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邊境,起戰事

字數:8553   加入書籤

A+A-


    第一太子妃!
    儀仗隊離開京城,京城老百姓們對於這件事更為關注,大家都翹首以盼,等著大周太子入京。
    皇帝這幾日也開始上朝了,不過對朝堂諸事並不是太關心,最主要關注的,是江南大周太子的事。
    一日一日過去,他們沒有等來江南的消息,倒是先等來了西北邊境的消息。
    這一日,邊境傳來急報。
    蠻夷大軍犯境,邊境怕是有一場惡戰。
    對於蠻夷來犯,朝廷並沒有太過擔憂。
    因為大魏的兵力,比蠻夷要高過許多倍,在大魏朝廷眼中,蠻夷出兵挑釁大魏,簡直就是不自量力。
    在兵力絕對懸殊的情況下,朝廷半點不怕。
    是以,當消息傳來之後,朝廷都覺得一定能勝,最好是把蠻夷趕回腹地。
    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打敗蠻夷容易,但是徹底消除蠻夷之患難。
    蠻夷和大魏打了這麽多年,蠻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沒有要退兵的意思。
    大魏這邊,也不敢前往蠻夷的腹地。
    蠻夷地廣人稀,軍隊一去立馬就散了,根本沒有意義,隻能守著國門,不讓蠻夷進犯。
    皇帝少見的有些頭疼,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雖然大魏不會敗,但是沒有人會願意看到戰爭的發生。
    邊境距離京城有些距離,哪怕八百裏加急,現在邊境怕是已經戰火四起。
    眾位大臣都等著邊境的捷報。
    另外一批人,卻是有一些其他的打算。
    當日午時,便有大臣上奏,說江南距離西北比較近,正好可以讓大周太子前往,鼓舞士氣。
    若能一局平定蠻夷,那是更好不過的事情。
    說這話的,是太子李元漼的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太子李元漼想借蠻夷的手,神不知鬼不覺的除去大周太子。
    這種事大家心知肚明,沒有人在明麵上拆穿。
    有一個人說,附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皇帝龍案前的折子,堆成了小山,全部都是支持這件事的。
    太子府,樂施院。
    太子李元漼正跟幕僚們商討眼前的事情。
    幕僚們一個個麵帶喜意。
    “殿下,這簡直就是天助我眼,無論這大周太子是真的還是假的?隻要他去了邊境,便必死無疑。”
    “是啊,太子殿下,戰場上刀劍無眼,有去無回是常事,大周太子死在戰場也算死得其所。”
    “對對對,他既然身為大周太子,那麽在邊境百姓性命攸關之時,理應前往視察,和大家共患難。”
    最近朝廷一直都是針對大周太子的事,李元漼也開始偏向確實有大周太子這個人,而不是李元齊的陰謀。
    這讓他更加有危機感。
    這會,他聽著這些話,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但是他心中還是有所疑慮。
    “他會去嗎?這麽明顯的坑,他應該知道大魏朝堂的人都不想他活著。”
    幕僚“對於他來說,這也是個機會,若能打了勝仗,他的名聲便實實在在的水漲船高。
    “隻是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也無從聯係得到他,若不然的話,從旁勸歸一二,那麽大的誘惑,大周太子一定會去的。”
    李元漼“若他抵住誘惑,不去呢?”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
    這確實是個問題,這麽大的坑,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前太子身邊應該也不乏能人,要不然也不會韜光養晦那麽多年,現在出手的每一招他們都不能防備。
    對方也一定能想到他們想要做什麽,從而抵製誘惑,不去冒險。
    此時,幕僚中有一年輕人站出來,開口道
    “太子殿下,若前太子不願意去,那咱們便逼他去就是。”
    李元漼向這個年輕幕僚看過來
    “如何逼法。”
    那幕僚道“我們對外放出消息,就說大周前太子親自請纓前往邊境,為邊境戰士助力。
    “隻要老百姓認為這些話就是大周太子所說就行。”
    “這些消息一傳出去,大周太子總不能自己站出來說我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吧,那就會徹底失去民心。”
    幕僚中有人拍手叫好“此計甚妙。
    “如此,大周前太子便是被趕鴨子上架,不去也得去。”
    李元漼也眼帶讚賞,向這個年輕的幕僚看過來,點了點頭“說得不錯。”
    隻是隨後,他又微微皺了皺眉
    “倒是便宜他了,這話一出,在百姓中得了個好名聲。”
    幕僚道“殿下目光放長遠一些,有什麽好名聲,都不如有命在。”
    “哪怕他是聖賢,沒了命,也什麽都沒有。對此,太子殿下不必憂慮,要先取之必先予之,既然我們想要他的命,那就送他一些好名聲又何妨。”
    李元漼一聽,十分在理
    “行,就這麽辦,你們想辦法下去安排。”
    話音才落,幕僚們還沒來得及應話,李元漼又抬手製止了大家
    “宮中那邊可有消息,不若先聽聽父皇怎麽說,等父皇答應了,我們再行事,免得父皇怪罪我們,自作主張。”
    有幾位幕僚一時像吃了蒼蠅一樣的表情,他們知道這個太子能力不足,但萬萬沒想到居然畏首畏尾到這個地步。
    話說到這裏,他們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得道
    “也好,那是殿下自己親自去一趟禦書房,還是由底下的人提起?”
    李元漼想了想,他摸不清皇帝對這件事的態度是什麽,怕自己提出這個想法得挨罵,便開口道
    “讓底下的人去。”
    剛剛那位年輕的幕僚開口補了一句
    “那現在去吧,避免夜長夢多,讓我們的禦史直接進宮就好。”
    李元漼想了想“也好。”
    齊王府。
    李元齊第一時間聽說了消息。
    聽幕僚把宮中的事情說了一遍。
    “王爺,這太子的動作倒是快。”
    李元齊“事關身家性命,自然是要快些的。”
    幕僚“這樣也好,有他在前麵頂著,王爺便可以感受一下坐收漁利的滋味,隻是不知道,當太子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會是什麽表情。”
    李元齊表情凝重,臉上並不見喜意,問道“父皇可答應了?”
    幕僚趕忙回答“是,王爺,皇上當即便答應了,這麽好的法子,沒有不答應的理呀。”
    “想在戰場上讓一個人死,可太容易了,而且邊境是我們的地盤。
    “有吳將軍在,殺一個人輕而易舉,更何況,還有上一回投奔我們的謝將軍。
    “無論是明著暗著,無論是動刀動槍下毒,我們有無數種方法,殺死大周太子。
    “難道王爺覺得,這件事不該答應?”
    李元齊搖頭
    “不?本王隻是覺得,太巧合了,太順利了。
    “從我們發現大周太子,再給大周太子證明身份,承認他的身份,派了儀仗隊去江南,再到現在,他還沒有回來,邊境便出了事,實在是太巧了。”
    幕僚們想了想,明白了李元齊的意思,
    “王爺的意思是這可能本來就是大周太子布好的局,就是為了要去邊境?
    “那他圖什麽呢?屬下覺得說不通。”
    “是啊,我們對上蠻夷,十戰九勝,這一戰就算勝了,也不是他的功勞。
    “最多隻是他去了一趟邊境,體現出他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形象,但如此去冒一場那麽大的風險,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而且他也不可能借西北的兵,西北的兵認的是軍令,可不認他大周太子,屬下以為,大周太子沒道理這麽做。”
    李元齊喃喃“這就是本王想不通的地方。”
    在他看來,太多巧合了,實在令人可疑,但他又找不出這件事對大周太子的好處,來說服自己,為什麽會這樣做的理由。
    難道,真的是他多想了。
    “傳封信,給西北邊境大軍中我們的人,還有吳勇,了解一下邊境的情況,順便安排一下。”
    幕僚“是。”
    很快,朝廷便收到了大周太子來的信。
    龍飛鳳舞的筆跡,和大周玉璽印章,上麵對皇帝請纓,去邊境視察一二,鼓舞士氣,揚我軍威,祝我軍奪得勝利……
    光看字,就能看出寫字的人年少輕狂,有大家風範。
    這是頭一回,大魏朝廷直接接觸到大周太子。
    皇帝看著信上的印章,無比刺目,但看著信裏麵的話,卻露出了奸計得逞的笑容。
    當即傳了李元齊去了禦書房密謀。
    李元齊把自己的擔憂跟皇帝說了。
    “父皇,這件事會不會有貓膩?”
    皇帝並不認同他的想法
    “你在杞人憂天。
    “哪怕真有貓膩,哪怕他真的想要去邊境掙這場軍功,哪怕他真的要這場軍功的名聲,朕便成全他。
    “朕不怕他要,就怕他不要,無論他要什麽都好。
    “隻要他去了軍中,朕便有辦法,讓他名正言順的死在邊境,隻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他這一點小小的要求,朕不介意滿足他。
    “更何況,他更有可能沒這麽想,是被逼無奈,才不得不如此做。”
    李元齊聽皇帝這麽說,也不敢再說別的,隻能順著皇帝的意思
    “是,父皇,兒臣受教了,那邊境那邊,是否要埋伏一二?”
    皇帝“自然,仗要打,而且要打勝仗,大周太子也要死。
    “隻要他死在邊境,朕不介意給他一個高大威風的封號,承認他為國捐軀是個英雄,但前提是,這些東西,他要拿自己的命來換。”
    說到這裏,皇帝看向李元齊,語重心長的繼續說道
    “有時候,對手想做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想要什麽?
    “隻要能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對方想要的東西,給他一點又何妨?”
    李元齊低頭“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皇帝點了點頭,十分滿意李元齊的上道,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若朕沒記錯,秦家的人,被流放到了蘭城。”
    李元齊想了想“父皇說的是原來的護國將軍府秦家?
    “秦家受貪汙案的影響,確實被流放至蘭城,其家眷還在京城。”
    皇帝“秦家,此時可以派上用場。”
    李元齊一頓“父皇的意思是,讓秦家回西北,對付大周太子。”
    西北大軍原本就在秦家手裏,不過是被皇帝忌憚,才回了京,把西北大軍交了出去。
    後麵才指派了吳勇為西北大將軍,還有軍師從旁協助,一起鎮守西境。
    吳勇難擔大任,不過是矮子裏麵選高子,又有他的提攜,這才坐穩了西北大將軍的位置。
    若說在西北殺大周太子,確實秦家人更靠譜一些。
    皇帝“不錯,多做幾手準備,肯定是沒錯的。”
    秦重雖然不太懂官場彎彎繞繞,說話也不懂迂回直來直往,但是秦家的衷心毋庸置疑,秦家父子的戰場能力,亦是十個吳勇都比不上。
    滅大周太子這件事,若有秦家人助力,一定能萬無一失。
    皇帝叫來李公公
    “傳朕的旨意,為秦家平反,具體緣由,便讓大理寺卿林望甫看著辦吧,話說得好聽些。
    “秦家官複原職,任西北大將軍,秦家父子即刻前往北境,輔助大周太子,平定西北蠻夷之患。
    “歸還大將軍府邸,迎秦家女眷回府。”
    “是。”李公公領旨退下。
    當即讓內閣擬旨蓋印,送去了大理寺。
    很快,大理寺下發了告示。
    公文批複是為秦家平反,詳細說明了秦家是被冤枉的。
    宋弗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
    流蘇“娘娘,奴婢特意說了,告示寫漂亮些,既是給秦家平反,那便徹底換秦家一個清白。”
    宋弗“嗯,做得很好。
    “隻要官府的人一去,我們盯著秦家的人,就可以撤走了。”
    流蘇“是,這些日子,秦家的事,都沒有被人發現。”
    宋弗“教坊司那邊繼續盯著,等官府的人查到教坊司了,再把人撤回來。”
    流蘇“是。”
    宋弗頓了頓“她們,還好嗎?”
    流蘇“是,老夫人,夫人,兩位小姐,還有小小姐,都很好。
    “有公子的人護著,她們安安穩穩的生活,沒有被人發現,很安全。
    “秦大人他們也都知道,已經通了消息,現在,隻等著京中的旨意過去。”
    宋弗閉上眼睛“很好,秦家女眷的事,讓王槳和林望甫別插手,就交給刑部去辦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