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三重劫數

字數:426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真世界裏的天師 !
    張弼回到白浮鎮後,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知會張崇,告知了他羽淵之行的結果。
    當張崇得知水官大帝大禹已經降下法旨,免去有崇氏這萬年來的劫難,雖然還沒有施行,卻也等同於是解放了自己。
    於是乎,他先是向著張弼長身一禮,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激,雖然張弼並未告知自己的真實身份,但憑借當日兩人鬥法時所感受到的那廉貞星的氣息,以及如今他能夠了卻這樁因果就證明了張弼來曆非凡。
    告辭張崇後,張弼也準備離開了,隻是此行他並不會急於向北,或者是去天霖館與楚華顏相會,而是他需要為接下來即將發生之事做一些準備。
    陸卓羽聽了東方素問的一席話對張弼的擔憂完全是杞人憂天,在張弼尚且身在羽淵之時就已經感應到了即將到來的中州浩劫所要針對的對象就是自己。
    隻不過此番劫難的始作俑者並不是那魏碑然,也不是因為羅雲厚被殺之事而挑起的,而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正一道重見天日。
    呂翔曾經單獨對張弼說過一件事,之所以是單獨而不是當著張克己、張恒等人的麵,就在於這件事也和他們有關。
    便是呂翔曾經為了修煉那混元一氣法,聯合龍胤皇朝覆滅正一道後,以丹鼎派屍解仙之法中的兵解之法將他們全部都殺害在了那混沌之地當中。
    當張弼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由得倏然而驚,雖然當時他並沒有處置呂翔,畢竟時過境遷,況且站在那會的當事人眼中,呂翔非但不是為惡,反而是在除害。
    而這種除害一共有兩層意思。
    一種自然是除去一群修煉雲炁的魔道。
    另一種則是龍胤皇朝的建立讓無數人得以安居樂業。
    可以說道魔不兩立的觀念,再加上龍胤皇朝道化萬物的因果結合在一起,便是一種“善”。
    而這種善也正是正一道想要成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中的“善”。
    換言之,如果那龍胤皇朝的老皇帝能秉承這種行善的觀念,至少能夠得到正一道的認可成仙。
    而張弼的到來,先是讓正一道再現人寰,然後又以絕滅之手段殺了那老皇帝,可以說這兩項舉措都是違背天道的。
    而他昨日所種之因,自然也會預報未來之果。
    朱厭的現世就是衝著這份因果報應而來的,這一點張弼心知肚明。
    隻是朱厭的現世同樣也是有其因果的,而這份因果不單單是張弼引發的,還有另外一個誘因。
    但這個誘因並不是中州浩劫,而是一把兵器引發的禍端。
    至於為何是兵器而不是人,便是在於那“兵解”二字。
    呂翔覆滅正一道並兵解門人是因,朱厭現世寓意天下興兵是因,老皇帝以屍解神杖法“兵解”自己的兒子是因,按理來說,三種因會種下三種果,但如今這三種因果卻隻報應在張弼一個人的頭上。
    所以,這其中一定有一種因最為致命,就像是以前提到的地藏菩薩不用顧慮殺生罪一樣,隻有找到這三個因果之中最大的那個誘因,張弼才能在這場天劫以及因果報應中成功挺過來。
    雖然說看上去很凶險,但實際上以他的經曆早已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同樣的凶險,所以即便如此,他做起來那也是駕輕就熟。
    離開白浮鎮後,張弼先給自己占卜了一卦,依照卦象顯示,這是“貞疾,恒不死”。
    看上去就不是什麽好卦象,貞疾就是緩疾、痼疾,通俗來說就是慢性疾病,恒不死好理解就是不會死,但卻會很煎熬。
    似乎從結果來看,這是吉兆,畢竟隻要不死就還有翻盤的可能。
    但由於張弼背負著三種因,所以就算其一是吉,另外兩個是凶他也活不了。
    所以,如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三種因果之中究竟何為頭等,何為此等,何為末等。
    搞清楚主次關係後再施行各種神通道法,或是逆天改命,或是偷天換日,比如說最簡單的法子以祿星盤以及六丁六甲陣隱去身形,以代行之法代他受過,那就很容易了。
    至於要說代過之法是否會積攢劫數,為張弼今後迎來更大更恐怖的天劫,那隻能說不是天劫想多了,就是天道想多了,亦或是那純陽小兒想多了。
    回到眼前來,既然要布陣,那麽就要選擇布陣的類型。
    正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布陣之道最重要的無外乎就是天象和地形,三皇經中的太清金闕玉華仙陣雖然可行,但此陣的作用太狹隘,遠遠達不到張弼所想要的效果。
    因此最終張弼選擇了雲笈八法之一會元之法中的一種陣法,名為混淪五始陣,或者叫混沌五氣陣。
    混沌又叫做混淪,五始和五氣相結合便是這世間的五種先天之氣,也就是雲炁。
    當初張弼在天外書香曾以紫府神庭連接先天之氣之法困住那魏碑然,從而讓陸卓羽一擊成功。
    而如今他已經通達元嬰,再來布下這混淪五始陣無疑更加得心應手。
    然而布陣容易,但想要得到先天五氣卻實屬不易,所以,在布陣之前還需要做另一件事,那就是為這先天五氣“塑形”。
    所謂塑形,便是開天辟地,用道家的話來說,混沌初開,天地未生,氣初而有形,形變而有質,這便是天地間從無到有的過程。
    因此,塑形就是塑造先天五氣的氣、形、質。
    從混沌無名的太易,到寂然無聲的太初,到氣始形現的太始,到形變有質的太素,最後氣、形、質三者渾然一體,是為“一”,從“一”到“二”便是太極。
    如今的張弼沒有了神魂,即便他知曉這塑形之法的全過程,但做起來就要麻煩一點了。
    而且最好找一個可以演化天象和地形之所,而這樣的場所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大海,另一個則是沙漠。
    但羽淵的因果已經完結,且羽淵還關聯著有崇氏的命運,張弼不能貿然選在羽淵布陣,而著眼周圍,這中州南方正好有一片沙漠,名為鳴沙地,中有一教派,正是鳴沙教。
    隨著張弼打定主意,便一路朝著鳴沙地而去。
    來到中途一處市鎮,正在酒肆裏飲酒的張弼偶然間聽到了一則消息,便是那紫雲齋齋主宋文淵攻打九耀星宮未果,無功而返的事情。
    這則消息雖然讓張弼心中一動,卻也並不在意,畢竟中州浩劫就是衝著自己來的,即便中心周圍有其他變故,終也影響不了大局。
    隻是兩大勢力的火拚如此輕易就能落下帷幕,看來是有人插手了。
    隨著張弼掐指一算,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因為依卦象所示,乃是元享、剛浸而長。
    元寓意著事情的開端,享寓意著事情的發展,剛浸而長原意為陽剛漸進有興旺,指人則上下交而誌同,指事則循序緩進。
    但由於這件事隻有開始到發展,而並非開始到結束,對於過程來說很順利,但對於推演全盤來說卻並非如此。
    因為無論是誌同道合還是循序緩進,都是一種人從於事的表現,正所謂依照規矩辦事,少了變通,事情縱使辦的很順利,卻未必就遂人願。
    結合張弼所推演的初衷,紫雲齋對九耀星宮的戰事從發起到現在,並沒有結束,而是被迫擱淺,如果是人幹預了事,那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而倘若是事影響到了人,那麽就是這種循序緩進的方式並沒有達成想要的結果。
    總結來說,有一個人或者有一樣東西迫使了紫雲齋齋主宋文淵放棄了征伐九耀星宮,並且以此卦象聯係張弼的初衷,也就是三個誘因,那麽這一人一物便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