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樓氏為什麽能發展起來?

字數:7024   加入書籤

A+A-




    秋收之前,樓令率部回到“太原”城內。
    “十三個家族投靠?人口超過兩千的家族有兩個,其餘近百到三百。”
    “基本上是我們的近鄰?這不錯。相距太遠的話,投靠也是紙麵數據。”
    “將山川輿圖拿過來。”
    樓令看著地圖,手指在地圖上移來劃去,以樓氏封地為核心,向周邊一個個點過去,心裏記住那些並不屬於樓氏的家族。
    以地理位置來算,樓氏算是晉國西北部的一個家族。
    晉國在西北部的家族不多,樓氏沒有壯大之前,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家族。
    造成這種原因跟戰亂多發沒有任何關係,根本原因就在晉國以往力主開發中部與南部,西部發展起來也就近三十年內的事情。
    晉國的中部擠著數量眾多的公族封君,他們的封地犬牙交錯,沒有一個家族是封地全部相連。
    在西部那邊,非公族的旬氏最為強大,再來便是作為公族的韓氏了。
    另外,西部還有一個很強力的家族,他們便是不顯山不露水的魏氏。
    郤氏也在中西部開發了幾塊封地,他們家族的真正核心封地卻是在中部,同時獲得“溫”讓郤氏的重心開始南移。
    晉國南部的家族很多,相當一部分公族封君的封地位處中南部,更南邊卻是被範氏、解氏、董氏、凡氏等幾個非公族封君分割了個幹淨。
    範氏除了在晉國南部有幾塊麵積很大的封地之外,他們在晉國東部的更多。
    用一個數據來說明會更清楚!
    如果晉國東部算作十,範氏拿了其中的六。而剩下的四,有二屬於邯鄲氏,其餘才是中小貴族的封地。
    此前,晉國北部算作十,其中的三在樓氏,祁氏占了二,剩下是一些中小貴族。
    現在?曆經一次內部動蕩,十三個中小家族投靠樓氏,使得樓氏從紙麵數據占了晉國北部的五,祁氏仍舊是二,其餘隻剩下三了。
    “趙氏算是北境的家族嗎?”樓令目光注視著汾水邊上的‘趙’地。
    以地理位置去算,趙氏的“趙”地應該算是中北部的一個家族?
    當然了,那些多少多少之類,所指的是勢力範圍,並非是合乎法理或法統的控製區。
    樓令親自動手來畫出各個家族的勢力範圍,區分自然是不同顏色的線,畫完問站在旁邊看的樓小白,道“你看出了什麽嗎?”
    其實,樓小白萬分震驚自己的父親,也就是樓令怎麽能夠對國內各個家族的勢力範圍那般熟悉。
    以為樓令一次次出遠門光走路了?他每到一地定會觀察,再不動聲色從一些人嘴巴裏探出想要的信息。
    不要忘記樓令早在十年前就在執行基礎教育,哪怕沒有培養出行政或是軍事上的高端人才,其餘實用的技能已經被不少人掌握,尤其是樓令非常重視的探勘與繪圖。
    目前的樓令真沒有培養很多全方位人才的想法,隻光培養一個樓小白就要耗費極大的精力與資源。
    因此,樓令在內部設了很多的專科,哪些人合適或在哪方麵有比較明顯的天賦,專門讓他去學習那一類知識。
    由於這種教育方式,樓氏是沒有全方位的大才,某個領域上能力不差的人卻是有許多。
    恰是這樣子,樓令手裏是缺乏能夠獨當一麵的人,發展家族的過程中卻不會導致哪種崗位都缺人。
    在一些發展中,樓氏甚至走到了當前時代的前列,比如在打鐵方麵。
    樓小白一直在盯著被樓令重新畫出勢力範圍的山川輿圖。
    “好像漏了不少?”樓小白先嘀咕了一句,隨後才說道“大片大片屬於中小家族的方塊沒有了。”
    樓令又問道“這個叫什麽?”
    “兼並!”樓小白怎麽可能連這個都不懂。
    “對!”樓令用食指點了點桌麵,發出一陣磕碰聲,說道“這隻是第一輪,不會是最後一輪。”
    晉國現在並沒有失控,純粹就是一國之君太爛,導致各個大家族膽子變肥,才發生了那一輪兼並。
    要不然的話,不說權柄比較重的晉景公,其餘國君在位怎麽不見這種明晃晃的兼並呢。
    其餘列國也是相同的情況,但凡一國之君不帶頭壞規矩,哪怕是權柄再小的國君在位,其餘大臣或貴族會互相盯著對方,誰敢亂來要得到一個群起而攻的下場。
    要說列國與晉國有什麽不同,列國能夠有動作的隻會是公族,非公族敢動必然滅亡。
    “國君那一次公開昧下戰利品的行為,直接導致了這一輪兼並?”樓小白問道。
    樓令用欣慰的表情看著樓小白,說道“你長大了。”
    一國之君帶頭破壞規矩,勢必會產生連鎖效應。
    今年發生的兼並正是效應之一!
    這種事情不難理解的。
    無非就是最頂層的秩序先崩壞,有權勢的那一批人看到最應該維護規則的人不拿規則當作一回事,他們有權有勢去幹一些什麽事情,沒有多少顧忌就幹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也是一國之君無法震懾住其餘人,換作震懾力足夠的國君帶頭壞規矩,其他人隻能忍受而不敢有其它舉動。
    隻是,類似的君主不多,華夏漫長曆史數下來,大概也就始皇帝、漢武帝和明太祖。其餘沒有那份震懾力度的君主?敢為所欲為的下場都很不妙。
    春秋戰國時代的漫長曆史中,能夠光明正大為所欲為的就一個半,安然作威作福的人連半個都沒有。
    那“一個半”,一個是成王,半個是周公旦。
    樓小白被一句“你長大了”說得很不好意思。他當然知道這是來自父親的極大肯定,也知道意味著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接下來,國內的小家族不會好受,沒有主動成為某個大家族的附庸,便是會被武力兼並。”樓令突然停下來,問道“你知道我們這一次為什麽能夠獲利嗎?”
    樓小白一些話差點脫口而出,比如“樓氏足夠強大”。
    問題是,今年的動蕩中,樓氏非但沒有遭遇危險,反而能夠擴張,真的是因為樓氏自己的實力嗎?
    “因為父親。”樓小白思來想去,講出了這個答案。
    “對!”樓令不是在自我誇耀,說道“因為我跟新軍佐的關係,其他家族很有顧忌。再來才是因為你母親來自旬氏,你的姑姑嫁給了範氏的小宗世子。”
    樓小白問道“父親的武力算嗎?”
    樓令愣了一下,回過神來給大笑了幾聲,才說道“眾多因素之中,武力是最微不足道的那一項。”
    “你要明白一點,武力是最底層向上爬的階梯之一,你父親我是因為武力才獲得那麽多機會,但是能夠做到今天這等程度,武力並不屬於關鍵。”樓令看到樓小白臉上寫著太多的不解。
    “我們家族不會缺少猛人,但是決不能以武力作為立足的基礎!再是武勇,沒有一顆正常乃至於睿智的腦子,永遠隻會充當打手。其他人用不上想殺就殺,想丟就丟。到了我們現在站的階梯,智商在更多的時候比武力有用,武力是智商無法解決之後,用來破罐子破摔掀桌的。”樓令已經看到樓小白在思考。
    樓令一開始就明白那些道理了。
    是,樓令是憑借武力得到重視,問題是光憑勇力真無法將家族發展起來。
    有勇力的人有很多,其中的九成九就是一個打手的命。
    拿齊國那邊的情況來說事,齊君環幾年前就網羅了很多勇士,他從中挑出了五人,取了個諢號叫“五虎”。
    齊國“五虎”的名聲已經逐漸傳開,先不管他們到底有多麽能打,名聲又有多大之類,之前是庶人或奴隸的身份,現在還是庶人或奴隸的身份。
    晉國這邊也有過“五虎”這麽一個團隊,也就是趙氏從狄人中挑選勇士,第一個這麽幹的人叫趙盾,他拿“五虎”當作親隨。
    從趙盾開始,趙氏一直有“五虎”的團隊,所謂“五虎”的人員並不固定,誰死了、傷了、老了就退,換上新的人選。
    與齊國那邊的情況一樣,趙氏的“五虎”也就能夠吃好、喝好,甚至都不能有自己的私人財產。
    “所以,父親是因為本來作為‘士’的身份,靠攏上郤氏,才……”樓小白不敢說下去了,再說會顯得對父親不尊重。
    樓令卻沒有那麽多避諱,笑嗬嗬地說道“是的,先是‘士’才是關鍵。沒有抱上郤氏這支粗大腿,不是我手腕和手段足夠,後麵操作成為杞國公族後裔的身份,我這一代撐死了也就得到一個‘下大夫’的爵位,到你或你的子嗣才可能獲得‘中大夫’爵位。”
    那些話隻是在闡述時代背景的現實。
    在這個講究血統的時代,沒有一個好祖宗,便是再有能力也隻能當“小人”,很難很難去突破身份的界線。這裏的“小人”不是罵人,指的是沒有爵位的人。
    所以了,孔夫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的含義可以有許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能夠是養家族的屬民(百姓)和老婆孩子,真真是一件挺難的事情啊!
    樓令知道獲得公族身份認證的關鍵性。如他所說,沒有這個身份,到死之前絕對會止步於“下大夫”的爵位。
    很多很多家族,他們的階級飛躍都是依靠幾代人的努力,乃至於好幾代人努力了沒有成效。
    當前時代的限製太多,尤其是對血統絕對看重。正常情況之下,沒有一個好的祖宗,頭頂的天花板就會無限低,乃至於沒有頂破天花板的可能性。
    因為樓令知道獲得公族後裔身份的重要性,他與杞國建立聯係之後,收取上貢方麵照常進行,隻是從未進行額外的勒索或敲詐,一些能夠幫得上杞國忙的事情,不是過於艱難的話,會盡力去幫。
    為什麽樓令不挑一個強國去認祖歸宗?這得先知道當前姒姓諸侯國有哪幾個了。
    目前姒姓諸侯國沒有幾個了,能夠拿得出手的更是沒有,其中多多少少有存在感的隻剩下杞國和越國。
    現下的越國還不是吳越爭霸時期的越國,其實哪怕是吳越爭霸期間的越國也不怎麽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無論是當前或是以後,遠在東南一隅的越國,他們非但勢力範圍非常小,國內也是有別於中原,以奇風異俗的百越之風居多。
    不獨獨是越國,目前或以後的吳國,一樣是百越之風盛行,差別在於吳國會逐漸出名,使得中原列國知道吳國是一個披發紋身的南蠻之國。
    樓令知道“臥薪嚐膽”等諸多典故,更知道主角是誰,讀書的時候覺得勾踐這人不咋地,出社會才明白做人就應該當勾踐。
    那也是勾踐在課本上能夠占一篇幅的原因。
    生活在晉國的樓氏不可能掛靠遠在東南一隅的越國,杞國也就是樓氏的唯一選擇了。
    恰好杞國極度需要在晉國有一個說話的渠道,他們的君臣明知道很牽強,順著樓令遞上去的繩子就靠攏了上來。
    其實,杞國君臣哪裏不知道勉強且荒唐?他們很清楚,問題在於杞國一直受到齊國的極大威脅,全國上下總覺得有些朝不保夕,以至於都鬧出了“杞人憂天”的笑話。
    那樣一來,能夠在中原霸主那邊認一個正在得勢的親戚,某種程度上加強了杞國的安全保障。
    事實也是那般,尤其是樓氏負責對齊國的邦交之後,齊國明確知道樓令是杞國認證的公族後裔,他們很懂事沒有再三不五時嚇唬一下杞國,平常也能夠假裝平等交往了。
    “我們近期有機會嗎?”樓小白問的事情是獲得卿位。
    樓令先“嗬嗬”的兩聲,再說道“現如今是那位君上,恰是因為在位的人是他,無論我們做什麽,怎麽做,不可能獲得卿位。”
    樓小白明顯不懂。
    “需要一位能夠說話的國君。”樓令一時間有些意興闌珊,說道“有卿位的家族,很難允許出現新的卿位家族。沒有一位尋求改變局麵的國君,我們除非是能夠一家對上所有卿位家族,要不然決不能對卿位發起衝刺。”
    這一下樓小白可算懂了!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