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李玉蓮為家計之長遠

字數:3059   加入書籤

A+A-




    穿成惡婆婆後我成了全村頂梁柱!
    時隔多年再見到李玉蓮,陳瑜的心情是很不錯的,當初就覺得這姑娘是個心眼兒比篩子還多的主兒,不過打從芸娘過門口,倆人相處的很融洽,明著是後母和女兒的關係,私下裏更像是姐妹一般。
    再者李玉蓮嫁到孫家後,日子過的順遂,也從不會回去娘家插手兩個弟弟的事情,這份對芸娘的全然信任,就很難得。
    當娘的人,會因為婆家的人厚待自己的孩子而高看婆家人一眼,陳瑜就是這個心情。
    “見到您就想要叫奶奶,可我這身份得叫您一聲外祖母才行。”李玉蓮白淨圓潤了許多,小婦人透著沉穩今兒,笑盈盈的給陳瑜行禮後,做下來說。
    陳瑜笑了“可好些日子沒見到玉蓮了,每次芸娘回來我都要問一嘴,聽說玉蓮日子過得順遂就安心了。”
    “就知道您得掛念著我。”李玉蓮拉著陳瑜的手“我是去莊子上看看,安頓好這邊的事情,便要上京去了,這一走回來就不容易,怎麽都得到您跟前來,看看您。”
    陳瑜拍了拍李玉蓮的手臂“你這孩子最貼心,這是來跟我報個喜吧?”
    “算是喜事。”李玉蓮笑眯眯的說“皇上開恩科,夫君去年就上京了,前幾日寫了家書回來,如今是京城翰林院的編撰,太學的梅祭酒為首要編纂大越寶典,他有幸被梅祭酒選中了,所以我要帶著孩子上京去。”
    陳瑜點了點頭“選了個有誌氣的好夫君,玉蓮的眼光是真不錯。”
    不過,陳瑜可沒忘記崔家那廝也曾是翰林院的編撰,跟沒有忘記崔家那廝盯著蘇家的書。
    若是旁人,報喜也好,辭行也好,陳瑜都不會多想,但李玉蓮這丫頭行事,得多想一想了。
    汪婆子送茶進來,陳瑜端起茶抿了口才說“玉蓮啊,外祖母給你準備份賀禮吧。”
    “外祖母,玉蓮就知道您會這麽做,但玉蓮不要賀禮。”李玉蓮輕聲“這世上萬般事情都有緣法,皇上在您跟前必是博覽群書過,而蘇家的書就算是要拿出去,那也是走皇上那邊的路子最好。”
    陳瑜看著李玉蓮。
    李玉蓮也不拐外抹角“我這趟來是為了娘家的事情,祖母身子越發的不好了,母親侍疾勞累,玉棟和玉梁也都十歲的孩子了,我想帶走去教導。”
    “是芸娘沒教導好兩位公子嗎?”陳瑜問。
    李玉蓮趕緊說“不是,不是,母親把玉棟和玉梁教導的很好,我想讓他們出去吃點兒苦頭!再者母親處處都要以玉棟和玉梁為重,我看不下去了,玉珺和玉竹才三歲,正是要母親照拂的時候。”
    “玉蓮啊,你疼你母親不假,可要照顧玉棟和玉梁別人會說閑話的。”陳瑜聽得出來芸娘應該是挺累,但累也有下人幫襯著,李玉蓮若是不說實話,怎麽能讓她把玉棟和玉梁帶走?再者這事兒都到自己頭上來說了,隻怕在那邊說了也沒答應,芸娘不會答應,李斯忠也不會答應,因為那樣對芸娘的名聲可不好,別人還以為是芸娘苛待了元妻留下來的孩子了呢。
    李玉蓮歎了口氣“外祖母,您是個眼明心亮的人,玉蓮雖說護短,可也不想做個糊塗人,玉棟和玉梁被崔家教得歪了些,仕途是不能讓他們碰了,但李家後繼無人怎麽行?玉珺雖說才三歲,可行事做派真真的比兩個兄長好太多了,我雖是出戶的姑娘,娘家的事情能不管就不管,可我一直都把您當成自己要學習的典範,別的我不管,可李家要是繼續這麽大氣力的培養玉棟和玉梁讀書,往後是災不是福。”
    陳瑜垂眸掩去情緒,都說三歲看八十,到底是兩個孩子在崔家待的時間長了些,芸娘從不跟自己說這些,隻說玉棟和玉梁懂事,若不是李玉蓮到自己麵前說,自己哪裏能知道內裏是個什麽樣子?
    “再者,玉珺和玉竹那也是我的弟弟和妹妹,我一樣疼著,家裏兄妹幾個誰能做啥就做啥,李家才能昌盛,父親聽母親的話,母親不想我受累,可若不是趁著這個機會把人帶出去,那才不好了,再說這些年玉蓮在婆家藏拙,當年您給玉蓮的那些醬料的方子還沒派上用場,我帶著玉棟和玉梁出去曆練,經商,回頭兄弟三人互相幫扶,家裏就沒有不好的道理。”李玉蓮說著就跪下了“外祖母,我想讓家裏好過一些,我更感激母親對我們姐弟的照顧和對我郭家祖母的照顧,怎忍心她身邊有隱患呢。”
    陳瑜拉著李玉蓮起身“我就知道玉蓮登門必是有大事,這些年芸娘在我跟前從沒說過家裏孩子的不足,倒是誇讚的厲害。”
    “在您跟前說這些不是家醜外楊,外祖母最疼孩子們,也疼母親,玉蓮是一片苦心,可身為女兒不能忤逆了母親,母親不讓,我就隻能求到您頭上了。”李玉蓮輕聲說。
    陳瑜微微蹙眉“若是如此,你豈不是受累?”
    說到這裏,李玉蓮就笑了“外祖母,玉蓮不覺得受累,夫君如今京城站穩腳跟兒,我再料理好家裏的事情,兩個弟弟到那邊學的是經商這一套,任憑誰能說得出來旁的?孫家騰不出人手管我們,我們自立門戶過得好,真有要把手伸過來的,那我就不用藏拙了,您知道的,我也不是個軟弱可欺的人。”
    “我芸娘的福分啊,在玉蓮身上都可見一斑了。”陳瑜輕聲說“這事兒我不敢都答應下來,但是寫一封信你帶回去給你母親,讓她自己掂量著辦吧。”
    李玉蓮點頭“外祖母可千萬跟母親說明白了利害關係,讓母親安心,玉棟和玉梁在我手裏,我必不會讓他們歪了的。”
    陳瑜知道,李玉蓮能有這份心思並不突兀,一個從小就掌著李家的姑娘,對家裏的事情了若指掌,再者芸娘嫁入李家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必是把這孩子的心都暖透了,若說這決定是好是壞,陳瑜覺得是好的,芸娘不下重手管教繼子,情理之中,但玉蓮考慮的就長遠了,其中未必沒有往後自己親外孫小玉珺的前途能得到蘇家照拂的考量,如此說來,這封信還真得寫了。
    李玉蓮在這邊用了飯,帶著書信離開,陳瑜在後院慢騰騰的走著,李玉蓮的夫君是個翰林院的編撰,投桃報李,這事兒自己還真的琢磨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