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擰麻花
字數:3602 加入書籤
騎川崎h2追高鐵,校花感動哭了!
“三人目前的距離很近,這條直線會不會出現什麽變數!”
蔚然和小張目光同時鎖定,終點直線,在三台車來到直線中間位置的時候,秦川正前方佩科的賽車動了,他要直線過馬丁。
“佩科抽內線了,這個一號彎他要拿下馬丁!秦川會跟著出手嗎?這個一號彎對他們兩個來說都是個機會!”
佩科的賽車拋到賽道中間,秦川的前方空出了很大一片空隙,秦川掃了一眼,並沒有行動。
而是操控賽車依舊沿著直線加速,線路沒有任何的變化。
根據他的推測,馬丁一定會在這裏守中線,這不是一個可以很好超車的彎角。
如果他也走內線,這一波必然會外拋!是絕對超不過去的。
三台賽車一閃而逝,眨眼便來到終點直線,秦川右手捏下刹車,整個人順勢擺出刹車姿態,同時眼角餘光不斷的注意馬丁和佩科的位置。
刹車退檔,果然不出所料,馬丁在刹車時將賽車拋到了賽道中間,用一個防守線路來防身後的佩科。
這個中線,以兩人目前的輪胎狀況,隻要馬丁不失誤,秦川估計大概率是可以守住的。
“馬丁這裏走了一波中線,佩科還在攻,他的位置太靠內了,刹車對他來說是一個大問題!”
刺耳的刹車聲響起,一號彎三台車齊齊重刹,佩科和馬丁的後輪同時離地,羅西腿的加持下,兩台g23同時開始搖晃!
前避震觸底,後輪左右搖擺,這是重刹時的正常現象。
秦川的rc16也開始劇烈顫抖,後輪高高離地,三台車皆是將刹車運用到了極致。
破風聲在耳邊不斷躁動,直線刹車區結束,秦川後輪落地,賽車開始傾斜入彎,直線區刹車是晚刹超車最重要的區域,而帶刹入彎,循跡刹車這一段,則更有利於彎速的提升。
一個是在車身直立的時候刹車,一個是在車身傾斜的時候刹車。
秦川視線之中,佩科率先衝進彎道裏,然後衝過頭沒有貼住彎心,在他外側的馬丁趁著其衝過頭的空隙,朝著內側靠了進來。
等佩科將外拋的賽車拉回來的時候,馬丁已經重新開始加速貼著彎心出彎,他隻跟在對方的外側,甚至身後。
這就是標準的交叉線走法。
秦川的彎速很慢,他的直線刹車區要比前麵兩個人長一些,並沒有保持太高的速度入彎。
這個彎道,他是很難跟著馬丁然後一並順著佩科外拋的空隙鑽進去的。
交叉線並非必須兩個人走,三個人也可以,每年,甚至接近每一場都有人上演這一幕。
前車如果外拋的夠大,後麵的車手又跟的特別近,的確可以趁著外拋連續鑽入兩個人。
但風險極高,而且要看前車的刹車力道。
根據入彎前秦川的觀察,這個彎道佩科的刹車力道可能會外拋,但絕不會外拋的太大,所以他沒有行動。
而是選擇了延長直線刹車區從而減少彎道循跡刹車的力度,將刹車更多的分配到直線車身直立的時候,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存輪胎側麵的胎肉,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保胎。
進彎,秦川的手肘剛剛觸地,右手瞬間握緊油門,開油出彎。
賽車尾隨佩科的紅色g23開始加速,從彎心駛出,同時車子直立朝著外線靠攏。
車子外拋到賽道外側踏上,秦川上半身收回,開始出彎加速,擺出了一個的擰麻花出彎姿勢。
同時在賽車來到賽道中間的時候下半身直接從右側跨到左側,快速翻身。
從擰麻花到下半身騰挪,秦川展現出了一個級別的出彎以及翻身技巧。
光是這一個動作,就夠很多車手學一輩子了。
車手翻身有一個要素,那就是在有些彎道,他們身體的重心轉移運用的很好。
其中最難的就是略微連續的反向彎道,例如秦川這個出彎。
第一個彎道出彎,上半身先回位縮到風擋後麵,來抑製住前輪翹頭,下半身不回,依舊掛在外麵,讓後輪依然保持重心。
這就是標準的g擰麻花式出彎。
臀部還在彎道那一側掛著,上半身已經回到風擋後麵,甚至朝著反方向探出,從而維持車身整體的平衡和重心的平衡,達到快速出彎的效果。
因上半身和下半身在車上的方向相反,看起來極為別扭命名。
二號彎,秦川下半身收回,騰挪到另一側,同時上半身挺起刹車,進入二號彎彎角,在進入二號彎角之後,整個上半身才開始下傾,做出側掛姿態。
這種過彎姿態適用於不算連續彎,但間距距離又不長的兩個彎道,第一個彎道出彎長期保持擰麻花的出彎姿勢,讓車速做到最快,直到第二個彎道來臨再一並做出翻身動作!
諾來國,龍驤賽道大型會議室裏,所有學員坐在一起看著比賽,黃鶯將秦川這個翻身動作截取下來放在旁邊的小窗口逐一慢放。
“王招,劉也,姚峰,白世澤,你們四個重點觀察秦老大翻身時候的重心轉移,這對你們以後的提升很重要。”
黃鶯點了一下坐在最前麵四人的名字。
自從斯通納加入進來之後,他們車隊的教學重心就變了,重點在觀察車手在每一個彎道的姿勢變化。
用斯通納的話說就是,刹車點,開油點,這些都可以模仿,但車手的姿勢代表著每一個車手對彎道的理解,以及他們自己駕駛風格的體現。
這些才是精髓,每一個時刻車手車身的重心變化是最難模仿的,也是車手能淩駕於所有車手之上的原因。
重心的轉變會影響車身前後輪的抓地情況,從而影響同樣開油力度下出彎的速度,每一個車手的開油方式,刹車方式不同,他們的駕駛姿勢也會不同。
利用重心轉移協同自己獨特的開油手法,這就是g車手獨特的駕駛風格體現。
也是為什麽平時都用市售車練車,在車一樣的情況下,刹車點開油點做到一樣,普通車手還是跑不過g車手的原因。
人家自己的開油方式和過彎姿勢可以自成一派,而普通車手還在學習非常死板的理論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