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豬肉幹

字數:296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立夏花兒嬌 !
    半個月後,夏嬌兒看著自家田裏青青的棉花和玉米快要一尺高了,周圍人家的苗苗隻有三四寸時,嘴角的笑意止不住。由此看來自己的提前育苗獲得了成功,事實是最好的老師,這次不用她多說一句,很多人腆著笑臉來詢問提前育苗的事兒。夏嬌兒一律推給了二大爺,他這個老把式可比自己這個光會耍嘴皮子的強多了。她有更重要的事兒要辦。
    劉掌櫃再次遣丁貴送來了陳鈞立的信。
    丁貴長得很快,抽條的莊稼一樣,細長細長的,見一回長高一點兒。如果不是他挽起衣袖讓夏氏捏捏他胳膊上的肉有多結實,夏氏簡直以為他受虐待了,沒有讓吃過飽飯。夏嬌兒問了他一些生活上和練武的事兒。
    丁貴說,“請姑娘放心,師傅很好,待丁貴像自己的孩子,丁貴跟著他能學到東西,姑娘請放心。”他又看了看妹妹,和姑娘家的表妹同吃同住,穿的衣裳都一樣,隻交待了一聲,“要好好聽話。”
    又對夏嬌兒說,“姑娘,明日小的這個時候來取回信。”拱手告辭。
    夏嬌兒看丁貴處處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眼神端正又不失精明機智,很有長兄的擔當,現在跟著師傅勤學武術,照這樣下去,將來的前途決不會太差,沒準兒自己家還要他來幫襯,暗誇自己眼光好,撿個小乞丐都能成才。卻忘記了傻姑娘小福也是自己撿來的,小福除了吃吃睡睡,聽話的很,心眼兒估計都被她哥長完了。
    丁貴走後,夏嬌兒回屋拆開信,看見陳鈞立說自己用了她的遊擊戰術大獲全勝。夏嬌兒不禁為她開心,信中還說了敵人的凶殘,邊疆百姓的苦難日子,以及弟兄們的肝膽相照。
    夏嬌兒看著粗糙的信紙,生澀清淡的墨跡,點點滴滴都讓她感覺到邊疆的生活並不像大男孩說的那樣,全是美好。知道他這個年齡的人都是報喜不報憂,想給他捎去一些實用的東西,盡點兒自己的心意。不為別的,為著他們提著腦袋,打退一波又一波的敵人,自己才能在後方安穩的賺點兒小錢養活家人,感受親情,享受幸福的小日子。
    第二天一早,她親自去了悅客來送貨。見到劉掌櫃,“劉掌櫃,您走南闖北,知道邊疆的戰士們最缺什麽?”問完又後悔了,缺什麽,缺吃少穿,缺醫少藥。一句話,缺錢!陳鈞立那高傲的性子,要他接受別人的施舍,怕是比殺了他還難受。
    “夏姑娘,公子信上說希望給他們送些吃的,衣服和藥品目前還夠用。”劉掌櫃吞吞吐吐,這些是公子要他說給老太爺的。
    夏嬌兒問清了信使三日後就出發,她來不及多說,隻說了一句,“等我一下,三日之前我定會再來。”
    去悅客來酒樓的路上時,她就一直在想哪些食物是不易變質,又容易帶往邊疆的。剛才她腦子一轉,想起了一種後世很受歡迎的休閑零食——牛肉幹,這小零食已經脫去了水分,在這大熱天裏運往邊疆應該沒有問題了。
    耕牛都是在官府有備案的,私自宰殺是違法的,夏嬌兒可不想吃免費的公家飯。牛肉不能用,牛肉幹無法做出,換個思路,豬肉幹可不是想要多少有多少。對了嘛,聰明如我,最強大腦人。夏嬌兒感謝穿越大神沒有把自己穿成傻子。
    再一次展現她行動派的實力,回家喊來所有幫手,先搬家。一直說搬到西頭,不得空,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是搬家的好時候。西頭的院牆沒有砌好,還是籬笆牆,正好通風涼快。煮飯的灶台舅舅早已砌築成了,搭案板的台子也用石頭砌好了,隻要把自家院子裏的鍋揭過來糊上,案板抬過來就是能用。鐵柱嬸子和根有媳婦收拾西頭院子。
    幾個男人幫忙把豬圈裏養的兩頭豬宰了。這回活兒多,夏嬌兒喊來了五家所有人都來幫忙。
    女人們在夏嬌兒的指揮下挑瘦肉,片肉片,再切肉條,夏嬌兒負責下料醃豬肉。
    男人們當然也不得閑,水平、根有砍竹子,幾個半大孩子負責把竹子拖回來,鐵柱叔、柳嫂子家的幾個男人幫忙片竹篾,二大爺和舅舅編織大烘籠。烘籠類似於冬天給恩霖烤尿布用的,竹片編成的半圓形的用具這次要烘烤肉幹,比普通的烘籠網眼兒要細,不能把肉漏下去。
    一群人忙到月爬東坡,才算是消停下來。孩子們吃了飯,在午後的樹林裏聽小蟲兒叫,男人們坐在一起抽旱煙,說說莊稼活。
    在院子裏生著炭火,醃好的肉條一個一個擺放在烘籠上烘烤。這時候就慢了下來,找大娘她們幾個細心的人看著,不停地翻動,免得烤的不均勻。
    聽說是邊疆打仗的孩子們吃不上飯,不管嬸子大娘,還是叔叔大爺,誰都沒有抱怨一句,好歹自己的親人都在身邊,即使累點兒總有命在。人家可是替咱們看守家園。
    月兒悄悄爬上樹梢,孩子們都被攆回家睡覺了。夏嬌兒把小灰拴在籬笆門口,這些時日,小灰已經快長成大灰了,汪汪叫起來很凶的。大爺他們也要去睡覺,就睡在屋後的樹林邊,那裏涼快。萬一有事兒喊一聲就能來幫忙。
    烘烤說起來很輕鬆,這時候已經進入了夏天,本來就汗水不斷,還要坐在烘籠旁邊,隨時看著需不需要加炭火,哪裏的肉幹先熟要翻一翻,幾個女人基本不能睡覺,再加上嗡嗡飛的蚊子,打都打不走。那滋味,沒誰了。
    舅舅不聲不響,把屋門口東邊懸掛的幹草解下來,“把這艾草點著,艾葉熏蚊子可管用。”
    艾葉?這可是好東西。“舅舅,哪來的艾葉?”
    “端午節時候我去山裏割的,俺們老家都用它來熏蚊子。”
    二大娘一聞,皺眉道,“這不是臭臭棵嗎?在大青山裏,俺們原來打豬草都不願意要它,不好聞。”
    舅舅麵上一紅,無話可說。
    “就是就是,有了它,咱們才坐不住呢。”柳嫂子也說,“我也不待見聞臭臭棵子的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