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這小子是真不讓自己失望

字數:3586   加入書籤

A+A-


    穿成惡婆婆後我成了全村頂梁柱!
    鄭唯德點了點頭“三日後。”
    蘇竹隱謝恩,崔家人一個個都被下了大牢,蘇三郎辭別鄭唯德,帶著兩個孩子先去了義莊,使了銀子讓人別斷了香燭紙錢,安排妥當才帶著孩子回去蘇家。
    陳瑜得了準信兒,讓鄭月娥三日後設靈堂。
    殊不知,鄭唯德這三天也沒閑著,每個細節都釘死,事實上崔良秀死在了崔家,被虐待也都是事實,哪怕是蘇家想要休妻,甚至就算是休妻了,殺人的不是蘇家。
    鄭唯德心中感慨,蘇老夫人的手段可真硬。
    三日後,崔家因為虐殺狀元之妻獲罪,崔父崔母並沒有下大獄,這還是蘇竹隱看在亡母的麵子上為他們求情才有的結果,蘇家兩個兒子和兩個媳婦兒分別要在大獄裏蹲三到十年不等。
    幾乎是瞬間就被折斷了脊梁骨,崔父崔母夾著尾巴回去趙家莊,連夜帶著孫子孫女搬走了,具體搬到哪裏去,無人得知。
    蘇家給崔良秀下葬,隨著她一起下葬的還有那張休書。
    事情如此塵埃落定後,陳瑜把製鹽的法子給了蘇三郎。
    “母親,您這是?”蘇三郎吃驚的站起來了,鹽是太敏感了的東西了,大越國並無海鹽,這些年來徽州府都在崔家的把持之下,朝廷顧不過來也伸不進去手。
    陳瑜緩緩地說“你如今並無官職在身,但孟丞相必會十分關注,這狀元的名頭得實至名歸,所以你必須要得拿出來正經東西來,鹽是一大殺器,助你站穩腳跟兒不難。”
    “母親說的極是。”蘇三郎說。
    陳瑜撩起眼皮兒看蘇三郎“你在京中日子也不算短,孟丞相的人從梁子謙開始,再到鄭唯德,他們要做的事情,你了解多少?”
    “母親,皇上禦駕親征,對外隻剩下長夷國,恩師認為大越國連年征戰,百姓的日子過的並不好,一旦外憂都掃平後,便應該主抓內政,達官貴人和世家大族手裏握著太多資源,百姓若不能安居樂業,大越國就沒有強國之實,隻有百姓安居樂業,才能真正實現民富國強。”
    陳瑜點頭,孟久岺的眼光放的很長,確實是一代良相!
    蘇三郎頓了一下,又說“但,長夷國那邊受阻,隻怕事情不會太順利,所以三郎才不在京中接受授官,而是回來徽州府,恩師的意思也是要從徽州府開始推行新政。”
    “所以,這製鹽你打算怎麽做?”陳瑜問。
    蘇三郎略沉吟片刻“批量生產好鹽,拉低鹽價,寫信給恩師,讓恩師沿途設立專門的漕運司,鹽是國家安民之首選。”
    這就對了,陳瑜很滿意蘇三郎的想法。
    鹽一直都有,但管理不嚴,許多鹽井都在權貴手裏,新法想要成功,必會受到權貴的集中阻撓,所以蘇三郎讓孟丞相在朝中運作,漕運司一旦成立,以蕭祈玉那個小黑蓮的聰明,必會把握時機處理隱患。
    他雖是太子,但朝廷中可沒有盤根錯節的關係,沒有礙手礙腳的人情,正是大刀破斧的時候。
    “那就再給你一個製糖的法子,這也可以和鹽一起運作起來。”陳瑜說。
    蘇三郎疑惑的看著陳瑜“母親,您手裏有多少東西?”
    “很多。”陳瑜起身“跟我來。”
    蘇三郎滿腹狐疑的跟陳瑜來到了她旁邊的房間,這房間他知道,是之前太子殿下養病的地方,可現在入目都是書!
    這簡直讓蘇三郎都頭暈了,激動到手足無措,走過去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著這些摞在一起的書,猛然回頭“娘,我父並沒有這麽多書!”
    “是沒讓你看到,你當時太年輕,才是個秀才,學的太多反受其害,如今你以狀元之姿入仕,這些書就該拿出來了,狀元家裏藏書再多也是理所當然的。”陳瑜說這些是臉不紅心不跳。
    蘇三郎連連點頭“娘,說得對,說得對。”
    陳瑜知道蘇三郎是個書癡,淡淡的說了句“回頭宅子建好了會有專門的書房,到時候再看也不遲,你先把製鹽和製糖都看會了吧。”
    “是。”蘇三郎知道自己正事要緊。
    因為崔良秀的事情,即便是蘇三郎中了狀元也沒慶祝。
    倒是蘇義舉請蘇三郎過去了幾次,商量的也都是蘇家家族的大事。
    蘇家莊因為蘇三郎中了狀元,水漲船高是必然的,蘇義舉想要的是這個家族真正能越來越強大。
    這想法和陳瑜不謀而合。
    而蘇家莊的人空前團結,田歸一處,人都聚齊,全部都聽蘇家安排。
    許久的準備派上了用場,陳瑜的計劃不變,蘇家的買賣急速擴張是必須的,朝廷的鹽和糖,蘇家不用沾染分毫,也能在大越國迅速崛起,這個信心是太足了。
    林君顏的賀禮送到蘇家的時候,陳瑜心裏委實的暖了一暖。
    身份越是高,越是希望身邊的人都是知恩圖報的君子,不在於禮物輕重,千裏送鵝毛那也是重逾千斤的情意。
    為此,陳瑜親筆寫了一封書信給林君顏,不是蘇家的回禮拿不出手,是林君顏回到京城的身份委實有些尷尬,陳瑜可不知道林府到底是什麽樣的裏子,所以不能貿貿然行事。
    林君顏接到陳瑜的書信,反複的看了三遍,仔細的把書信放進了保密的匣子裏。
    做買賣是好事,可自己現在還不能太過於拋頭露麵,蘇家的未來雖說到現在看,還不至於高不可攀,可太子並未登基,林家一族必會保持觀望的態度,自己身為林家女兒,又是和離歸家的身份,苟住了才是正經的,除非機會合適,否則必會按兵不動。
    轉眼百日過去了,蘇三郎是認認真真的為崔良秀守孝百日後,才啟程去徽州府的,外人不知道,但蘇家的人心裏都清楚,就崔良秀的所作所為,蘇三郎守的是曾經的崔良秀。
    秋收在即,陳瑜再也沒接到蘇謙修的書信,西北戰場到底情況如何尚不可知,這糧食會如何處置?
    就在陳瑜惦記著玉米能否交賦稅的時候,朝廷頒發政令玉米為大越國主糧之一!
    這下,舉國歡騰了!
    太子的聲望在百姓中,拔地而起!
    陳瑜知道,這小子是真不讓自己失望,簡直比自己的期待更厲害一籌!
    青依說餘下兩章我明天寫,讓你們的作者再養一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