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上一句

字數:3370   加入書籤

A+A-




    穿成惡婆婆後我成了全村頂梁柱!
    蘇三郎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對上伶牙俐齒的小妹,他也隻有吃癟的份兒,半天才嘟囔了一句“我可以教娘識字。”
    “娘這個歲數和你學?你要真有心就看看家裏的孩子,謙修都十歲了還沒開蒙呢,還有紹禮和竹隱,就算是不科舉也不至於一個大字不識。”蘇福娘把當歸的嫩葉摘下來放在一邊“要是像你這樣讀成傻子,那就別給孩子們教壞了。”
    陳瑜認真的處理草藥,聽到福娘這小嘴兒叭叭的忍不住勾起唇角,古代人認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生活環境如此落後,培養一個讀書人花費太多,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蘇三郎歎了口氣“小妹如此說,那三兄我到底是教還是不教呢?”
    “說你讀傻了還真不屈你。”陳瑜淡淡的說“孩子們都該讀書識字,就咱們芳菲和玉暖也一起開蒙,但這不是為了什麽科舉入仕,而是讀書長見識。”
    蘇三郎立刻躬身“是,兒子遵命。”
    旁邊的蘇福娘氣得一手扶額,等蘇三郎走後才小聲嘀咕“迂腐!死讀書不如不讀書!”
    “你也去學一學,識字後就能開方子了,看病治病都需要寫方子的。”陳瑜對蘇福娘說。
    蘇福娘摘草藥的手頓住了,不敢相信的看著陳瑜“娘!真的?”
    “這有什麽假?”陳瑜看蘇福娘都瞪圓了的眼睛,下意識的無奈搖頭,原主死活不準女子識字讀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是被她的那一套歪理邪說給打敗了。
    為了不讓蘇福娘多想,陳瑜隻好說“這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上一句,說的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大概意思就是說女人不需要有本事,隻需要順從丈夫就行了。”
    “放屁!”蘇福娘啐了一口“娘這些年一個人撐著日子過來,養我們長大,順從丈夫?丈夫不在還陪著去死嗎?”
    陳瑜“……!!!”
    蘇福娘的性子深得陳瑜的心了,這姑娘好好調教準錯不了!
    想到這裏,陳瑜笑著說“以前是娘想錯了,咱們這個家外麵有你二哥、五哥和六哥支撐著,可要是沒有你二嫂和你五嫂在家裏張羅這些瑣碎的事情,日子也是過不好的。”
    蘇福娘也笑了,撒嬌一般拉著陳瑜的衣袖“娘本事最大!娘在我心裏就是神仙那麽厲害,要不是娘撐著咱們家,十年前就散了。”
    提到這個,陳瑜也不得不承認原主是個厲害的,凶悍的性子也是因為寡居,孩子這麽多都不能頂門立戶,不彪悍點兒怎麽能活得下去呢?
    “不提那些了,你讀書別耽誤活計,回頭陪著我進山學認草藥,到時候咱們存一些製備好的草藥送去藥房賣一賣,也能貼補家用。”陳瑜說。
    蘇福娘歡天喜地的答應了。
    晚飯,野雞湯裏放了當歸和野枸杞,藥膳能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正是孩子們長身體最需要的,再就是能補血調經,溫養身體對家裏女人們都好。
    野兔做了兩種,紅燒和麻辣,麻辣能刺激味蕾,讓幾個兒子都吃出了熱汗,紅燒兔肉把幾個小孩子吃的小臉都油乎乎的。
    蘇二郎聽說野雞和野兔的來曆,直說家裏要轉運了,這好事都能遇上。
    飯後,蘇三郎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裏消食,信手拈來傳授孩子們百家姓,小院裏傳來了孩子們稚嫩也洪亮的聲音,傳出去好遠。
    兩個媳婦兒一個熬藥一個收拾廚房,陳瑜和蘇福娘把草藥曬起來後,蘇福娘進屋把崔氏扶出來坐在院子裏的竹椅上,一開始崔氏還很拘謹,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漸漸地臉上也有了笑容。
    陳瑜把蘇二郎叫過去,就用木棍在地上畫了曬藥的篾筐樣子,問“老二,這個用竹子編,你會不會?”
    “會,娘要多少個?我帶著老五和老六去後麵砍竹子。”蘇二郎看著草藥“這篾筐兒子在藥房後院看到過,架子我也會,給娘多準備一些。”
    “行。”陳瑜看著蘇二郎帶著老五和老六帶著砍刀去了山腳下的竹林,這才過去給崔氏診脈。
    鄭氏把公野雞的翅膀翎都給剪掉了,這還不放心還給腿上幫了根草繩,母野雞扣在雞籠子裏,小雞崽兒嘰嘰的圍著雞籠子轉悠。
    日子從來沒有過的悠閑,鄭氏臉上的笑容就沒散開過。
    接下來的幾天,陳瑜都在摸索置換空間的具體作用,每天早晨帶著蘇福娘和孩子們進山采藥,孩子們一個個熱情高漲,每天都有收獲,幾個孩子都輪番撿到東西,野鴨蛋,野鴨子都連窩端,秧雞斑鳩都沒斷過。
    陳瑜發現了,隻要不經過自己的手,所有的野味都不會出現在置換空間裏,這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隱患,不然空間裏全是這些野味,那就成養殖場了。
    從野味到河鮮,魚蝦螃蟹都能逮到,老蘇家天天吃肉都在村子裏傳開了。
    草藥製備妥當,陳瑜決定親自去一趟青牛縣看看行情,鄭氏躍躍欲試想要帶著這些做好的河鮮和野兔野鴨去換錢。
    “那就讓老三在家裏照看著,咱們明兒都歇一天借個牛車去一趟縣裏。”陳瑜發話,全家人都不反對。
    第二天一大早蘇二郎借來了牛車,陳瑜帶著孩子們坐在車上,車上還放著幾個盆,盆裏裝著剛出鍋的麻辣田螺,還有一些籠子裝著野兔野鴨。
    蘇二郎牽著牛車,老五老六挑著擔子,膽子裏裝著的是魚和螃蟹,鄭氏和李氏挎著包袱,包袱裏是繡莊的活兒,蘇福娘背著簍子,簍子裏裝著的分門別類製備好的草藥。
    一家人浩浩蕩蕩的往青牛縣去,早晨出門,晌午的時候才到青牛鎮。
    蘇二郎帶著兩個弟弟把牛車支在鬧市口,掀開木桶那麻辣鮮香的味道就飄散開了,蘇五郎紅頭脹臉的吆喝“好吃的螺坨,兩文錢一大碗啦,先嚐後買,不好吃不要錢!”
    這是提前陳瑜教給老五的任務,旁邊蘇二郎的木桶裏放著的是鮮魚,腰上別著一捆草繩用來栓魚,老六麵前清水煮螃蟹一小盆,桶裏捆的結結實實的螃蟹還有差不多上百個。
    到了青牛縣,蘇福娘先帶著兩個嫂子去繡莊交活兒,回頭跟著陳瑜往草藥鋪去,娘倆剛到德安藥鋪的門前,遇到了個鼻青臉腫的郎中也要進藥鋪,陳瑜腦子裏靈光一閃,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