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二)

字數:1826   加入書籤

A+A-




    百越異世傳說!
    往前拐過兩三個巷口,走過一條清水溝,就是繁華的“十字街”。街邊掛滿了店鋪的招牌,在近午的時分人頭攢動,果然不是一般的熱鬧。
    街道兩邊有茶坊,有酒肆,有作坊,街招掛的一個比一個誇張。
    茶樓裏坐了很多喝茶的客人,桌前是一籠籠的糕點,端著一個大竹籬的小二穿桌而過,竹籬裏是冒著熱氣的蒸籠。茶樓中間坐著一個說書人,講著女媧娘娘的故事,吸引著茶客一邊聽書,一邊閑談點菜。
    酒館裏賣的是陳釀的米酒,最受歡迎的還是“雲岩醇”,酒客點上一壺酒,就會順帶點上一盤鹵肉。有的嫌鹵肉太油膩,就從街上麵攤點上一碗麵送到了店裏,又或者在麵攤點了麵條的,在店裏點上一壺酒送到麵攤,麵攤和酒館之間人聲喧嘩,一會又安靜下來。
    作坊裏賣的是布匹和頭飾,布匹是山裏流行的藍靛色,但是最搶手的還是禹州城傳來的紅色和綠色。頭飾有珠釵銀花,還有實用的木梳,既可以梳頭,又可以紮發髻。
    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小商販。街道從西向東延伸,一直延伸到東市寧靜的郊區,街上的行人不斷變換,或駐足,或行走,或站立。
    還有挑擔趕路的,扁擔兩邊筐裏的貨物,壓的扁擔一搖一晃,貨郎就在這扁擔上下間快速向前走去,就像挑擔人隻是在快速漂移,扁擔隻不過是懸在空中,架在挑擔人的肩膀上跟著。
    還有駕牛車送貨的,膘肥體健的水牛隻顧伸長脖子低頭前行,憨實的趕車人在牛鞭的手柄上扣了好多鐵環,隨手一揚就會發出“叮當當”的金屬撞擊聲,鞭子在空中輕輕一甩,就是一串爆響,卻空有回響,不見落在牛身上。“會趕車的人用心,不會趕車的人用鞭”,會駕車的好手熟悉牛性,趕車全憑手中的韁繩打方向。
    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輕輕一拉韁繩就掉轉了方向,手中的長鞭不會輕易落在驢屁股上,不然驢一發起強來,一個後蹬就夠趕車人受的。
    長街橋上有駐足觀賞河湧景色的遊人,河邊的柳樹伸出長長的細枝,在風中隨風飄搖著。以高大的英州會館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
    阿東帶著大家一邊走著,一邊說著街邊的繁華,還好棉兒沒有跟出來,不然這一路駐足過去,不知會不會又是半日。棉兒雖然不在,可是小千卻不時停留在小攤前,這個看看,那個瞧瞧,一路看不盡的琳琅滿目。無名一路跟著小千後麵,生怕小千弄丟了。
    穿過一段街麵後,阿東帶眾人轉入一個巷子。
    小巷兩邊是破舊而古樸的院牆,有的長滿青苔,有的臨民院落,有的院牆上還鋪滿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藤蔓,在陽光下綠油油的。在院落屋頂的陰影下,似乎將午後的悶熱掃蕩了一些,有了些許清涼,但眾人還是走的汗流浹背。
    阿東帶著大夥拐過小巷,在下一個路口又鑽到了一個小街,這裏比起外麵熱鬧的“十字街”安靜了許多,人也少了不少,有的商鋪前,店裏的夥計拿起拍子,驅趕著麵餅上的蒼蠅,一會兒又靠在門柱上打起瞌睡。
    阿東走進街角的一間雜貨鋪,地方雖然偏僻,但門頭上端端正正的掛著一個招牌,上書“東記雜貨”,店裏空落落的,貨架上擺了廖廖的幾件貨品,有的地方還積了厚厚的一層灰,幾乎不見人影。阿東招呼眾人隨便找地方坐,對著店裏大聲喊道“阿發,阿發,快出來,招呼客人了。”
    從進小巷開始,眾人心裏就犯嘀咕,直到見到這間鋪,眾人怎麽也沒辦法和阿東口裏“很不容易”找到的鋪位聯係在一起。就這樣的位置,就這樣的人流,隔壁街都能抓好多間出來,這間鋪子的位置實在讓人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