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小蘇大人!救命啊!
字數:3272 加入書籤
穿成惡婆婆後我成了全村頂梁柱!
陳瑜笑著點頭“可不是咋的,這孩子忙得很,臣婦來京城日子不短了,見過那麽幾次。”
薑太後看著陳瑜低垂著眉眼的模樣,心裏還挺忐忑的,這蘇家的婚事吧,自己就挺怵得慌,哪怕自己是真的想要給謙修安排個好姻緣,也有些不知道怎麽開口。
“宮裏這一年來變化很大,去年的銀樓就買賣興隆的很,蘇大人的婚事還沒提起來的時候,銀樓那邊就開始準備了。”薑太後說。
這讓張太妃都愣住了,自己兩個女兒,大公主永和十七歲了,四公主長寧也十五歲了,還有寄養在自己身邊的五公主端敏也十四歲了,這七個公主自己占了仨,本來私下裏商量的就是結親,結果一開口太後竟然說的是生意。
她哪裏知道薑太後對蘇老夫人的怵得慌啊。
陳瑜聽到這話,笑了“太後,說起來買賣我倒想起來了,家裏在京城外有一個染坊,那邊的人都挺省心好用的,臣婦本打算過去看看,要麽年後請太後也出去走走?”
“說到了染坊,您老人家是不知道啊,咱們京城裏的人都喜歡的很,四海染坊的料子是賣的最好的!”薑太後知道蘭娘回去完婚後,就沒過來,蘇老夫人說的沒錯,那邊的人就算沒有主家的人在,做事也一點兒不含糊,說起來蘇家人不論年長還是年幼,這禦下的本事可都不弱。
陳瑜笑著說“咱們的玻璃作坊開在哪裏了?我都還沒見到過呢。”
提到這個,薑太後來精神了“老六媳婦兒是真厲害,我給您看看這玩意兒,回頭徽州府那邊商會開了,咱們都過去。”
說著,起身去妝台那邊拿過來個匣子,從裏麵拿出來一麵水銀小鏡子,獻寶似的遞到陳瑜麵前“這玩意兒可真是寶貝啊!”
陳瑜接過來連連點頭,鏡子,在這裏確實是寶貝!
銅鏡,最好的銅鏡也會讓人有失真感。
鏡子拿出來後,三位太妃也都忘了要選女婿的事情了,畢竟打從太後決定帶著後宮開始賺錢那天開始,這一個個曾經的人尖子可就真各展所長的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了。
陳瑜是最冷靜的一個人,慶幸把謙修的媒人都壓下去了,說起來做買賣那還不輕車熟路,讓幾個人都崇拜的看著她,國庫永遠缺錢,這才幾年啊,再說了,她們作為大越國最尊貴的女人們,皇上前朝披荊斬棘安天下,她們都願意後宮嘔心瀝血賺金銀啊。
這是天家,要是按照民間的說法,孤兒寡母這評價是跑不掉了,所以能不自強?
聊天,還逛了院子,暖閣裏坐著,抬頭能看到梅花點點,這皇宮裏有專門侍弄花草的人,但冬日裏賞梅可是雅趣兒。
“蘇大人的宅子裏也有一處梅園,那些都是從咱們宮裏挖出去的。”薑太後說“皇上心思細膩的很。”
陳瑜笑著點頭“這是大越之福,百姓之福啊,我們這些人都享福了。”
“可不是咋的,這才是真正的太平日子,我聽說欽天監那邊把大婚的日子查到了十月,回頭咱們去徽州府,前幾天聽皇上念叨過兩句,說是鄭澤帶著商船,保不齊也在徽州府商會的時候就回來了,這可是個好時機。”薑太後說。
陳瑜心裏也高興,本來就覺得在京城一直到明年十月可太憋悶了,再者京城那些個婦道人家挺難纏的,經過林家這一場,陳瑜是拿定主意避而遠之,不惹那個閑操心的事兒。
真要說養老日子,蘇家莊多好?望山看水有茶園,就算自己背著藥簍子上山采藥,也不會有人敢說一句沒身份。
京城這破地方,你不合時宜的咳嗽一聲,都可能被人家講來講去。
進宮的時候帶來的茶葉成了薑太後和幾位太妃的心頭好,陳瑜也不吝嗇,說往後春茶下來了,就派人送到宮裏來。
這就讓薑太後又想起來一件事“您覺得咱們宮裏內務府那邊納貢的話,天下各行各業做貢品,可行?”
這話,陳瑜沒著急接茬,而是沉吟了好一會兒,才說“太後,臣婦覺得貢品這事兒成,這可是榮耀,但做貢品的人需要廣而精,廣是隻要技藝好,做出來的東西一絕,都可以入宮,皇上的一句誇讚都能興盛一個行當,精是要把控住做貢品的人或家族,鼓勵更多的人力爭上遊,那才能讓大越國的經濟越來越繁榮。”
薑太後知道,這種事情蘇老夫人必會往外推,蘇家不需要做什麽貢品了,天底下的好事,蘇家取三就收手,從不貪,更不會戀戰,就比如這玻璃,如果蘇家不教出來,單單就這一樣,蘇家都能富可敵國,但蘇家交給了朝廷,對皇上來說可不單單是忠心,更是疼惜和偏愛啊。
這大越國到目前為止,最尊貴的女人和最智慧的女人坐在一起,簡直讓三位人尖子太妃開了眼,更不用說幾個一直都陪著的公主。
永和公主是長公主,先帝去的太早,兒女們長大成人的少,有兩個長大成人的皇子,可心思都用在皇位上了,被砍瓜切菜一般收拾幹淨後,永和公主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十二歲的她,這幾年來在宮裏學到的不單單是規矩,還有本事,自己還覺得挺滿意的,可見到了蘇老夫人,再聽蘇老夫人言談舉止,心裏就佩服得很,畢竟最初自己也知道是要讓蘇老夫人選孫媳婦兒的。
身為公主,讓臣婦選,永和公主是有點兒想不通的,但現在明白了,蘇家的門,進去不容易。
皇上到了議親的年紀,都猜測皇後會出自蘇家,可永和公主看到蘇老夫人後,就知道蘇家女兒不會入宮,哪怕是做皇後都會入宮,因為這位蘇老夫人太精明了,無形之中,三言兩語把公主下嫁的事情都躲開了。
接下來,永和宮主更吃驚的事情來了,皇上下朝就把蘇老夫人接走了。
後宮的人都恪守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議政,因為是死罪,永和宮主知道這位蘇老夫人肯定會議政,並且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這樣的蘇家,避而遠之是好的。
皇城外,出門辦事的蘇謙修雪中策馬飛奔回京,不遠處一紅衣姑娘催動戰馬也往官道上來,姑娘單手抓著韁繩,身體微微前弓護住懷裏的孩子,催著戰馬……。
看到蘇謙修的時候,一咬牙“小蘇大人!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