看上去就像是個造反的行家。
    席間,張弼和別鶴留苑的儒門子弟一同推杯換盞,共飲長天一色,還不時就儒家六藝出些名目,不為考試,隻為助興,一席酒喝的痛快不已。
    至於那之前的文武百官此時也都換上了平日裏的儒門服飾,畢竟他們本就不是什麽文武百官,而別鶴留苑也不會關起門來自設朝廷。
    酒席散去之後,老者原本還想邀請張弼一同前去這飛鶴山的一處飛瀑奇景遊玩,倘若還能讓張弼留下點字畫筆墨什麽的,絕對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不過,隨著張弼臉上略微流露出沉吟之色時,老者便知是到了說正事的時候。
    當下,一群人回到別苑之中,老者謙讓一番,最終讓張弼坐了次位,畢竟張弼所展現出來的談吐和文采已經折服了別鶴留苑中的眾人。
    “小友此番前來定有要事,老夫諸葛玄離在此洗耳恭聽。”
    諸葛玄離此話一出,下首眾人也都屏息以待。
    而當下張弼也沒有猶豫,隨即說出了自己的來意,“我想求一些純淨的玄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