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闊別多年的德製軍艦
字數:5073 加入書籤
家祖左宗棠!
“遼河”級的實驗雖然算是1次大膽的突破,但也僅限於實驗,其成果或許要十年之後才能真正進入海軍的序列。
相比之下,左念微對蒸汽輪機搭配驅逐艦或雷擊艦的現實方案更感興趣。
這種誕生不久的新式艦種在發展的初期,從外觀和作用上,尤其是其龜殼狀的艦艏甲板,完全就可以視作放大並加強了火力後的魚雷艇。
在經過數年的發展,驅逐艦展現出其深厚的潛力,這也使得各國也對該艦型產生了1些疑問。
而東南的“老朋友”,德國就在這1條路子上走出了第1步。
德國海軍起步較晚,其造艦技術的發展最初也是從向法國和英國學習引進來起步的。
雖然在傳統的造艦領域比不上底蘊深厚的英法等國,但其強大的工業卻使得該國在戰艦建造上常有些獨特的想法。
驅逐艦,或者說“大型雷擊艦”,德國在向英國引進了該艦種之後走出了1條不同的道路,使得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開始出現。
該艦就是德國海軍的s90號,她的整體性能並不出眾,但其做出的最大突破是摒棄了龜殼式艏甲板以及後方的小型指揮塔,轉而采取的高幹舷、長艏樓、舯部指揮塔的巡洋艦模式。
s90的設計始於1897年,剛剛經曆過日本問題和東南訪問的德國與結盟被拒的中國正處於密月期。
除了傳統的6軍和重工業部門,兩國的海軍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
除了艦艇無線電、火控等高科技產品方麵多有交流,在小型戰艦的建造方麵,兩國也漸漸開始合作。
而s90就成為了第1項合作目標,德國從東南獲取了“建威”級的建造、作戰和改進經驗,而德國海軍也將s90的原始圖紙拿了出來。
此時的s90還未落於實處,因此並未受到兩國海軍的廣泛關注。
直至1898年初,1艘長艏樓型艦出現在福州船政局的造船廠中。
從這級艦起,東南海軍重新定義了“驅逐艦”這個稱呼,將原有的建威級、黃浦級全部劃為該艦型名下,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和雷擊艦的存在。
該級驅逐艦被命名為“餘杭”級,6艘艦均為杭州下轄城縣。全長72米,寬72米,吃水23米,設計排水量560噸,安裝兩台蒸汽輪機,設計航速達到337節。
同時,該艦還擁有1定的遠洋航行能力,其采用了較高的幹舷,艏樓的長度達到艦體的3分之1,指揮塔位於艏樓後方甲板上。
由於該艦的設計是為了取代雷擊艦和魚雷艇的存在,所以其主要武備為兩座雙聯裝旋轉式457魚雷發射管和1座457水下魚雷發射管。
同時,驅逐艦自然還要發揮她驅逐魚雷艇的能力,所以艦上還有3門德製88速射炮和4門47速射炮,這也是東南海軍第1次在戰艦上使用德製火炮。
至於防護方麵嘛……
能抵擋機關炮中遠距離掃射就行,這麽個小身板,操作比疊甲靠譜多了。
1898年稍晚些時候,其姊妹型s90也出現在伏爾鏗造船廠開工了,而這艘中德兩國聯合研製的驅逐艦的旁邊,則是1尊龐然大物。
東南海軍1貫使用英製軍艦,上次購買德國軍艦還是1884年的南琛號和南瑞號。
在中德關係日益親密之後,德國稱為了加強與東南的友好關係,願意令其國內的造船廠商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為東南建造戰艦。
並且,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還隱晦的表示如果東南海軍對於德製軍艦不滿意,那也可以設計圖,由德廠承建。
德國的軍艦設計水平如何,總的來說其實還真的是1言難盡,好是真好,差是真差,而且戰艦定位往往不明,以至於出現1些奇怪的想法。
因此東南還是選擇了穩妥的辦法,以“冠豸山”級裝甲巡洋艦為藍本,交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重新設計建造。
這艘戰艦是繼1884年南琛級後,東南第1次向德國訂購大中型軍艦,或許也可能是最後1次了。
同時,該艦也是《十年海軍艦隻擴充專案》乙字3號修正案中“88艦隊”計劃的最後1批。
按照修正案中的計劃,海軍準備訂購和建造8艘1等裝甲巡洋艦,前4艘已經交由英、意兩國建造,而後4艘原定由英國以“武夷山”級為藍本,改進建造兩艘,本國則建造兩艘“加裏波第”級。
但既然德國人這麽說了,那就分出1艘交付德廠建造,以便於更快的完成海軍擴張計劃。
這艘德製軍艦被命名為“雁蕩山”號,設計排水量10350噸,是東南海軍第1艘萬噸巡洋艦。
其改進方案上特別體現了德國人重視防禦的特點,在裝甲厚度、裝甲隔壁艙和水密隔艙的布局上別出心裁,盡最大可能在保證航速的情況下疊甲。
防護上的提升勢必會導致速度的下降,雁蕩山號的最大速度隻有2032節,但相比於俾斯麥親王號的187節還是好上不少的。
而在武備方麵,該艦可謂非常強大,其主炮為兩座雙聯裝234阿姆斯特朗主炮,副炮為十2門152副炮,防雷擊炮群由十2門75速射炮和8門47機關炮組成,雷擊武器為4具450魚雷發射管。
拋開性能不談,德國人的報價確實相當便宜,該艦報價僅1646萬馬克,合英鎊約823萬。
之所以說她便宜,其實是因為這艘戰艦中包含了德國最先進的無線電技術,並且,德國還願意向東南放開采購限製,並派遣專家前往東南協助其他戰艦的維修。
作為交換,東南也需要在火控技術上與德國分享。
再者,該艦的性能也算是相當不錯了,加裏波第級放大到萬噸也沒有任何問題,而德國在水密艙、裝甲隔壁以及給排水係統上的設計更是讓該艦的防禦達到了1個新的高度。
除了水麵戰艦上的交流,在水下狼群——潛艇方麵,東南也從德國那裏獲得了1些技術支持。
事實上,直至1戰前夕,潛艇仍被當成“非紳士風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員可能被以海盜論處。
而目前的德國對於潛艇並不關注,德皇和德國海軍依然渴望著大艦隊,並相信自己能夠趕上英國。
但東南就要現實多了,“兵者,詭道也”,無所謂正義邪惡。
東南海軍與沙俄艦隊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東南海軍必須采用1些非常規手段。
為此,東南的工程師和外交人員在美國和法國進行了多次走訪,與霍蘭、勞伯夫等潛艇工程師建立了聯係。
1897年,霍蘭在東南的資金支持下,建造了“霍蘭”6號潛艇,該艇在水麵使用汽油機,航速7節,續航力達到1000海裏;水下使用電動機,航速5節,續航力為50海裏,開創了潛艇雙推進係統。
受到消息的東南海軍立即出資購買了該艦,並在長崎造船廠內對該艇進行了改造,加裝了兩具380魚雷發射管,並將其編入潛艇部隊,成為世界上第1艘擁有編製的軍用潛艇。
霍蘭的成就雖然得到了東南海軍的支持,但卻被美國忽視了。
由於美國海軍部1些官員的偏見和挑剔,這艘潛艇不僅未被海軍部采用,反而使這位大發明家受到了惡毒的嘲諷。
無情的打擊使時年63歲的霍蘭憤然辭職,麵對這等好事,左念微立即指示東南海軍司向這位科學家拋出橄欖枝。
移民出身的霍蘭雖然對移民並不排斥,但卻對於前往1個東方國家感到遲疑和擔憂,直到兩年後才決定動身前往中國。
1898年,法國工程師馬克西姆·勞伯夫首創以雙殼體結構建成了“獨角鯨號”,儲存壓艙水在兩層船殼之間,優點是浮力大增。而這艘潛艇也被東南海軍買下,進行改造和研究。
而在1898年初,德國工程師也加入了這1項目,其目的就是建造更大更強的遠洋潛艇。
德國雖然暫時看不上這種武器,但為了鞏固兩國友誼,還是派出了1些專家前往東南,協助東南研究潛艇。
但德國護送這些專家的行動卻引起了遠東各勢力的憂慮,因為德國人將威森堡號前無畏艦派到了遠東,並訪問了東南。
英國人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範他們猜也能猜出來,東南與德國之間必然是有了更多的合作。
這讓英國人感到十分憂慮,德國已經在日本擁有了1塊殖民地,他們已經將腳伸進了遠東。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德國現在是英國的重要合作對象。
自從6國瓜分日本之後,日俄戰爭就變成了中英等國出錢出裝備,日本出人的戰爭模式。
英國支持的關東師團,美國支持的關西師團,德國支持的廣島師團和東南支持的9州師團,除了美國佬支持的關西師團,其他師團全部拿著東南製造的輕重武器,用著各國的操典,開始跟俄國人輪番對抗。
日本軍事主導權的徹底喪失也就代表了英國需要拉攏其他幾個國家1起,才能對抗沙俄。
因此,英國對於東南的小動作,德國、美國對於遠東的覬覦,它都隻能先放在1邊,隻要不威脅到英國本身的利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