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個窩窩頭

字數:3771   加入書籤

A+A-


    在肚子傳來的抗議聲中,許毅終於來到了桌前。他先大口喝了幾口水,試圖壓製住肚子的饑餓感。他都記不起來什麽時候曾有過這種挨餓的感覺了。
    既然餓得睡不著,那他就決定出去找點吃的。當他走出房間時,看見那個大個子仍然守在門口。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他的名字——石頭。
    “石頭,你過來一下。”
    “隊長,有什麽事嗎?”石頭問道。
    “你身上有沒有吃的?”
    許毅的肚子發出咕咕的叫聲,仿佛在訴說著他的饑餓。
    “隊長,我們現在真的沒有糧食了。”
    石頭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黃黃的東西,上麵還帶著點綠,看起來有點詭異。
    “這是什麽?”
    許毅看著那東西,心裏有些不安,“能吃嗎?”
    他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看起來像是現代的雜糧窩頭,但是為什麽是實心的呢?他用手捏了捏,感覺硬邦邦的,真讓人倒胃口。然而,他現在已經餓得顧不了那麽多了。他覺得,隻要是能吃的東西,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嚐試。即使是大便,他可能也會毫不猶豫地吃上一口。
    “能吃!”石頭肯定地回答,“這是玉米麵參雜樹葉做的窩頭,隊長你放心吃吧!”
    許毅聽了石頭的話,心中稍微安心了一些。他接過窩窩頭,一口咬下,突然感覺一陣強烈的食物的纖維感,差點沒崩了牙齒。他費了好大的勁才將這塊難以咀嚼的食物吞了下去。
    有了第一口的體驗,他的饑餓感更加明顯了。他再次咬下一口,這次他下意識地嚼了兩下,一股獨特的口感從口腔中擴散開來。那是玉米和樹葉混合的味道,沒有一絲鹹味,隻有渣渣和苦澀的味道。盡管如此,他還是以一種幽默的態度接受了這個食物,默念道:“生活要有儀式感!”
    他一邊嚼著窩窩頭,一邊用手比劃著:
    “你知道嗎?這個窩窩頭吃起來就像是在啃生活的骨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但是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人生味道啊!”
    旁邊的石頭忍不住笑了起來,聽到石頭的笑聲,許毅也忍不住笑了出來。這個幽默的隊長,總是能在最困難的時候為大家帶來歡樂和驚喜。
    他不再開玩笑,也不再咀嚼這“美食”,直接三下五除二地吞下了整個窩窩頭。
    有了這個窩窩頭,許毅的肚子舒服了一些,但饑餓感也隨之變得更強烈了。
    “還有沒有?”他問道。
    “沒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糧食了。”石頭回答道。
    “真的沒有了嗎?”許毅有些不信。
    “真的沒了,明天還不知道怎麽辦呢。”
    許毅心中一驚,這開局實在太過艱難了,難道他的結局就是餓死嗎?不行,他得想辦法解決糧食問題。
    許毅抬頭又看了一眼那個瘦弱的身影,一個曾經魁梧高大的男子,現在隻剩下皮包骨的骨架,讓人感歎不已。幸運的是,他的精神狀態還不錯。
    由於實在沒有吃的了,許毅也不再費舌,開始在村子裏四處逛蕩。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一片建築工地。修繕房屋現在已成為重中之重,如果天黑前不能完成,夜裏的寒風能把人吹得懷疑人生。
    村民們和戰士們都在揮舞著雙手,用鐵錘、鐵鉗、鋸子等工具進行辛勤的修建工作。他們並肩作戰,艱苦奮鬥,為了盡快完成這個任務,每個人都拚盡全力。
    修繕房屋一般都是用土坯或石頭砌成的,屋頂是用茅草或瓦片覆蓋的。因為土匪的破壞,房屋燒毀嚴重,需要仔細地修補和加固。村民們先把燒壞的牆壁和屋頂清理幹淨,然後用新的土坯或石頭進行修補。在修繕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協同作業,場麵十分熱鬧。
    大部分人穿著塞了破棉絮打滿補丁的衣服,滿臉塵土。他們用力地敲打著土坯或石頭,聲音此起彼伏。在他們的努力下,房屋逐漸恢複了原來的模樣。
    修繕房屋的過程中,大家還一起燒火烤幹土坯和石頭,保證修房的質量。天漸漸暗了下來,火光映照著大家的臉龐,形成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勞動畫麵。
    許毅看著這些修房的村民,不僅在用自己的雙手為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也用自己的勞動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不由感覺到勞動人民的偉大,自己也加入到勞動大軍中。
    許毅一邊努力地勞動,一邊與眾人交談,試圖了解更多關於村子的情況。他的大腦在飛速運轉,思考著如何找到食物,生存實在是不易。
    村子裏肯定是沒有糧食了,現在正值青黃不接的季節。經過一個冬季,老百姓家裏也沒有多少存糧。大多數人平時都盡量躺在床上,盡量不浪費體力。畢竟外麵的景象一片枯黃,野菜和樹葉都被冬天消耗殆盡。
    大部分家庭隻能用僅有的玉米麵或紅薯粉,摻上秋天摘的野菜樹葉來做窩窩頭。他們一天隻吃一頓,而那些貧苦的老百姓家裏隻有一件棉襖,誰出門誰穿,外麵的天氣真的很冷。
    當許毅的部隊抵達這裏時,他們得到了開明的村長秦友德的接待。起初,老村長秦友德也是因為不敢得罪帶著槍的部隊,才代表全村與工作隊打交道,一心隻想讓他們盡快離開。按照當時的普遍做法,他們通常會貢獻一部分糧食以換取暫時的安寧。
    然而,作為秦家村最大的地主,秦友德家並沒有多少餘糧。他們擁有的土地不到200畝,而每畝的產量非常有限,一畝地的收成不到200斤,而最高產的高粱和穀子也僅有200斤左右。當然,這裏的“一畝”相當於現代的0.9216畝。
    作為一個小地主,秦家沒有後台可依靠,因此他們老實地交出租子並扣除人工等費用後,也落不到多少收益。另外,作為秦家村的族長,秦友德每年還要救濟族人,所以他們的日子也過得非常拮據。
    工作隊來到這裏已經快一個月了,他們每天到附近的村莊進行抗日宣傳,鼓動老百姓參加抗日。然而,效果並不明顯。老百姓們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因此對於宣傳和鼓動並不太在意。
    至於招募新兵以擴大隊伍的事情,八路軍本身也麵臨著食物短缺的問題,因此即使有年輕人想要參軍,許毅也不敢輕易接收。因為這個原因,他們這個月隻招收了五名新兵。其中三人是一名獵人,他們以打獵為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隊伍的戰鬥力。
    另一個人是村長的侄子,這是村長為了支持八路軍抗日所做出的表現。這不僅是許毅這個月最大的成就,而且也是他經過不懈努力才讓村長支持自己的子侄參加抗日。同時,由於村長侄子的加入,他們隊伍的規模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而且村裏的老百姓也更加願意接納他們。
    最後一個來到秦家村的人是一個流浪者,他因為饑餓而活不下去了。如果不收留他,他可能就會餓死。但是,在昨天傍晚的戰鬥中,工作隊成功擊退了土匪,卻也造成了一死一傷。死去的人就是那個流浪者,而受傷的人則是許毅。事實上,如果許毅沒有穿越過來,原主也會因為負傷而死去。
    這個事件讓許毅意識到自己的任務是艱巨的,他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保護這個村莊和村民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