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靈山佛祖

字數:391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真世界裏的天師 !
    張弼已經進入罪業道,不日便會來到西方世界的消息一經被靈山佛境之中的眾僧所知曉,而如今的佛境頓時分成兩派。
    一派力推張弼,想要給他減刑,畢竟張弼瀆佛殺人乃是事出有因,且站在佛門的角度還是一種發心還願的形式,不該對他過多懲罰,而是應當好生將他請入西方世界,一同商討如何對付那葛洪。
    但另一派的人卻認為,張弼瀆佛殺人既然是事實,且他自願進入罪業道,那就應該遭受足夠多的苦難,此乃因果命數,而阻止他受苦就等同於是枉顧了佛法精神。
    但還有一些人他們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阿彌陀佛、彌勒菩薩、燃燈佛組都在這少部分人之列。
    彌勒菩薩降下那法華曼荼羅印的法寶,再有阿彌陀佛為張弼開示其因果,最終佛緣了結,由淨壇使者將其回收。
    可以說佛門之中這兩位佛祖對張弼的態度應該是最為明朗的,但此時他們兩人並未表態,原因就在於葛洪的到來讓原本清靜的佛門莊嚴勝地也逐漸變得渾濁了起來。
    即便每一個能夠身處西方世界中的佛祖都至少有一位以上的護法神以及護法身,這意味著他們是能夠擺脫魔相,最終修得本相和法相相融合的存在,並不應該再受外界魔紛侵擾。
    但理想雖好,現實卻很殘忍,畢竟佛法雖然殊勝莊嚴,但佛教卻是一門宗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佛教也不例外,為什麽這世間不止有大乘佛教,還有各種各樣的小乘佛教,其答案可見一斑。
    所以,葛洪的到來讓一部分佛祖的心亂了,衍生出了新的魔相,即便葛洪的事情結束後,他們可以重入皈依境再修輪回,卻也隻是亡羊補牢而已。
    至於要說他們為何不力挺張弼,支持減免他的罪愆,早日將他接引到西方世界當中,便是他們很清楚張弼能夠進入罪業道必然是開啟了一段佛緣,如果此時他們出手,非但不是明智之舉,甚至會害的張弼最終無功而返。
    所以無論是為佛門,還是為張弼考慮,靜待事件發展才是正理。
    而就在張弼陷入罪業道苦難以及佛門眾僧爭論不休的同時,此時身處仙界之中的純陽小兒也在做著最後的努力。
    盡管他的確不能把手伸到佛門那邊,但卻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以至於讓他有了新的打算。
    而這件事其實也和張弼有關,便是當初張弼在夔山一聲神歎導致十億人飛升的事件。
    即便是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件事依舊沒能得到妥善處理。
    畢竟就如當初所說的那樣,無論仙還是神,在天上都代表著一個司職,斷然沒有拿來送人,或者是不具名分的存在。
    可能也就隻有葛洪這位無量天尊是唯一的例外了。
    因此,如何安置這些人便成為了呂洞賓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想要司職的話他就得硬著頭皮去找三清商量,看三清願不願意給他十億個職位。
    但如果他真的去找三清幫忙,那就等於是落了口實給正一道,這反倒是對他的計劃不利。
    所以最終呂洞賓打上了天庭的主意。
    天庭本質上就是一個龐大的封建王朝,需要的人員眾多,摻雜的派係眾多,無論是貪圖利益,還是名聲地位,亦或是宗教信仰,都需要有足夠的人手替那些高高在上的存在代為完成繁雜的工作。
    但是,倘若是仙界和天庭的直接利益往來,那實在是太顯眼了,恐怕不僅三清會有微詞,玉皇、玄天、昊天這三位也不能坐實。
    就如同“均富等於是沒富”的道理一樣,如果呂洞賓把這些意外成仙的名額公平的分給玉皇、玄天、昊天三家勢力,不僅等同於他什麽好處也沒落下,甚至還有可能一次性把這三家都給得罪了。
    所以最終他選擇了一個突破口,而說來也巧,葛洪打敗了東極青華大帝後,讓這位大名鼎鼎的幽冥之主也找尋到了可以突破現如今境界的法子,兩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這才有了降下仙器給那真武傳人魏碑然用來對付張弼的後事。
    隻是恐怕幽冥之主也沒有想到,那魏碑然就不是一個可以信任托付之輩,他拿著那兩件仙器不找尋一擊必殺的機會,反倒是在張弼的跟前炫耀,一舉把幽冥之主也給出賣了。
    而如今,張弼要前往西方世界了,呂洞賓一來擔心葛洪,二來擔心重塑宇宙秩序的計劃破產,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惜拿出丹鼎派最珍貴的幾樣法寶,連夜將幾個有些佛慧的對象通過灌頂之法改造成了菩薩級別的存在,隨後決定親自走一遭靈山佛境。
    靈山雖然並非佛門坐落的大本營,卻也和佛門有著非同一般的聯係。
    或者說靈山是佛門演化在凡間的根據地,西方世界的眾僧偶爾也會在靈山之中顯化真身,或是傳教,或是與三教的另外兩位鬥法。
    而隨著呂洞賓前往靈山,前來接待他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龍樹菩薩。
    當初張弼曾在紫雲齋裏見過一串龍樹菩薩重修輪回時落在凡間的佛珠,雖然這串名為“觀空十藏”的佛珠和那會張弼手中的法華曼荼羅印沒得比,但之所以會是如此,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兩樣佛寶都不在其本身的持有者手中。
    如果說持有法華曼荼羅印的是彌勒菩薩,而持有佛珠的是龍樹菩薩,那麽這兩位菩薩要彼此鬥法,結果一定是不分勝負,而佛寶之間的比拚結果也是同樣。
    回到眼前來,呂洞賓和龍樹菩薩相互見禮完畢後,很快呂洞賓就說起了來意,龍樹菩薩聞言本來想要拒絕,畢竟葛洪前往西方世界挑戰佛祖,就是丹鼎派的陰謀。
    而呂洞賓身為丹鼎派祖師爺,此時和佛門之間的關係是敵非友,因而在此非常時刻,他身為佛門中得道高僧,又豈能接受敵人的饋贈呢?
    更不要說這還不是饋贈,隻不過是先預支了定金,日後還需報酬。
    但龍樹菩薩轉念一想,卻又從呂洞賓那並不作偽的焦慮當中讀出了與他今日來曆不符的另一種考量。
    那就是呂洞賓同樣不希望和佛門為敵。
    為什麽會這麽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即便覆滅天庭和靈山之中的過去和未來,但天庭和靈山想要重塑過去和未來並不困難,無論是玉皇那三位,還是世尊如來,都是身負大神通的古往今來無與倫比之人。
    就如同當初張弼在東堯嶺上同時解決奪天時、廢地利、滅人和的麻煩一樣,丹鼎派真的想要重塑宇宙秩序,也要同時消滅儒釋道三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那麽,呂洞賓能成功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這豈止是挑戰而已,這簡直就是想要把丹鼎派從現如今儒釋道三教的格局之中剝離出來,形成一種丹鼎派在外和儒釋道分庭抗禮的架勢。
    而這麽做顯然是愚蠢的,也和丹鼎派汲汲營營想要達成了三教合一的計劃相違背。
    所以,相比起和佛門作對,通過擊敗彌勒和燃燈兩位佛祖來毀掉佛門的過去和未來,倒不如在挑戰過後和佛門重新談判,為日後三教合一的計劃奠定一份基礎。
    這才是那呂洞賓的目的,至少也是現階段的目的。
    那麽,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