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悄悄做大事的潘玉玲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A+A-


    穿成惡婆婆後我成了全村頂梁柱!
    蘇四郎更相信娘。
    畢竟他也不是沒跟韃子交過手,韃子性野蠻,難以馴服,想要大越國萬裏河山的想法是代代相傳一般。
    太子殿下一舉踏平了長夷國的好處更多,其中最大的好處便是班師回朝的時候,無人敢置喙太子登基。
    是否年幼,治國之道不夠沉穩之類的話也絕不敢說。
    “四郎覺得多久能拿下長夷國?”陳瑜很關心這事兒,看著到了結束的時候,但長夷國求和不成,拚死反抗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蘇四郎想了想“三個月到半年應該就可以班師回朝了,若不順利的話,也不會太晚。”
    “那就好。”陳瑜知道打仗不是過家家,時間反而是最不重要的“糧草還夠嗎?”
    蘇四郎趕緊說“娘,家裏那邊還在陸續送糧草過來,夠用的。”
    “還有一件事。”蘇四郎從懷裏拿出來一封信“皇上還記得嚴青,讓重賞嚴青的後人,至於怎麽賞,沒說。”
    陳瑜點了點頭,看樣子嘉靖帝在下定決心之前,必是回頭想了很多過去的經曆。
    唉,總是有一種悲壯的情緒在心裏來來回回的。
    “四郎是還有事吧?”陳瑜看著蘇四郎。
    蘇四郎笑了“娘,四郎想回家了,以後就好好的守著您,守著家過日子。”
    “行。”陳瑜答應的爽快。
    蘇四郎反而有些不知道怎麽說才好了,本來準備了一肚子理由呢。
    看蘇四郎憋住的尷尬樣子,陳瑜笑了“你想為你三哥讓路,也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對吧?”
    “嗯。”蘇四郎說。
    陳瑜搖頭“四郎啊,你別忘了咱們家謙修在太子身邊,你三哥入朝堂後,想要找事兒的人照樣能找事,我們怕這個的話,畏首畏尾何必當官?咱們家是吃不飽還是穿不暖?”
    “這個……。”蘇四郎一時不知道如何說好了。
    陳瑜又說“大越國不會減兵,但往後出重兵的時候也不會多,可一國之安危必須有強大的兵將才行,所以你不是沒有用武之地,你學了那麽多的兵法戰術,不剛好能為國效力,練兵嗎?”
    蘇四郎抿緊了唇角。
    “蘇家文武雙全又如何?蘇家還會富甲天下呢!如果別人能說三到四,隻能證明咱們蘇家不夠強大!若你執意解甲歸田,是心甘情願的選擇,娘一定支持你,但你要為你三哥讓路,不必!你的人生也是重要的。”陳瑜說到最後,頗為語重心長。
    蘇四郎抬頭看著陳瑜,良久才笑出聲來,抬起手遮住了發紅的眼睛“我以為我這麽做,娘會很高興。”
    “不會,家裏窮的時候,必要盯著一個出息人才行,以前娘不讓你讀書不對,可也是無奈之舉,如今娘讓四郎選,怎麽選都行。”陳瑜是真背鍋俠,也真是背夠了,話說開了,蘇四郎心裏敞亮,自己也舒坦。
    蘇四郎挪開手“娘,四郎知道了,我不能在這邊久留,太子殿下不讓傳消息會京城,我得回去了。”
    陳瑜明白,蕭祈玉擔心後院失火,秘而不宣是最好的決定。
    送蘇四郎離開後,陳瑜繼續收拾菜園子。
    雖說依舊是感慨萬千,為嘉靖帝的選擇而遺憾,但眼前的日子才是重要的,蕭祈玉登基之後,也就是蘇家騰飛之時了。
    沒有對蘇四郎提煤山的事,陳瑜起身望向煤山,自己離開之前,煤山的事情要敲定了才行,就在這裏等著蕭祈玉凱旋吧。
    長夷國戰火連天,但西北蘇家莊可是真一片祥和。
    第一遍鏟幹淨了地,陳瑜讓大家學習製作肥料。
    肥料腐熟之後,第二遍鏟地結束,施肥,再把犁杖抬出來,耕牛在前,扶著犁杖的人在後,一條條壟都齊齊整整。
    玉米苗長勢迅猛,陳瑜每天都會到田間地頭走一走,掛鋤到了農閑的時候,陳瑜讓蘇紹禮和蘇竹隱去置辦了布匹和棉花,給這些人分下去,做過冬的棉衣和棉鞋。
    再找高粱杆,陳瑜教給這些人編席子,並且讓蘇西北帶著男勞力進山準備木材,過了雨季要建房子用。
    原本都是苦苦求活的人,有了蘇家做主心骨後,這些人的麵貌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陳瑜在這邊日子過的安穩,可急壞了在家裏的鄭月娥,她都瘦了一圈,不是花出去的銀子讓她心疼,而是一轉眼都半年了啊,婆母一點兒消息都沒送回來啊。
    “二郎啊,咱娘現在到底在哪裏都不知道,我惦記的很,要不你出去一趟?”鄭月娥拉著蘇二郎說“咱們家啥都沒有也不怕,可娘不能丟了啊。”
    蘇二郎也著急,聽鄭月娥這麽說,哪裏還能坐得住?
    “我去商行,三叔也好久沒回家了,那邊或許有消息。”蘇二郎說走就走,出門就去青牛縣了。
    鄭月娥猜測婆母在宣德府,可也太害怕老人家在宣德府了,這麽往那邊送糧食,那邊在打仗啊!
    “二嫂,我回來啦。”潘玉玲興衝衝的進門,回頭還喊了一句“你們慢點兒哦。”
    鄭月娥迎過來“咋還滿頭大汗的,快進屋。”
    “二嫂,你看看,娘說這是玻璃,我研究出來了。”潘玉玲興奮的拉著鄭月娥到外麵,兩個夥計小心翼翼的把木箱子放下。
    潘玉玲打開箱子,從裏麵慢慢的拿出來一塊透明的玻璃,獻寶似的對鄭月娥說“好看嗎?比窗紙好!二嫂,咱們家宅子都用這個咋樣?”
    鄭月娥都傻了,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趕緊縮回手“你燒瓷器,燒出來了這玩意兒?”
    “玻璃。”潘玉玲把這一塊玻璃抱著進屋,放在桌子上後,才說“但是,我可能惹禍了。”
    鄭月娥退了左右伺候的人,才問“怎麽惹禍了?”
    “娘說,玻璃這買賣要給朝廷做,但是我閑著沒事就琢磨,還真做出來了,所以惹禍了。”潘玉玲可憐巴巴的看著鄭月娥“二嫂,做不出來那會兒,給了就給了,可如今我做出來了,我不想給。”
    鄭月娥起身到桌子前端詳著玻璃,這是好玩意兒!
    真要是透過玻璃往外看,那可是太敞亮了!
    這要是能燒出來很多,賣出去的話,誰家不買吧?
    “玉玲,這玻璃貴不貴?”鄭月娥問。
    潘玉玲搖頭“二嫂,用的東西都很容易找得到,貴還是賤是手藝錢,別的不敢說,就現在整個大越國,絕對隻有咱們蘇家能燒製出來玻璃,你想啊,那些個有錢的大戶人家,會不要嗎?差銀子嗎?”
    鄭月娥心都要熟了,咬了咬牙“那就不給朝廷!夠意思了,咱們家這半年來頭掏空了,回頭你二哥去找咱娘,先說這事兒!”
    “娘在哪兒呢?”潘玉玲問。
    青依說第三章沒寫完,我繼續寫,寫完就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