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二十歲的夏天

字數:304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奪嫡不如當神醫[清穿] !
    葉桂,字天士,蘇州人,現年二十七歲,家中世代學醫,可謂家學淵源。他本人在父親死後就迫於生計開門行醫,那時他才十四歲。偏他聰明好學,一邊看診一邊還不忘提高專業水平,隻要聽說某人擅長治某病,就會前去求學,十多年間將江南名醫的門楣都跑了個遍。世人都說葉天士師門深廣,最能兼百家之長。
    這樣的人不成功,誰成功呢
    若是在原來那條時間線上,葉桂會逐漸成長為一個正統的中醫權威,開門收徒,達成“大江南北,凡是說到醫術就以葉桂為祖師爺,傳播百年,門徒眾多”的成就。
    但命運在小光球攜帶宿主降臨世間的時候就注定要改寫了。
    北京出了個小八爺,養出天花痘苗來,毒性小不說,憑借著朝廷之能,產量還高得能夠兼濟天下。這下江南杏林可就震動了。要知道,在清朝早期人們的認知中,醫術最高明的大夫都在民間,隻有那被富貴迷了眼的,或者學藝不精的,才會去紫禁城裏做奴才。
    什麽時候皇族也能出名醫了,不會是愛新覺羅家造假吧
    這是包括葉桂在內的民間大夫共同的疑問。就在大家半信半疑的時候,康熙帶著傳說中的天花痘苗南巡了,還大方地將這些“禦苗”分發給民間大夫。
    大家回去一試,好用還真是好用。這下眾人對“京苗”是真實服氣了,不光各個主要城市的大夫都開始養起了“京苗”的後代,每年春季還巴巴地盼著北京發出來的新苗。聽說八阿哥發了毒誓了,但凡全北京還有一個老百姓沒種痘,他就不大婚。為了能讓八皇子順利結婚,京城這幾年種痘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費用一年比一年低。
    聽說最便宜的普通痘苗都降到二十個銅板一針了,簡直是慈善啊。
    葉桂跟他的好友、同門平時議論起來的時候都忍不住感慨。“嗐,到底是天子腳下,人命都金貴一些哈。”“隻怕再過兩年,京城大街上的乞丐都要被拉去種痘嘍。”“什麽時候才能輪到蘇州呢”
    不過呢,雖然對天花痘苗服氣,但對於小八爺那個孩子的醫術,大家心裏還是打個問號的。
    “南巡的時候見了,不過寥寥幾句,像是個學醫人,但也不能排除事前排練的可能性啊。”
    “就算從三歲開始就在太醫院耳濡目染,就太醫院那群隻會爭權奪利的蠢貨,能教出什麽好醫術來”
    葉桂倒不至於自大到認為北京的醫者無一可取,但確實小八爺的年齡擺在那裏十二歲。葉桂自己是個天才,但十二歲的時候也不過是讀了一百本醫書罷了,不敢自稱熟手。
    本來,大家或者在心裏嗤之以鼻,或者在心底暗藏疑慮。左右京裏的皇子離他們太遙遠了,他是好是壞,都影響不了民間大夫們的日常生活。
    但接下來,京中的邀請函來了。第一屆醫術交流大會隻發到了兩江總督、閩浙總督、直隸總督下轄區域,且得是鄉裏作保的名醫,才有資格拿邀請函。本來大家還以為這又是追求富貴的庸醫欺上瞞下撈好處鍍金的途徑,沒想到隨著邀請函而來的是八阿哥的親筆說明
    第一,交流大會就隻是交流大會,交流完就散,沒有賞錢,也沒有官當,他給大家包食宿,肯定不讓他們虧錢,但更多的好處,抱歉沒有,考太醫院請趕早。
    第二,交流大會上每個與會之人都要發言,言之有物,講述自己的心得,或者行醫中的見聞都可,但必得講滿一個時辰。會後他找了五例疑難雜症,與眾人共同探討。這中間若是發現有人名不副實,或者冒名頂替,那必得將他出糗的事跡編成歌謠在各大城市傳唱,以後再不能騙人。
    沒有好處,還有社會性死亡的風險,可算是攔住了一批投機客的腳步。
    但這麽一來,響應的人就少了。名醫們自重身份,或者年事已高,再或者就是比較保守,想讓其他人先去探探路。總之,十個裏麵能動一個,就很好了。
    葉桂就是動的那個。
    他本來就是為了求學可以跑幾百裏路的人,二十七歲又是一個進取的年紀。不就是進京去見見那個小神醫嗎怕啥而且單子上列的議題多有趣啊,什麽“新型天花痘苗可以從牛身上提取,等待同行幫忙驗證”,什麽“西洋醫生有專門測量體溫和血壓的儀器,與諸位同行共賞”,什麽“腫瘤導致的不治之症的調養方法”
    就算是為了聽一聽這些前所未聞的東西,葉桂也願意走上一趟北京。
    何況,官府包食宿。
    葉醫生不是一個人進京的,他還拉了他的好友章弈。章大夫一開始不想去,他就是那個說“太醫都是爭權奪利的蠢貨”的人。與虛心好學的葉桂不一樣,章大夫本事是有的,就是傲氣。也因為章弈傲氣,杏林中沒人跟他做朋友,隻有一個葉桂,敬佩他的醫術而總來招呼他。
    “子棋,官府包食宿嘞。”葉天士笑嗬嗬地麵對章大夫的冷臉,同時動手動腳,連拖帶拽。
    章弈被他纏得沒辦法。“你就這麽想去見那個什麽小王爺”
    “萬一真是神童呢。”葉桂道,“就算不是神童,京城畢竟是全國精華匯集之地,長見識也好。保不準還能淘到什麽好藥、好藥方呢。”
    好友像一塊樂觀的狗皮膏藥,章子棋隻能屈從。於是兩人收拾一番,跟家人告別,就上了北行的官船。
    這第一屆醫術交流大會是康熙過問過的,所以江南任上的曹寅、李煦等人都跟下麵打過招呼了。因此官船上的小吏見了邀請函和身份文書就待葉、章兩名醫生客氣萬分。沒收船費也就罷了,住所也幹淨,每日還有三個熱菜,其中一個是葷的。
    這就很見誠意了。
    官船沿著大運河走了一個月,就停靠在無定河的碼頭。下船就是官道,沿官道再行兩日,便是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