湞陽坊(一)

字數:1967   加入書籤

A+A-




    百越異世傳說!
    “是的昵,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紫色的美景,真的很好看。”棉兒道。
    “這喇叭穀可不僅有美景,還有座古城,不知從何年開始,建起了一片北派建築,甚是古樸輝煌,我們路過的時候,可以一起上岸瞧瞧,不枉此行。”阿東介紹道。
    於是,眾人決定到前麵的湞陽坊去看看。
    過了喇叭花穀,“雲岩號”靠在了一個天然深水碼頭上,清河留下兩個後生看船,然後阿東帶頭,容姐、棉兒、小千、清河、無名一行人向湞陽坊走去。
    這湞陽坊比起雲岩穀和遊溪穀的牌坊大有不同,後者的牌坊都是木材建造的,雖然木質堅硬,但少了厚重的氣勢。
    湞陽坊除了牌坊是木石構造,連穀裏兩邊的建築采用的都是木石原料,建築風格和南派的不同,是北派的磚雕、石雕風格,以木構架為主,但廣泛采用了磚雕、石雕、木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
    “青磚小瓦馬頭牆,白牆磚石木中雕”,是湞陽坊建築的地方特色。馬頭牆有三疊的,還有五疊的,如果遇到下雨的季節,沉醉在煙雨中就是風雨迷蒙的山水畫。最普通的小家庭院也要注重門樓、門罩、窗台、窗罩、梁柱、額枋的搭配,總在細節的地方點飾了“木雕”、“石雕”和“磚雕”。
    牌坊雖不是湞陽坊特有的,但卻是湞陽坊建築的特色,因為在這裏,牌坊、馬頭牆民房、祠堂是同時出現的,並稱為湞陽坊古建三絕。其他地方可以看到牌坊,或者也有祠堂,但不會三絕一起出現。
    大族庭院裏的層樓疊院、亭台樓榭,還有構成坊中建築基調的青磚路,行走中都是濃厚的市井煙火氣。
    坊中最大的門樓是依山靠江建造的一片建築,名為“三間四柱五樓”,用鵝卵石和水磨青磚混合建成,門樓橫枋上掛著大大的牌匾,上書“蒼月府”。門前雙獅戲球雕飾,獅頭的鬃毛形象生動,獅背的肌肉刀工細膩,門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阿東說,湞陽坊以祠堂為尊,這一戶就是湞陽坊族長的庭院,他也沒有進去過,但從外表看就很有氣勢。
    眾人緩緩行過,對門樓的輝煌讚歎不已,接著往穀裏走去。
    阿東走到一間雜貨鋪,和店裏的老板攀談了幾句,老板就關了門板,急匆匆往碼頭趕去。
    “這是我在湞陽坊的夥計老叔,當初我到湞陽坊做生意的時候,這家主人被人逼著賣房還債,我幫他還債救急,所以他就和我搭夥,做了我的夥計。”
    “什麽?他也沒年長多少,怎麽你喊他‘老叔’?”
    “我不是喊他‘老叔’,他姓‘老’,名為‘叔’。”
    “什麽,還有這樣的姓?”
    “當然有,老、田、布、雞是山裏的四大土著,這你就不懂了吧。”
    “是有這麽一說,不過這幾族的人很少。隻是豈有此理,還有逼人賣房還債的事?這是哪裏的惡人行事,在娘娘的法旨下還有人敢如此膽大枉為。”
    “噓~惡人到處都有,隻不過遲報早報的事,那個惡人早被蒼月家趕出了湞陽坊,但是難保不會又出一個惡人。我不在的時候,還得靠老叔自己保護自己,老叔是老實的坊民,隻想平平安安的過日子。”
    “那……”
    “我讓他去船上扛一些貨品,夠他經營一段時間了,以後如果去禹州城的商路通了,這裏就是一個重要的落腳點,這也算是幫到他了。不過,幫他也是幫我。”
    “這沒錯,互惠互利才是長遠之道。”
    阿東和眾人說著話,帶眾人看了幾處風物,轉過一個巷口,接著向前緩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