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山(二)

字數:1684   加入書籤

A+A-




    百越異世傳說!
    這期間,小千來過木材工坊喝茶,一番談論中,聽到無名他們要去西山,就自告奮勇的提出自己可以當向導,還說自己了解山中的地形,毒蟲出沒的地方也知道。無名正愁向導的問題,於是,問了小千一些山裏的情況,小千對答如流,這讓無名歡天喜地的應承下來。要說向導,阿牛也拍著胸脯說他熟悉山裏的環境,但他的傳聞在棉兒的口中從未斷過,有說他被小黑背出過山裏,有說他被山裏的黑熊扔出過山裏,這讓大夥一本正經的拒絕了他。現在有小千在,以小千對西山的了解,沒有人比小千更合適當向導。
    這幾日,無名還去鐵鋪找鐵牛打了幾副奇怪的鐵器。鐵牛在無名的幫助下,對新高爐的應用更加得以應手,新高爐的溫度和煉出鐵器的純度都有很大提高,新鐵器已經超過舊高爐的硬度和韌度。傳說,山神地精使用的兵器,是生鐵夾熟鐵煉成,有精鐵百煉出者歸地精統領使用,在西南海山中生成,狀如紫石英者,謂之“鋼鐵”。所以,為了區別於舊高爐的鐵器,新高爐煉出的鐵器就被稱之為“鋼”。
    無名要打造的是一種像鐵刺一般的鐵器,長有一掌,前端鋒利,後端留有圓環,在前端三分之一的地方裝有機簧,受到劇烈撞擊,就會彈出三個鉤爪,死死卡在鐵刺上。彈出鉤子後,把鉤爪用力一合,又可以恢複成一根鐵刺,平時不用的時候就裝在皮袋裏,非常方便攜帶。無名還讓鐵牛重新打造了幾把砍刀,新砍刀帶有白樺木刀柄,連柄長有一臂,但和普通的砍刀不同,是反曲彎刀。刀肚寬於刀頸,刀肚以上的刀身是直的,但從刀肚開始,刀身和刀刃向內收斂,成內彎月形狀,刀肚變寬最後收窄到刀尖,刀身上刻有一條凹槽,刀背厚實,刀刃開在內彎上。彎刀流暢的曲線和握柄非常利於劈砍,重量輕於以前的砍刀,但比小千的“千”字砍刀重。刀鞘內有機簧,把收好的刺鉤倒插進刀鞘的機簧中,發動機簧,刺鉤就會飛射而出,足有三丈高。一切準備就緒,無名、阿牛、阿柴、清河、阿東、小千就組成了一個采藥隊,擇日上山。
    棉兒腿有腳疾,對山裏的情況也不熟悉,所以被留下來幫容姐,順帶指點山雞的認字。話說棉兒在教阿牛寫字的日子裏,阿牛隔三岔五的給棉兒送小東西,有時是胭脂,有時是宮粉,有時是糖葫蘆,逗的棉兒心花怒放。棉兒原本對無名還二哥前二哥後的,現在覺得無名更像是“哥”,阿牛是“阿哥”。
    出發這一日,天清氣爽,一行六人帶好幹糧,野外過夜的器具,每人還帶上一根鐵刺鉤,背上一捆藤膠麻繩,除了小千,每人還多了一把反曲彎刀,在容姐的叮囑下,從木材工坊出發進山。棉兒單獨拉著阿牛的衣襟,千叮萬囑,讓她一定要跟緊二哥,不要再搞丟了自己,這才讓他跟著大夥進了山。
    現在的竹排滑道已經鋪了好幾段,直達高山更深處。淺山處的是一般打柴使用,深山處的是進山采藥、采山貨使用。無名一行借著竹排滑道很快來到深山處,一路行來,山前還可以聽到山民的“草歌子”聲
    “趕人出屋雞亂啼,送人離別水東西,挽水思量想無法,從今唔養五更雞。鬆口行上嘉應州,三條河水急湫湫,兩條絲線打死結,人情難舍哥難丟……”
    山後就隻有山穀聲了。
    穀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鳴雲間。
    月盈則衝,花不再繁。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進入深山,接下來就要開始用腳丈量山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