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好,朕寫

字數:8117   加入書籤

A+A-


    第一太子妃!
    糧食確實是齊王的鋪子裏運出來的,隻是命令卻不是齊王下的,而是其他人去買的。
    鋪子打開門做生意,有人買糧要送到哪裏,他們自然是送到哪裏。
    隻是,當這件事跟京城外有大量兵衛行動放在一起說,還和齊王有關,很容易讓皇帝懷疑,從而生出危機感。
    這種事隻要細查,便會發現其中的漏洞。但是那麽緊要的事,皇帝不會查,查了糧鋪也不會承認。
    對於皇帝來說,如何保全自己的安全,比真相更重要。
    林望甫要做的,就是要皇帝一步步把李元齊放到他自己的反麵。
    懷疑一旦產生,罪名就會成立。
    更何況皇帝對李元齊向來不滿,有了這個前提條件,這件事隻要一說出來,立馬就會在皇帝心裏種下一個心錨。
    皇帝看完,拿著證詞的手,顫抖著怒喝
    “逆子,這個逆子,他竟然企圖弑君。”
    林望甫“齊王這……也不是第一回了。
    “皇上,齊王這一次這麽容易就出京了,定然有萬全的法子可以對付大周太子。
    “所以才在京城布下天羅地網,一旦邊境事了,下一步就要把矛頭對準皇上,皇上不得不防啊。”
    之前李元齊在,他說話需要注意影響,但現在李元齊不在,皇帝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他自然是能怎麽煽風點火就怎麽加大力度。
    力求把這把火燒起來,且燒得旺旺的。
    皇帝一把將證詞拍在龍案上,雙手負於身後,在大殿中走來走去。
    “此事當真。”
    林望甫斬釘截鐵“是皇上,千真萬確,那些就是訓練有素的士兵。
    “皇上,不若派人去查一查,可以知道更清楚,此時城裏是不是多出了許多人?而城外是不是日日都有人徘徊?”
    林望甫十分有底氣的說出這番話,一是因為皇帝身邊,大部分都是他們的人。哪怕真的有其他渠道去查,查出來,這件事也是真的。
    隻不過那些兵不是齊王的,而是大周太子的。
    因為皇帝對李元齊早就不信任,是以,他如此張冠李戴,皇帝哪怕有疑惑,也隻會想到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而不是若真的有那些兵衛,是不是李元齊的。
    皇帝“不必,眼下最主要是如何應對,愛卿可有好方法?”
    對於皇帝來說,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這件事哪怕是假的,他們做好準備,做好應對,也沒有任何損失。
    但如果是真的,晚一步就會有大麻煩。
    在這個時候,查真相反而是其次,重點是預防後果。
    林望甫聽著這話,就知道皇帝已經信了七八分。
    他麵色為難“皇上,微臣雖然知道城外有私兵,卻不知道具體有多少,這一點很被動。”
    林望甫平平常常的一句話,主要是為了說出“私兵”這兩個字,來給皇帝暗示,那些就是齊王的私兵,讓皇帝對李元齊的忌憚更深一層。
    皇帝麵色凝重“整個京城如今有多少兵力。”
    林望甫“回皇上的話,京城大理寺刑部兵部京兆尹城衛司禦林軍禁軍,這些通通加起來,總共的兵力不到兩萬。
    “如果真的和對上,還有各府的府兵侍衛可以用,但加起來也隻是堪堪兩萬出頭。
    “我們不知道對方多少兵力,就無法作出準確防禦。
    “而且如今城裏城外都有敵軍,就怕對方裏應外合,讓京城陷入大亂。
    “千裏之堤潰蟻穴,皇上,這件事,需要慎重才是。”
    皇帝的腳步走得更快,可以看得出來,心中又急又慌。
    “廢物,一群廢物,那麽多人,連個京城的安慰,都保護不了。”
    林望甫“皇上,並非將士們保護不了京城,而是因為現在事情都湊在了一處。
    “有個齊王,還有個大周太子,一方對上另外兩方,怎麽都是吃虧的。
    “除非,可以拉攏其中一方,才能轉變局勢。
    皇帝停下腳步,看向林望甫
    “拉攏其中一方?”
    他沉思著,琢磨林望甫這句話。
    林望甫說得對,他一方對上另外兩方,怎麽都吃虧。
    隻有二對一解決另外一方,再來跟這一方打擂台,才是上上策。
    林望甫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把皇帝接下來會說的話先說了,預防皇帝直接拒絕
    “不過這個方法太冒險了一些,無論跟任何一方合作,都不異於與虎謀皮。”
    林望甫按照信中的指引,說著這些話,一句“與虎謀皮”,無意之中,又把李元齊放在了皇帝的對立麵。
    皇帝開口道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冒險不冒險的。
    “若朕什麽都不做,就隻能坐以待斃,這些士兵已經埋伏到了京城中和京城周邊,眼下已經到了該冒險的時候。”
    林望甫一臉不解,用指引的話問道
    “皇上的意思是和哪一位合作?”
    皇帝目光看向窗外,沒有即刻回答,似乎是在想跟誰合作勝算更高。
    林望甫開口
    “若是跟大周太子合作,大周太子和大魏是敵對關係,雖然私底下多番明爭暗鬥,但明麵上還算過得去。
    “跟他合作先讓齊王出局,以後和大周太子也免不了一場惡戰。
    “到時候,所有的戰爭便從暗地裏推到了明麵上,如此,我們也不好說自己有多少勝算。
    “若是選齊王殿下,他若殺了大周太子,留皇上安然在的可能不大。
    “因為皇上不在了,他才可以順利登基。”
    “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麽現在便準備了私兵在城外候著。
    “風險也很大。”
    林望甫說完,便低著頭,默不作聲,一副沉思的模樣。
    皇帝聽著這話,心中琢磨開了。
    林望甫分析得十分到位。
    李元齊在周圍設下了兵力,明顯就是要對他動手。
    一旦大周太子那邊得手,他絕對不會放過京城。
    隻要大周太子一死,宮中皇帝再出事,李元齊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李元齊沒有半點要讓他活著的動機和可能。
    但是大周太子不一樣。
    和大周太子已經是敵對關係,但好歹大家都要維持表麵的平和。
    若真的到了最後一步,劍拔弩張,雙方兩軍對壘,大周太子到了京城,那也得有好一陣周旋。
    就像林望甫說的那樣,戰場從暗地裏到了明麵上。
    暗地裏他鬥不過大周太子,明麵上怎麽都還有一線生機。
    如此算起來,他跟大周太子合作勝算會更高一些。
    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心中很快就有了定論。
    至於大周太子的兵,他半點都不擔心。
    一是邊境太遠,二是大周太子若帶著兵大舉進京,意同謀反。
    不僅給了他名正言順打回去的借口,而且大周太子還會被天下人所恥笑,大周太子一定不會這樣做,要不然也不會等到現在了。
    所以他確定,跟大周太子的結局,就是大周太子回京,雙方在明麵上來打擂台。
    皇帝做了決定,長舒出一口氣。
    “就選大周太子,不過……如何合作,大周太子又如何會同意合作。”
    林望甫也麵露難色。
    隻開口道“我們現在跟大周太子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護住京城。
    “齊王離開的時候,特意交代,他人離開京城,但是名義上他還在京城,還在齊王府,被關了禁閉。
    “微臣之前覺得,齊王此舉的用意,是為了迷惑大周太子。
    “但是現在感覺,或許並不是。
    “因為京城的消息,沒有那麽快傳到邊境,他們是快馬加鞭一路疾馳去到安城,等他們到的時候,京城的消息一定還沒有傳過去。
    “所以就不存在這個消息是為了迷惑大周太子,而是為了迷惑皇上。為他後麵的行事做準備,若不然,這一出實在是多此一舉……”
    林望甫一口氣說了一堆的話,現在消息還沒有到邊境,這裏是他自己說的。
    太子妃在信裏交代了,這個時候,有什麽說什麽,最好是模棱兩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隻要能加深皇帝對李元齊的厭惡和忌憚都可以。
    因為這件事有漏洞。
    比如哪怕皇帝什麽都不做,按照事情進展,李元齊現在去了安城,和大周太子對上,大周太子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殺了李元齊。
    比如邊境是大周太子的地盤。
    比如大周太子也一樣希望皇帝能死,若有李元齊在前麵衝鋒陷陣,對於大周太子來說,是更好的事情。
    人隻有在感覺到極度危機的時候,才容易一葉障目,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作出錯誤的決定,錯誤的判斷。
    這樣的錯誤,當時不容易發現,但是在事情的危機過了,就會很容易察覺,今日他一番話,處處都是漏洞。
    邏輯和因果關係上都不通。
    他剛剛從進大殿開始,到現在說的話,把整件事情串成了一條線,聽起來十分合理,也充分調動了皇帝最怕的心事,從而指引皇帝
    走到他們想要讓他走的那一步。看到他們想要讓他看到的東西。
    若是平時,如此偷梁換柱的說法,自然不能用,因為後麵不能自圓其說。
    但是現在不一樣,皇帝沒有發現真相的機會了。他根本等不到危險解除的那一日。
    “現在齊王已經離開,皇上得盡快做決定才是。”
    皇帝皺眉“那該如何做?”
    林望甫“想要和對方合作,主要就看對方想要什麽。
    “他想要的,我們便給他。他想要大周,我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但是卻可以在表麵上蒙蔽他。
    “我們跟大周太子鬥了這麽久,都是在暗地裏背著行動,無論是他對付我們的事,還是我們對付他的事,皆是如此。
    “說明起碼在表麵上,大周太子也不想跟我們撕破臉,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皇上,微臣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皇上聽聽行不行,若不行我們再想別的,若可以我們就這麽辦。”
    皇帝看向林望甫“說。”
    林望甫開口道
    “皇上,既然大周太子想要恢複大周的國號,那皇上不妨寫一封退位讓賢的詔書,表示隻要大周太子平安歸來,皇上便可退位做太上皇,把這江山讓給大周太子。
    “為了讓大周太子相信皇上的誠意,誘使他回京,皇上還可以寫一封罪己詔,說明當初大周天子遇害的真相。
    “大周太子會不會感念皇上的真誠不好說,但起碼給了他麵上一個絕對好下台階的理由,隻要他還不想跟皇上正麵對上,他就一定會接受皇上的好意,也一定會回京。
    “等他到時候入了京,是死是活,一切都由皇上說了算。
    “等他發現這是一個局,便已經晚了。
    皇帝琢磨著林望甫的話,臉上並不情願
    “但若朕這樣說,以後跟天下人如何交代?”
    林望甫開口“皇上,等大周太子不在了,退位書自然做不得數。至於那封罪己詔,到時候隻說是大周太子自己發出來的。
    “皇上對大周天子確有愧疚,知道大周太子對皇上有誤會,便沒有及時澄清。
    “皇上,成王敗寇,隻要最後贏的是皇上,如何對百姓交代,史書如何書寫,都是皇上一句話的事情。
    “現在重要的,是要解除皇上的困境,是要大周太子消失。
    “為了大局著想,皇上便受些委屈,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被冤枉,又有多少人被平反,能贏到最後,才是我們唯一要在意的事情。”
    林望甫一邊說一邊看向皇帝,見皇帝還在猶豫,多補充了一句
    “皇上,退位詔書一下,齊王無論如何都不敢對皇上動手,因為隻要皇上出事,大周太子就能名正言順的登基,他不僅不能動京城,還要護著京城,隻有皇上在,才有改詔書的可能。”
    皇帝聽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長長的吐出來
    “愛卿說的是,朕,這就寫。”
    皇帝走到案台前,提起筆略想了想,便開始寫。
    一封退位詔書,一封罪己詔,寫完之後,蓋上了皇帝的大印。
    而後交給了林望甫。
    林望甫雙手接過
    “皇上,大魏必定千秋萬代,延綿不絕。”
    皇帝“好好去辦,等一切事了,朕絕對不會虧待了林愛卿。”
    林望甫低頭躬身,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
    “是,多謝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