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戰前準備

字數:5503   加入書籤

A+A-


    一個星期後,溫老運終於同意支付贖金來贖回溫子東,交換時間為三天後淩晨,地點在虎頭山山溝坳。
    許毅意識到和鬼子再次開戰的時候到了,也沒法再苟了,雖然時間還有點倉促,但是再苟的話就真的成狗了。
    許毅馬上召開戰前動員會議,讓排以上指揮員和後勤幹部參加。
    許毅要求各部門匯報現在的家底和準備情況。
    首先副隊長程立本匯報:
    “隊長,現在虎頭山駐地的防禦陣地隻完成一半,這些天再抓緊建設,保證三天後完工。”
    “防禦陣地很重要,但是要保證質量,進山口和二道彎的工事三天內必須完成,大平台裏的坑道現在無法完成,但是上麵的表麵陣地要更堅固,我們準備在二道彎那邊必須阻擊日本人二天時間,所以時間還有,必須更完善。
    還有把從二道彎上山的小道給封了,別再讓鬼子偷襲了,當然必須保證我們自己要用時還能用。各村的民兵建設情況怎樣?”
    “現在已經有十五個村子加入了民兵建設,基本上都組建了十人左右的民兵,第一批培訓的村民培訓班的士兵現在一人負責一個村民兵的前期訓練工作,第二批的人員也在培訓中。
    新兵訓練基地的新兵一直在增加,除了補進部隊的,加入後勤部門及護衛隊的,在訓新兵有四百多人,主要是新加入村莊的村民和上次俘虜的黃協軍。”
    “各村的地道情況如何,如果鬼子到村莊裏搶人搶糧能不能自保或躲藏。”
    “可以,各村民兵都在路口安排了警戒人員,鬼子進村前會得到消息提前進山,而且各村的地道也開始挖了,最多半個月就能簡單的藏些人,要達到能藏能打的程度至少要半年多。”
    “好,匯報一下各排的人員補充和訓練情況。”
    一排長代表其他三個排匯報:
    “一、二、三排補充了一批新兵,每個排現在共有十個班,每排九十五人,80%戰士槍械齊全。”
    順子站起來匯報:
    “警衛排已經補充完畢,三個班三十一人,槍械齊全,隨時可以參加戰鬥。”
    接下來石頭和趙芝慧紛紛匯報匯報。
    “偵察排現在三個班三十一人,槍械齊全。”
    “火力排五個班五十人,二個機槍班六挺機槍和二個炮班裝備三門迫擊炮、二個擲彈筒。一個淄重班,裝備三頭騾子。”
    “分隊直屬女兵排五個班(一個炊事班、一個醫護班和三個女兵班),槍械齊全。
    還有一個一百多人的守備隊,三百多人的新兵隊以及二百多人的民兵大隊,缺乏武器。”
    許毅心裏一盤算,嚇了一跳,不知不覺間,一線部隊、二線部隊和新兵加起來超過一千人了,難怪老程最近老是在自己麵前嘮叨糧食的事,他定了定心神,命令道:
    “新兵要加緊訓練,這次戰鬥都要參加,感受一下戰鬥的氛圍。”
    “一、二、三排負責山腳下、二道彎和大平台的阻擊,火力班進駐暗堡配合,偵察排前期負責偵察鬼子的情報,戰鬥打響後在外圍打遊擊,自由發揮,民兵負責組織各村老百姓撤出村莊,其他人負責把贖金運上山,這次我們要利用有利地形給鬼子來頓大餐。”
    會後趙老突然找上許毅:
    “許隊長,上次你要求我們研製的武器,最近有了重大進展,或許對這次戰鬥有幫助。”
    後勤大院早就搬到了虎頭山的溶洞裏,不過人員基本上是不允許出來的,要出來也不會走虎頭山山寨上,物資和材料的通道都是另開辟的道路,從山崖上吊下去。虎頭山山上這邊反而變成了緊急通道。
    兩人來到虎頭山山後的空白地段,空地上放著一個發射架樣子的東西,上麵架著一個1米長的彈頭和四米多長的導向杆,大概有四米多長,許毅來到近前,武器外形和自己看過的圖片裏的康格裏夫火箭有點相似。
    想到這是自己槍械所仿製的第一款武器,不由得心潮澎湃,這是從零到一邁出的第一步,很有曆史價值,暗暗後悔怎麽沒有想到搞個照相機來把這一幕拍下來留個紀念呢。
    許毅激動的對趙老不停的說謝謝,這一刻他感到自己的聲音都在顫抖,好不容易鎮定下來:“趙老,這個火箭發射過沒有?”
    “這個火箭彈頭長1米,直徑0.1米,裝黑火藥10公斤,導向杆4.5米,設計射程2公裏,正準備試驗呢,馬上要打仗了,希望能趕得上這次戰鬥。這次做了兩支試驗。”
    “那就開始吧!”
    趙老招呼一聲,過來兩個中年人把架在架子上的火箭重新檢查了一遍,然後請示是否點火,許毅拉著趙老躲進旁邊的掩體內,示意可以點火。
    隨著一聲尖嘯,火箭彈拖著長長的紅色尾焰呼嘯著撲向遠方,許毅的目光一刻都舍不得離開火箭彈,火箭彈在前方偏左方向1500多米的地方爆炸。
    許毅快速跳出掩體跑向火箭彈爆炸的地方,來到爆炸點,他開始評估爆炸的效果,火箭彈落地處形成一個淺淺的坑,火焰呈發散形向四周擴散,在地麵上燃起熊熊大火,火焰燃燒的麵積超過100平米,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威力也小很多,主要還是依靠火焰殺傷,而且離設定的目標偏離有點遠,看見趙老已經來到身邊:
    “趙老,這個殺傷力有點差,是不是在彈頭裏加點彈片或者磷粉之類的助燃劑,還有這個偏得有點遠,是不是減少點火藥,把射程降低點,增加點準確度。”
    趙老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
    “對啊!我怎麽沒有想到呢,我馬上改,第二個火箭的裝藥隻有8公斤,設定射程1.2公裏,我再試試。”
    經過改裝火箭彈和調整發射架,第二根火箭很快就裝上發射架準備發射。這次準確程度要好些,方位沒有偏離,不過離目標超過了100米,在1.3公裏處爆炸,最重要的是爆炸威力增加很多。
    “這個火箭還是不能定型,估計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調整,誤差在30米以內才行,否則命中率太低。”
    “估計很困難,火箭彈本來就靠數量取勝,而不是精度,除非改進這款火箭彈才行,目前做不到,還有火藥和彈片還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
    “好吧,那就再改進一下導向杆吧,可以參考迫擊炮的炮彈,將導向杆改進一下。多生產幾個發射架和火箭彈,在戰場上檢驗下實戰效果,煉鋼的工程師找得怎樣?”
    “已經聯係上一個,不過他現在隨著原來太原鋼鐵廠的技術員被閻主席撤退到後方了,去找的人反映他全家的生活並不好,閻主席丟失了山西大部分地區,沒有更多的資金來養這些技術人員,但也不能放這些人走,防止被日本人抓去為他們製造武器,所以隻給很少的生活費養著,隻能保證不餓死,一家老小過得都很苦。”
    “我聯係上我的一個徒弟,我想請許隊長送些資金給他,讓他做做這些技術人員的工作,偷偷安排一些盯得不緊,不太重要的技術員來這裏。”
    “可以啊,我會和老程說的,安排一些人專門做這些人才的工作,您放心。”
    說實在的,若沒有係統,他打死也不能現在就打這些人的主意,畢竟沒有係統,連他自己都要考慮能不能生存下去,怎麽可能將這些技術人才置於險地呢。現在不同了,他可以考慮發展一下後勤了,至少現在他有信心能打敗日本人。
    趙老又拿出一支槍,這槍許毅一看就知道應該是後裝線膛槍,“米尼步槍?”
    “對,煉了部分廢槍管製作了幾支槍管,先做了兩支後膛槍來試試。”
    兩個試槍員上前來,拿著槍,邊操作邊大聲喊著:
    “一、扳開彈膛下方的擊錘!”
    “二、轉動槍右邊的曲柄,將彈膛外旋立起!”
    “三、檢查彈膛底部火門!”
    “四、將紙殼內的發射藥倒入彈膛。完成裝填發射藥!”
    “五、塞入彈頭!”
    “六、轉動曲柄,彈膛回位,嵌入槍管,完成閉鎖!”
    在試槍員的口令下,試槍員又采取臥姿進行裝填、發射的全套動作。
    許毅發現這槍能夠打出一分鍾四發,五十米的靶子,四發還是能中一槍的成績。
    趙老在旁邊介紹道:“這槍是基於佛郎機的子銃原理設計出來的新槍,同曆史上出現過的卡曼爾萊德(ka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爾萊德槍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擊發,仍舊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從卡曼爾萊德槍的線膛變成了滑膛。
    曆史上,卡曼爾萊德槍算是一款比較悲催的步槍,列裝的時候,德萊賽擊針槍已經出現,而且產量很低,總計幾十款改進型,但是產量卻隻有四萬多支,至於裝備的軍隊範圍更是隻有挪威陸海軍和瑞典海軍裝備。
    但是,生不逢時並不代表著卡曼爾萊德槍的性能不好。相反,它所特有的設計和裝填方式與德萊賽擊針槍相比,雖然速度慢,但基本解決了後膛漏氣的問題,使卡曼爾萊德槍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優於德萊塞針槍。
    1861年比利時舉辦了一場高精度軍事步槍的射擊競賽,結果證明參賽的卡曼爾萊德m1860是當時最精準的步槍之一。卡曼爾萊德槍早期使用球形彈,後來采用錐形彈,1855年後全部型號改用米尼彈。
    現在我們還不能生產火帽,也不能給槍管拉線膛,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這批軍工廠的技術人員到了就有人會製作火帽,而且拉線膛的機械可以用木工做簡易手動車床拉,慢慢的想辦法用機器拉,沒有什麽難度。”
    “好,好,不容易啊,現在部隊有一半人沒有槍,能做出這種符合我們現在工業的槍太不容易了,我要給你們請功。”
    許毅激動的說。
    “這種槍在中國就要有中國的名字,那就叫抗戰一型,希望把這槍再改進後大規模生產。現在再生產幾支,爭取趕得上這場戰鬥。”
    趙老先生很激動,感覺到很自豪,忙不迭的說好。
    許毅交代完畢後就直接回到駐地,畢竟日本人馬上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