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女人的命運

字數:627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紅樓]鹹魚林夫人 !
    皇貴太妃穆氏正跪在沈太後身前。
    她於睡夢中被叫醒帶過來,鬢發未梳,散落在肩頭後背,身上還穿著寢衣,隻在外披了一條碧青的鬥篷,稍稍掩住倉促狼狽。
    她麵上是未加掩飾的震驚慌亂,心一寸寸沉了下去。
    “娘娘,妾身確實不知今日宮外動亂是何人主使。”她對沈太後叩首。
    她出身穆氏,雖是旁支,也一入宮就得封嬪位,不日因貌美有寵,晉為九嬪之一的昭容。次年有孕,晉為貴嬪。又一年,生下皇子,晉為妃。又三年,恩寵不斷,晉為貴妃。
    孝慈太後薨逝,世宗令她攝六宮事,又晉為宮規中無此品階,位比副後的皇貴妃。
    而聖母皇太後沈氏,比她早入宮十五年,雖僥幸育有皇子,恩寵卻數十年如一日的稀薄。
    她入宮那年,太後已是貴嬪,等她封了貴妃又過近十年,太後才因膝下皇子長成,晉為妃位。
    世宗皇帝還在時,哪怕太後的兒子做了皇帝,也仍是她受太後的禮。
    世宗皇帝駕崩,皇上正位,太後終於成了太後,居長寧宮。她這先帝的攝六宮事皇貴妃再尊貴,也隻能搬出昭陽宮,搬至長寧宮偏殿,與眾太妃、太嬪一同依附太後而居。
    女人,尤其是宮裏的女人,起落沉浮從來由不得自己。
    早在皇上登基時,她就已經知道,世宗皇帝給她的榮耀尊位隻是鏡花水月,她早晚要和所有普通太妃一樣,守著狹小的偏殿誦經念佛,了此殘生。
    兒子每次到長寧宮請安,她也都要告誡他,世宗皇帝把她立起來折辱皇上、皇後和太後那麽多年,現在他們能不計前嫌,待她和別人一樣,已是無比寬容。他不必替她覺得委屈。盡心給皇上辦差,以後能接她出宮住幾年就很好了。
    她隻盼他們母子能一世平安尊榮就夠了。
    可他還是暗中謀劃起事,欲奪大位了嗎?
    因為她不支持他這麽做,他就一點都沒告訴她?
    穆皇貴太妃不知有什麽辦法能救下兒子的命,隻能再三叩首。
    白發滿頭的沈太後看著穆皇貴太妃逶迤垂在地上的,夾了幾絲銀白的青絲。
    她讓幾個女官將皇貴太妃扶起來。
    “你是先帝親封的皇貴妃,亦是皇帝的長輩。現下諸事尚未全明,你既說不知情,我也不便處置你。你且回殿歇息去罷。”
    沈太後令四個女官、四個太監帶了幾十個宮女內侍送皇貴太妃回殿。
    殿內原有服侍的人已一概帶下去審問,俱換了新人,又將其殿門在外落鎖。
    沈太後在主殿裏又坐了一會,步行來至皇貴太妃殿外,從小窗向內說:“皇貴太妃,你在宮裏也快三十年了,該知道你好好活下去,對皇帝,對你兒孫,對你、對我,都才最好。”
    皇貴太妃在窗內再次叩首:“妾身謹記太後娘娘教誨。”
    ……
    忠順親王在紫宸殿內狂罵不止,先罵江皇後,又罵皇上,又罵到他身邊跪著的王妃身上。
    忠順親王妃任他唾罵,挺直脊背,冷笑凝睇著他。
    江皇後也將這些汙言穢語置若罔聞,與羅溫商議:“京中暫定,陛下身邊忠奸難辨,該命何人出京救駕?”
    羅溫道:“娘娘,事態急迫,臣願自請離京。”
    江皇後便起身一禮:“還請同知速去。陛下的安危,本宮就全托給同知了。”
    羅溫避讓不受,即刻令將忠順親王及黨羽送入昭獄,又點了指揮僉事一人,命與禁衛一同護衛宮中安全,另點儀鸞衛兩千,禁衛八千,十二門守軍共六千,當即開東門出城,快馬往承平行宮救駕。
    大公主蕭永明請忠順親王妃入偏殿“暫
    歇”,回來請示:“母後,為防城內民心不穩,兒臣願五更後帶人在城內巡視。”
    江皇後亦有事與她密商:“忠順親王說的,承平行宮多了四千反叛,就是少了四千你父皇的人,這一下差了八千人,萬一——”
    蕭永明忙道:“娘,方才我想過了,忠順親王是敗勢已定,故意說出那些話讓娘心亂。他也不知父皇在行宮早有埋伏。父皇身邊,羅指揮、蔣統領都在,離行宮五十裏就是三萬京營駐紮,除非地動讓父……不然,叛軍得逞的可能極小。”
    她背過身,將眼角濕意擦幹。
    江皇後連連點頭:“是我……竟險些糊塗了。我這就請你皇祖母到鳳藻宮坐鎮,省得吳貴妃無事生非。行宮離京不過三百裏,情況如何,最多後日就知道。”
    她把大女兒摟在懷裏:“永明,我……”
    蕭永明輕輕搖頭:“我知道娘的難處,娘不必說。”
    父皇疼愛兒女,尤其疼她這個嫡長女。她也敬愛父皇。
    但父皇不止鳳藻宮一個“家”,還有毓秀宮、墨陽宮……
    這大明宮後宮裏數十宮殿,每一處都能成為父皇的新家。
    但她隻有一個娘。
    ……
    承平行宮西南獵場。
    禦帳內。
    羅焰神色如常站在皇上麵前,讓屬下把有關穆家的供詞原樣回明。
    皇上聽完,陷入深思。
    東平王府穆氏,世代鎮守東北遼安邊關,至今傳到第四代,王爵已無,尚襲東平侯之爵。
    東平侯穆淩年未四十,正當壯年,是北靜太妃親侄,皇貴太妃堂侄。
    他未至而立時,便子繼父職,繼續鎮守遼安邊境,至今已有十載。
    而穆氏一族在遼安邊境鎮守的時間幾乎和大周國祚一樣長。
    大周各處邊軍,除主將和主將帳中參謀、副手外,正四品以上總兵、指揮,皆是五年一輪調,十年內不調回同一處,以此杜絕邊軍坐大,危害朝廷。
    而上次邊將輪調在三年前,是世宗做主,他未能參與。
    近百年的經營,遼安邊境眾多低級校尉和守軍是仍認皇室蕭姓,還是已經改姓了“穆”……
    儀鸞衛沒查出禁衛這一支的叛變,皇上原以為,忠順親王此次謀反沒得到東平郡王府的支持。
    他本打算先將皇室內部和京畿內外肅清,讓儀鸞衛和禁軍再精訓兩年,多出幾個將才,也等國庫再充盈些,再整治各處邊軍的問題。
    但,既已有了東平侯參與此事的口供,無論供述為真還是僅為攀咬,都該拿東平侯回京詳查。
    何況東平郡王府幾代顯貴,必有違法亂紀之事。
    僅說若羅焰的冤屈為真,隻這一件,就夠東平侯子償父罪,奪爵抄家了。
    他隻擔心……
    皇上屏退所有人,隻留羅焰。
    他定了主意。
    無論如何,不能寒了羅焰的心。
    他命:“東平侯有大逆弑君之嫌,朕命你速帶儀鸞衛五百、輕騎三千趕往千平關,將其捉拿回京。他令別人押送,你留在千平關,暫代遼安將軍一職,勿使邊關生亂。”
    羅焰緩緩下拜:“陛下,臣……”
    皇上知道他要說什麽:“朕如此安排,並不隻為你。若京中絕無錯漏,朕已無性命之危。且東平侯既生反心,多放他在外一日,朕怕邊疆不穩,內憂外患齊出,大周危矣。蔣慶雖忠,已無銳氣,朕隻信你能安定邊關。朕會提出回京,掩護你的行蹤。”
    他扶起羅焰,頗為感歎:“朕答應你的事,終於能做到了。”
    羅焰再拜叩首:“臣,唯有以死報效陛下。”
    皇上亦再將他扶起:“朕不會死,你也不
    會。”
    看著羅焰通紅的雙眼,他笑道:“去罷。二十年了,也該回鄉看看了。”
    ……
    五更,晨光未明。
    寧安華整隊出發之前,聽見禦帳內傳出消息,皇上要拔營回程,親入京中捉拿反叛。
    眾臣皆勸皇上勿要以身涉險。
    皇上雲:“京中尚有忠臣數百,百姓百萬,朕之母親妻兒皆在,爾等親長老幼亦在,朕身為天子,如何能偷安此處,不顧京中?不必再勸!留精兵三千在此護衛婦孺、傷營,餘者皆隨朕回京!”
    此言一出,無人再勸。
    寧安華回頭看了一眼忙碌起來的大營,問身旁同騎在馬上的林如海:“林大人,時辰到了。”
    若她原本就是這時代的人,得了皇上如此信重讚許,不顧她是女子之身也要委以重任,又聽得皇上此番豪言,想必已經心悅誠服,今生今世,甚至來生來世都要全心盡忠,報還君恩了。
    可惜她不是。
    林如海一抖韁繩:“出發罷。”
    禦駕於當日下午與羅溫所帶救駕之軍相遇。
    京中已然平定,禦駕隊伍喜悅萬分。
    雖還不知是何人謀反,卻已有人開始於腹中打稿,準備一到京中就上表痛斥反賊!
    護衛禦駕的人手足夠,皇上怕各地駐軍不服調派,或災情致使流民成群,傷及重臣,急命再派儀鸞衛二百,禁衛一千,趕往承平府護衛林如海一行,又派禁衛兩千去行宮獵場,接各家傷患女眷回京。
    彼時,寧安華和林如海已身在承平府,尚不知這些消息。
    他們心裏隻剩下一件事。
    救災。
    承平行宮是皇家宮苑,在地動中損毀大半,平民百姓房舍的穩固程度比不得皇家宮苑的一半,承平府及周邊數十萬民居已成一片廢墟,連府衙亦已倒塌,唯有城牆未倒。
    地動發生於下午,大半百姓皆在外謀生活,不在室內,但不出家門的婦女死傷卻極多。
    承平知府還算有兩分能為,一夜之內,已率守軍搶救出了府庫糧米兵器,開始與京營協同穩定秩序,幫民眾挖開廢墟,搶救人命。
    但知府、守軍守備和京營總兵不知行宮內具體情況。
    他們歡迎林太傅總攬救災,隻不大心服清熙郡主一女子掌軍。
    哪怕她是郡主之尊,是聖上親命的從三品儀鸞衛指揮同知,文書、兵符、令牌俱全。
    寧安華沒興趣和他們虛與委蛇,也不需要他們的真心愛戴,隻要他們聽話。
    她覺得羅焰的辦法很不錯。
    打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