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烙餅好賣

字數:357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
    好在,杜蘭月的藥起了作用,又或者是何水生底子好,到第二天早上也還沒有再起熱。
    何大郎同何福生等人商量,今日再停留下一天。
    一來,外麵的風還是很大,冒然上路危險太多,昨日大夥兒都見識到了颶風的威力,各家各戶多少都有所損失。二來,何水生受傷了,現在還昏迷著,於情於理他們也該多有照顧。
    村人們也沒提什麽反對意見,難得有機會休息,多睡會兒覺都是好的。
    何家人仍然各司其職。
    何二郎搗鼓著他的弩箭,威力也是越來越大。
    何大郎同阿爹趁機大修馬車,該加固的加固,該修補的修補。
    何三郎則跟著小翠學習新的功法,爭取早日出師。
    至於將來要幹什麽?他還沒有想好,再不濟也能做個行走江湖的俠士,或者做個走遍大江南北的行商,就像二嫂說的那般。
    隻是在此之前,必然要好好努力才行。二哥說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他雖然不喜讀書,卻也明白事理。
    女人們也不能閑著,好不容易得了空閑,還要趕緊烙餅,準備吃食。
    方氏的手藝好,烙餅的堪稱一絕,烙出的餅子類似於後世新疆的饢,雖然摸起來硬,但吃起來還好,嚼起來甚至有些香,再配著肉湯喝上一口,在清冷的深秋十分愜意。
    劉氏也幫忙烙餅,家裏人多,消耗太大,眼看著天氣逐漸冷了,多做點兒吃食也不怕壞了。
    還有阿桃珍娘,正在給家人們縫製足襪,將兩雙襪子縫在一起,也便成了冬襪。還有破了的衣服,也要縫好。
    大丫也不同娃兒們玩鬧了,蹲在小姑身邊學習女工,像她這般大的女娃,都被拘在家裏邊學活計了。再大些就該相看了,若是啥都不會,可怎麽在婆家立住腳?
    倒是便宜了杜蘭月,因為不擅長做烙餅,更不擅長女工,也便閑了下來,隻她也沒閑著,正翻騰著醜叔給的小冊子呢。
    這一瞧,也是入迷。
    沒想到醜叔的字跡竟然這麽好看,工整娟秀,同他粗野的外形相差甚大。
    何二郎也覺得詫異,這是館閣體,說明醜叔應該是有科舉打算的,如今這般光景,難道真的被媳婦給猜對了?
    當然,讓杜蘭月覺得引人入勝的不僅僅是他的一手好字,而是書中記錄的眾多藥材居然還被細致的畫了下來,頗有本草遺風。注解裏還詳細記錄了藥材的產地跟炮製方法,說明他做了大量的功課。
    她現在研讀的醫書,大部分是從崔氏那裏得來的,雖說也是杏林經典,但卻難免晦澀難懂,幸而有係統得幫助,這才能更快地入門。
    饒是如此,也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畢竟係統也沒見過實物啊!
    所以,她前期的研究才多從簡單的毒理入手。而看了醜叔的這本手劄,才道古古人真的是太含蓄了!毒醫本為一體,書冊裏首先記載的便是功效,之後才衍生出毒性。
    杜蘭月高興極了,本以為是青銅手劄,沒想到是王者禮盒。
    當然,因為地域的限製,又或者是由於他身上餘毒未解身體不適,醜叔無法走遍名山大川去探尋更多的經方,如此這本冊子還是有所局限的。
    但杜蘭月不同,她有係統加持,不需行萬裏路也能管中窺豹,所以進步也要快的多!
    見她捧著書看的津津入味,劉氏等人也不打擾她,反而笑眯眯著說道。
    “你瞧,二郎媳婦也是個好讀書的。隻可惜她是個女人家,否則也能科舉做官啦。”
    雖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可那是大戶人家的想法,他們這等農家,才最知道讀書的好處。
    瞧,家裏的老老少少都跟著沾光,就連幾個娃兒也跟著認得不少字。
    方氏道,“阿娘說的是,弟妹的腦袋瓜子不曉得怎麽長的,我瞅著那書上密密麻麻的字就頭大,果真是它不認識我我不認得它,沒得瞅瞎了眼睛。”
    劉氏笑道,“老大媳婦也莫要這麽說,你雖說不識字,可要說家裏家外的活計,要村裏就沒幾個婦人能比得上,阿娘呀,知足哩!”
    方氏雙手微不可察地一頓,麵兒上帶了絲笑意。
    “隻要阿娘覺得我好,那我便高興地不得了了!想起來還真是這麽回事,瞧我這烙餅的手藝就是一絕!”
    杜蘭月埋在書裏的腦袋抬起來,道,“阿嫂的烙餅手藝堪稱一絕,等到了梧州,不如去買烙餅?”
    她心裏的注意甚多,到時候也打算開店鋪,但說來說去還是要看何二郎的去向。而大哥大嫂肯定是要安定下來的,雖說按照這兩口子的性子,不是那貪得無厭的,但正因為如此,杜蘭月便更希望他們能過的好。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方氏眼睛一亮,“弟妹覺得可行?”
    “這有啥不行的,嫂子的手藝好,咱們都吃的美味,到時候再配上醃菜和鹵味,生意不定怎麽好呢!”
    杜蘭月興致勃勃,開始給方氏出起主意來。
    方氏聽的津津有味,心裏也琢磨起來,他們大房手裏的本錢不少,足足有好幾十兩了,放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可到了梧州,買房置地都要花錢,娃兒轉眼就能長大,無論嫁娶都要錢!
    這麽一想,六七十兩肯定是不夠了。
    誰不想讓閨女嫁的風光?讓兒子進學成才呢?
    “阿娘、阿爹你們說呢?”。壓製下心底的激動,方氏又轉頭詢問劉氏。
    兩人雖說隻是如同農家人,但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經曆了歲月的沉澱,老兩口看的更多些。
    老兩口想了想,也覺得是個好主意。
    方氏樂嗬嗬地點頭,烙餅的手又穩又快,鍋裏的餅翻飛,恨不得甩出幾個花樣兒來!
    未來充滿希望,這山洞看起來也溫暖了不少,倒是不覺得清冷了。
    在臨近晌午的時候,何水生終於幽幽轉醒,知曉自己沒死,不知是高興的還是咋了,並沒有表現出多麽欣喜。隻在看到自家阿娘跟娃兒們殷切的目光時,眼神裏才多了一抹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