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多助
字數:401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成三次殺妻神尊的瘋批女徒 !
婦人死前最關鍵是又強調了慕璃末與夙殉的高位冷漠的醜惡形象,用血腥的死亡加深了他們在普通弟子心裏如此的印象。
一家人都死了,是因為慕璃末。
一個並不存在夙殉屋子裏的慕璃末。在她門外浴血奮戰保護她之時,慕璃末不聲不響的下了山,也不知是去做何事了,或者她是玩樂去了呢?她離開之時為什麽不說呢?這樣就沒有人會守在她的門口了,然後便不會有人死了。
有人極端的會這樣想。
縱有百般辯解,死亡就是死亡,兩個鮮活的生命,隻是因為上位者一句話一個命令布置,就活生生的死了。
雖然殺人的是敵人是魔道,但是夙殉慕璃末就是無辜的嗎?
這個問題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中。
哪怕是站在慕璃末這邊的人心裏也會問。
魔道此招,動搖的不止是夙殉慕璃末的形象,還是正道人的心,他們心中的正義道心,影響天下第一正道問天宗的軍心。
好毒的計謀,好狠的精算人心。
若不是身在局中的中心人物是自己,璃末甚至想給對方拍掌叫好了。
有意思……有意思的很……
自己又被對方設計成一個大反派大奸角的呢。
雖然自己本質上就是這樣的人,但是也罔顧了她在問天宗經營了百年的形象……
大廳內沉默無聲,人人都看向慕璃末。
一個人忍不住問:“慕師姐,你為什麽要下山,你去了哪兒……”
這話不是丁長老,不是敵對的嵩岫峰的人問的,但是這句話便變得更有殺傷力,璃末的回答直接關係了她與夙殉在眾人心目中的變化。
她說她去靈華多寶齋,人們會以為她是去買靈寶法飾,因為買法飾而使弟子喪命也是罪不可赦的。她可以說她是去除魔,但是如何解釋她沒有靈力如何除魔呢?難道還能說實話,自己身懷魔種可以吃魔滋養身體嗎?
此一招就讓她陷入了兩難僵持階段。
璃末甚至有一種穿越時空,到了前世,體會到慕劍非慕旭真在問天宗被眾叛親離,天下之人對他們萬夫所指的境遇,她心中一凜,甚至感覺到自己捕捉到了一絲絲氣息……
那個前世裏害死她師尊師兄的強大而恐怖的敵人的氣息。
對方將一切算得太準太精密,她仿佛是陷入一張強大至無力掙紮的大網,沒有逃生的可能……
她輕輕地低下頭,眼中流露出懺悔和無奈,低聲道:“我下山……是為了師尊的傷。”接下來的話她卻沒有再說下去,也沒有解釋自己去了哪裏,做了什麽。
為了天劍神尊……人群裏一陣騷動。
有人驚覺,若不是因為天劍神尊,璃末師姐為何會甘冒喪失靈力如此大的危險下山。
連自己的安危都顧不上,自然是因為極其重要的原因。
璃末什麽都沒有說,卻又像是什麽都說了。她越是不明著說,越是讓人浮想聯翩,或許她真的有什麽重要的事情……那樣悄無聲息的離開的也代表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璃末並不是一個貪玩不知輕重之人,於問天宗的口碑都是善解人意,平易近人,強大謙遜。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她心懷歹意。
天劍神尊,這四個字太重要,對於問天宗,對於天下第一宗,對於天下正道都是極其重要的,而這個四個字所代表的分量,也讓人心中產生了強大的震撼。
人們的臉色開始鬆動,緊繃的氣氛也緩然。
璃末以僅僅“天劍神尊”這四個字撬動了對方精心布置的計劃,這使得璃末揣測對方有可能出身魔道,不懂正道之規則。
璃末以前也不懂。
她從前也極是不屑於正道的“名”,覺得那些都是沽名釣譽,道貌岸然,虛偽之輩。
然而在問天宗浸淫百年,終知“名”之一事對於正修是多麽重要。
“名”代表著許許多多無形的助益,無形的力量。
民心之所向,萬眾之服從。
天下之歸一,眾生之俯耳。
慕劍非,以數千年除魔衛道,立下了不世之功,才是如此天下第一強者,正道魁首之名, 是扞衛正道清明正義之屹立不倒的豐碑,是他用一次次的戰績,一次一次的鮮血乃至生命涅盤換來的。
甚至可以說,要打倒他的名望,比殺死他這個人更加困難。
場麵沉靜了一會,忽然後筆腳步聲傳來,有一個人緩緩的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他是一個中年人,麵容肅然,衣著樸素。他的眼睛含著熱淚,目光注視著璃末,輕輕的說:“我的兒子也一樣,今夜守在往焉樓,因任務而死,但,這一切不是因為慕璃末也不是因為夙殉,我不怪他們,行使每一次除魔堂的任務,我的兒子臨行前對我說的都是可能這次回不來了,除魔堂每一個任務都有危險性,作為他和他的家人都很清楚的。而我相信最終問天宗渡滄峰朝華峰會為我的兒子報仇,抓住凶手,讓他們血債血償。”
“血債血償”這四個字說出來鏗鏘有力,震懾住了每個人的心。
而璃末卻沒有,相反,老者所說的“相信”,有些讓璃末恍然。
她一生行詭,玩弄人心,大道無情,從未對人性與善產生什麽深切的共鳴,除了師尊師兄,任何人背叛她,她都可做到平靜無波,冰冷無情,但一個陌生的與她沒有任何交集的,而且是喪子之人口中的“相信”,卻是有些驚住了她了。
她第一次察覺,“相信”這個詞居然有如此大的重量,使得她心受震撼。
做為一個魔人,她第一次體會了“正”之意味。
修真世界殘忍剝削,人人淪為工具,再強悍的人也是爭奪機緣,爭奪利益,爭奪地位,爭奪那僅存的升天之路。
個人利益,小人物的利益,在滄海一粟中,所秉持的正道或是魔道,極其的渺小也極其的沒有影響力。
然而大人物呢,在那最高的權力頂峰的人物呢……他所選擇的是正道還是魔道就涉及了蒼生萬民,涉及了他今後要行走的道路上所麵對的困難……
魔人貴己而侵人。所以他的身邊是不可相信之人,除了自己皆是敵人,所謂的友人也是在同利益目標之下,各自互不侵犯的對手而已。
修真界的人際關係大多如此。
人為魔,諸相皆魔。
然而站在正道權力頂峰的那些人呢,他們能如此嗎?
若正道也人人如此,到底是修道還是修魔呢?
如今眼前的景象給了她一部分回答,也正印證了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助,代表了更大體積的力量,與萬眾之心匯集……
如果某些人要一統天下——為魔,絕不可爾。人為正,諸相皆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