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草率了啊!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獲得了名利,為了持續擁有名利而去盡到義務或責任,無疑是一件顯得非常公平的事情。
    等待哪天盡情享受名利帶來的好處,不想著有絲毫的付出,乃至於想方設法極力侵占更多,其實這樣的社會基本上就是病了。
    一旦社會病了?不知道那些享受名利的人,他們能夠繼續享受多久。
    有那麽一個道理,統治者比誰都不願意社會持續變壞,他們明白隻有一直利好,自己的榮華富貴才能夠長久。
    問題出在什麽方麵?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隻想著別人去承擔義務或責任,自己隻想著占盡好處而不願意付出。
    在那種心態之下,很難避免會朝著全員蛀蟲的趨勢發展,搞到最後誰都無法繼續安生,引發全社會的動蕩,一些有資本的人再角逐出新的統治層,一次又一次循環輪回幹權力爭奪的戲碼。
    “我見證了底層想往上爬有多麽艱難,也看到了中上層為了保住名利一次次拚命,更看到了高層在發生矛盾時候的克製。”
    樓令所見的其實不多,一番觀察下來卻發現當前的社會比較一言難盡。
    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每一個階級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誰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著。
    而往往想實現目標無比艱難,例如樓令這一次獲得“下大夫”的爵位,不是晉國剛剛經曆一次大洗牌,哪來的無主之地容得下新的貴族。
    也正是因為晉國在麵臨大洗牌,各個有卿位的家族矛盾變得尖銳,互相試圖用各種方法打擊對方,使得底層的人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當然了,那種機會僅限在“士”以上的階級,本身連“士”都不是的話,花費幾代人的時間繼續奮鬥吧。
    “出發!”
    樓令這一行人,總人數也就五十三,其中的十二位是從郤氏借來的人手。
    他們攜帶了三輛馬車和兩輛牛車,使用不同的牲口來拉車,所拉的物資自然也就不一樣。
    用馬來拉的車輛,上麵裝的是搭設營區所需的木樁、帳篷,還有兵器、甲胄等等。
    牛拉的車輛則是裝載各種糧食以及水源,再來就是烹飪時會使用到的工具,其中包括柴薪。
    什麽?竟然連用來燒火的柴薪都要攜帶?這完全就是廢話了啊!
    別看野外那麽多的植物,實際上每到一個地頭重新收集,並不是一次次能夠找到充足的木頭來燒火,原因是大多數植物並不幹燥。
    所以,樓令一夥人基本上是能夠就地取材就撿,再進行一路攜帶一定的量,沒有辦法就燒攜帶的柴薪。這樣也就避免到了地方找不到可燒物,保證每次需要使用都有足夠的儲備。
    他們從旬氏的地盤沿著汾水往北走,途經旬氏的封地期間,一路上相隔四十五裏就能夠看到一座村莊。
    “旬氏經營該地一兩百年,才有現如今的景象。”
    “你看那些村莊,每一座的人口保持在五百人以內,對吧?”
    “那是每一個家族在長久時間內得出的最佳方案,一旦村內的人口超過五百,多餘的人口就會被遷徙走。”
    “那樣做是保證現有耕地都能夠得到利用,減少每一座村莊人口過多帶來的負擔。”
    樓令聽了上麵那些話,認為就是現如今的一種科學。
    當然了,並不是沒有村莊超過五百人口,或者說一旦超過五百人口就會被遷徙走。
    有些地方就是適合居住大量的人口,不會因為人口過多導致當地生存艱難,相反人口越多越好,肯定就不會將人口遷徙走了。
    樓令有一個疑問:“每一個家族都會配合嗎?”
    不要忘記一點,許許多多的村莊並不屬於某個家族的血脈,可能是外姓掛靠在這個家族,例如老樓家先掛靠先氏,後來又掛靠郤氏。
    在沒有魂穿之前,樓令知道“休耕”這麽一回事,聽名詞也知道是怎麽進行操作。
    無非就是兩塊田,輪著相隔一年或幾年輪番耕作,不進行耕作的那一塊田休耕來養地力。
    因為需要“休耕”的關係,一個家族所擁有的田畝,數量上真的就不能太少,要不然根本無法保證產出能養活家族的所有人。
    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任何時代都通用。
    樓令甚至發現了一點,春秋時期對人力的使用效率,遠遠超過之後的許多朝代。
    或許正是因為那樣,春秋和戰國時代進行動員,兵源利用率遠勝的原因吧。
    “那是哪裏?”樓令指著汾水東岸的連綿山脈。
    郤超答道:“霍太山。”
    他們已經進入一個叫“呂”的地方,當地屬於國君直轄。
    而在之前,他們途經了“霍”地和“賈”地,一樣是屬於國君的直轄區。
    現如今好多的地方都是國君直轄,從行政單位的名稱也能一眼看出來,隻要是“縣”這種行政單位就是由國君直轄,當地的最高長官叫“邑宰”。
    不是由國君直轄的話,不一定就是某位貴族的封地,它極可能就是一塊無主之地。
    對於無主之地,並非誰去開發就歸誰所有,事先還是要得到國君的許可。
    這一路走來,越是往北,能夠見到的城池或村莊就持續減少,直至離開“呂”地再往北,沿途一百公裏之內竟然連一座村莊都看不到了。
    他們攏共耗費一個半月的時間,可算是抵達“平陵”地界。
    “五座村莊,一座破敗的城池……”
    “人口有多少?”
    “郤克為我選了這麽一塊封地,到底是有什麽意圖啊?”
    樓令帶人抵達“平陵”城,看到的真就是一座破敗到不成樣子的城池,甚至周邊的農田好多都處在荒廢狀態。
    “您是新的領主?”平陵朔看起來很蒼老,實際年齡也就三十一歲。
    樓令先頷首,再說道:“今天就算了,明天我要看到城內所有有爵位的人。”
    那個“平陵”指出身來曆,不是“平陵”是朔的食邑。
    “啊?你過來,我要走了啊。”平陵朔就是當地的邑宰,既然土地被分封了出去,他肯定是要回都城,等國君分派新的工作。
    樓令搞清楚怎麽回事,問道:“那戶冊和輿圖呢?”
    “有這種東西?”平陵朔當然知道戶冊和輿圖是什麽,問題它們不掌握在邑宰手中,有也是在被藏在典藏室才對。
    一時間,樓令不能說傻眼,人卻是呆愣住了!
    啥玩意都沒有,什麽要自己搞清楚實際狀況,看來想開展工作的難度並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