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修學堂
字數:363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立夏花兒嬌 !
……
等夏嬌兒回家聽到這個故事,心中感慨,可見有人段位高,果真有人能把別人忽悠得賣了她還倒給人數錢。人才!大川哥遇見的小媳婦真是個人才!
記得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裏有位大佬曾經寫過:精神虐殺而不自知,是最大的悲哀。說的不就是這個叫麗娘的小姑娘嗎?
從目前種種看,這個名叫陳淑花的女人毫無底線,才不會管什麽表姐表妹的親情,她一住進大川家裏,他前媳婦的悲劇幾乎是注定了,一個被爹娘嬌養著長大的姑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咋可能是這種人的對手?被碾壓還不是分分鍾的事兒?
這是現實版的農夫和蛇。文學作品果然來源於生活!現實教育夏嬌兒,善心不能隨意播撒,得給對的人。引以為戒,引以為戒!
若是擱到後世,陳淑花的舞台就更大了,別說大川哥這樣憨厚的一個人,就是一群楊大川,憑她的手段也能忽悠得團團轉。生在這個世道,憋屈她了,隻能在家忽悠一個男人,太屈才了!
夏嬌兒也相信了,那些長八百個心眼子的人,都是天生的,後天修煉不來!
至於麗娘,若是她真的女工很好,或者有潛力,自己都可以收了她。
將來我有了孩子,一定教她認清這人心的冷暖、世道的險惡。
夏嬌兒忽然老臉一紅,這會兒自己才十五歲,去年剛剛來了大姨媽,在後世還在讀初中呢,想哪裏去了?還孩子呢,趕緊讓自己回到十五歲女孩的狀態來……
忽然又想起了陳鈞立,不知道他接到那杆槍,會不會造出來新武器?仗會不會好打一些?能不能少死點兒人?想來應是有用,耗子都沒有回來過年。希望能早早打敗敵人,他們早日回家和家人團聚。
她沒有發覺,自己非常關心陳鈞立,隻是以為自己受了後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教育,愛操心國家大事,是愛家愛國的小可愛一枚,根正苗紅。
想到愛國愛家,夏嬌兒覺得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挺好的,讓全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識了字。作為穿越人士,雖然隻是小菜鳥,也希望自己能盡一份心力,做點兒什麽,尤其是經曆過小五叔和四伯的事兒,雖然他們自私,說起來還是舊思想,欺負人,而且有人被欺負不敢反抗,或是沒有反抗的能力。要是村裏人人都識字……
……
裏長家中。
夏嬌兒先看了麗娘,小姑娘和去年見到時候幾乎沒有長個頭兒,瘦的厲害,頭發幹枯,原來明朗單純的眼神,變得呆滯,畏畏縮縮,明顯不愛說話,問一句答一句的那種。心裏直搖頭,後娘這種生物太可怕,能躲就躲吧。
裏長媳婦懊悔得坐在一旁,看著半年像換了個人的孫女,背地裏抹了幾回眼淚,恨得隻想叉開五指,照著大川家裏那個小賤人的臉上扇過去。但她們去時候,小賤人裝的楚楚可憐,說的比真金都真,還拿自己的兒子賭咒起誓,惹得她兩口子都信以為真……
夏嬌兒看了看麗娘做的針線,果然是在縣城長大的,比村裏嬸子大娘們做的都精細,花樣配色也不俗,當即許諾,如果開始招工,麗娘是第一批。裏長媳婦歡喜地恨不得給夏嬌兒供個長生牌位,親家那老秀才說話太難聽了,一套一套的,不帶一個髒字,可是人家沒有半點兒不實,想分辯幾句都無處說,把他們說的老臉羞紅,臊的簡直想找條地縫兒鑽進去,這回,給孫女找了個好去處,他們兩口子的臉麵總算拾起來一點點。
夏嬌兒又說了自己的想法。
“裏長伯伯,自從爹爹走後,村裏人多對我家有恩,我一直心裏記著。太多的錢我目前拿不出來,但還是想盡自己一點兒力。我看咱們村南頭有間破廟,修一修,能不能請個先生,不要太高的學問,教村裏的孩子們都識幾個字。一年十兩銀子可夠?”
夏嬌兒看過了,破廟的修葺不用花錢,隻需要些稻草重新苫一遍,出些人工勞力,如果裏長連這點都不做,她也不必往他臉上添金。
裏長大喜,村裏人人識字,教化村民,說起來這又是他的功勞,自然是滿口答應:
“嬌兒侄女,心中裝著村民,自己富了之後,不忘幫扶鄉親,果然是我們小柳莊的人,仁義,賢德!修房子,找先生的事兒你不用管了!”
說完,裏長意猶未盡,又豎起來大拇指。
“裏長伯伯,如果村裏的孩子學的好,隻要考中一次,我家就獎勵一次,考中童生獎勵一兩銀子,秀才三兩,舉人難得,得更多,十兩銀子吧,希望咱們小柳莊多出人才。不過我有個要求,希望村裏人能把女孩子也送進學堂,哪怕是在農閑時候,能多識一個字好過少認一個,女孩子隻有讀書多了,才會眼明心亮,才能自己立起來,我的工坊裏需要識字的人。這點裏長伯伯找先生時候要給先生說明白。”
裏長心頭一熱,嬌兒這孩子話裏有話,她是聽說麗娘的事兒了,為全村的女孩子謀個福音啊。他心裏老淚縱橫,這點他會上心的,誰說女子不用識字,若是識字無用,那些富貴人家的姑娘為啥個個識字,還會作詩,寫對子。
年底往往會換一茬兒裏長,因為提前育苗,小柳莊拔了頭籌,縣太爺全縣推廣,他自然是有功之人,不僅沒有被換,還受到了嘉獎,雖然隻是口頭上的。這回的學堂,大柳莊咋也趕不上,他似乎已經看見了大柳莊裏長那張羨慕嫉妒恨的老臉。
……
不出正月,田裏的農活少,裏長在村裏說了,大家夥兒都去幫忙,誰家不去,到時候,先生來了,他家孩子不能去學堂。
聽聞以後孩子讀書不用交束修,隻送幾樣拜師禮即可,村裏人激動得很,村裏人沒有幾個識字的,識字好啊,要是萬一祖墳上冒青煙,孩子上進,夏家還有額外的獎勵!
看看裏長家的大兒子,南平縣不行,又去了臨縣,識字到哪裏都受人尊敬,掙錢還多,以前沒有條件,現在隻要動動手就能送孩子在家門口上學。哪個不是咧開嘴笑,他們熱情高漲,原來過年閑著沒事兒,私底下三五一堆,悄悄議論夏家對老四和小五做的太過的人,也都歇了嘴,改成了夏家最替村裏人著想,富了之後不忘鄉鄰。至於夏家老四和小五,那是他們活該,誰讓他們在人家沒有了男人之後,不停地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當人家是泥捏的嗎?泥人還有三分土腥氣呢。
裏長很大度的拿出來了自家留的麥秸,又讓小川媳婦每天燒了開水送到破廟前,馬上又要麥收了,動動手,麥秸用不完。這樣一來,後人們將來說起修建學堂,自己這個裏長一馬當先,大力支持,首功一件。
破廟的牆體還能用,村裏的泥瓦匠們和泥時摻了鍘碎的麥秸,把牆體重新糊了一遍,把屋頂上的舊麥秸全部拔下來,椽子檁條不好用的再去山上砍,連屋內的地麵,村裏人都重新砸結實了,平平整整的。籬笆院牆煥然一新,院子裏重新搭了一間小廚房,供先生燒水做飯用。至於先生住哪裏,村裏一個孤寡老人,一個人住在三間屋子裏,村裏和他商量了,讓先生和他同住,老頭高興的同意了,給先生騰出一間最寬敞的屋子,村裏婦人們幫忙打掃得嶄新亮堂。
夏嬌兒想著私下給老人補貼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