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觀望
字數:3159 加入書籤
小娘子一拖三,嫁給傻夫奔小康!
地動後的韓家村徹夜未眠,許多人還在睡夢中就被壓在了廢墟之中,這個時候反而住茅草房的人家傷亡最輕。
李姝一直過了很久才想清楚當時那些反常的現象,包括大小花那段時間不合常理的行為,應該是動物最先預知了大地動的來臨,所以四處逃竄,獵戶上山才會發現無獵可打的情況。
而大小花原本可以根據動物的本能直接一走了之,但是它們沒有,而是返回來陪在韓旭一家身邊,它們不會說話,所以隻能用半夜把人擾醒的方式來提醒韓旭一家時刻保持清醒。
誰能想到韓旭當年一個小小的舉動,竟讓這兩隻花豹記了一輩子,就這樣接二連三的救了他們一家一次又一次。
韓冕的傷勢不算很重,但是當時如果沒有及時被救出來就兩說了,地動發生時,他已然熟睡,他是被一根掉落的小椽子給震醒的,緊接著青磚瓦片紛紛砸落,一根頂梁柱的掉落生生堵住了門口,想要跑出去根本來不及,所以韓冕隻能抱著被子躲到床底,用厚實的棉被裹住自己。
村裏並不都是青磚瓦房,還有一些土坯房和茅草房,所以在地動後能騰出手去幫著救人。
王翠山一家便是如此,他們家本是打算年底蓋新房的,到時候夫妻倆用這幾年攢的錢蓋兩間結實的青磚瓦房,這次死裏逃生之手他們反倒覺得土坯茅草房也沒什麽不好的了。
最令人唏噓的是村裏一對年輕夫妻和老人一向不和,夫妻倆霸著兩間青磚大瓦房,把老人趕到牛棚裏去住,正是這舉動,讓夫妻倆在大地動中喪生,刨出來的時候倆人身體都僵了,而兩個老人則因為牛棚簡陋,在大地動中躲過了一劫。
世人都說這是夫妻倆不孝順的報應,可是那兩個老人估計比起兒子兒媳在大地動中喪生寧願餘生都住在牛棚裏。
每當李姝看到村裏因為親人喪生而哭得傷心欲絕的人時,她一方麵是為那些人感到悲傷,另一方麵則在感慨大小花對他們的又一次救命之恩。
地動過後,韓家村地界內出現了一條貫穿農田和村後山的大裂縫,最寬的地方約五丈,最窄的地方則不到兩尺,始於安寧河河岸終於後山,深不見底。
最為麻煩的是大裂縫將村裏大部分上等水田貫穿,導致所有水田一夕之間幹涸,水全部順著裂縫溜走了。
要想保證今年的水稻能夠吃水,隻能沿著裂縫邊緣重新築田埂。
一邊是不重建就沒有地方住,一邊是不趕緊築田埂地裏的水稻就得旱死,就連原本渡到水田裏灌溉的引渠也生生被裂縫攔腰截斷,隻能想其他的法子將引渠接起來。
那溝壑實在太深,根本無法用人力填平,所以村人想了一個法子,在距離溝壑三尺遠的地方釘上木樁,以此來提醒路過的人此處有危險。
而原本還算完整的田地被一條溝壑強行劃分得四分五裂,幾乎遇到溝壑的地方全部新築了田埂。
韓家村和附近的幾個村子都遭了殃,但是尤以韓家村的情況最為嚴重,其他地方都沒出現如韓家村一般的大裂縫。
而鎮子上聽說也是有震感的,隻是那點震感並不足以讓鎮上的房屋倒塌,除了一些年久失修本就搖搖欲墜的危樓。
而村裏較為年長的老人看著那條深不見底的溝壑,眉頭始終舒展不開,聽老一輩的人說這是大地發怒了,沒有人去填埋是合不上的,這個口子反而會越撕越大。
那麽深的裂縫,是有可能吃人的,若這條裂縫剛好開在村子上,若這條裂縫再開大一些,那他們整個村子都會在一夜之間悄無聲息地消失。
所以在大家都準備重新建房時,有些人家因為這些傳言起了舉家搬遷的念頭,他們不確定這次好不容易把房子起好了,下一次大地動會是什麽時候。
與其在一個已經發生過大地動的地方建房,不如找一個從來沒發生過地動的地方生活不更為保險嗎?但是舉家搬遷的能力並不是家家都有的。
大家猶猶豫豫,重新建房的進度拖拖拉拉的,村長也因為這些隱患去和官府的人溝通過,不過一場波及麵不大的地動,也沒死幾個人,其他村子就沒有那麽多麻煩事,怎麽就你韓家村事兒那麽多,不出所料,官府本根沒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對於這個事情李姝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們鎮子上的首飾鋪並沒有受到影響,雖然鋪子不大,但是擠擠一家人也是夠住的,所以在村裏重新蓋房的事情倒是沒那麽著急。
韓旭第一次和李姝意見相左,並且極力勸阻李姝把村裏的房子重新蓋好。
“蓋。”
韓旭看著化為廢墟的家目光堅定,似乎是鐵了心要在原址上蓋房。
“什麽呢,咱們一家去鎮子上生活不好嗎?”
問這話的時候一家人正在廢墟裏把能用的東西扒拉出來,順便把能用的青磚碼放整齊。
“蓋,沒有,危險。”
韓旭說的尤為篤定,李姝猜測著他話裏的意思,他是說這裏以後不會再發生大地動了嗎?
雖然沒有立馬下定決心,但是李姝到底是把韓旭說的話放在心上了,方正現在天氣不冷,再不濟他們還可以一家去鎮上的鋪子裏將就幾天,這重新蓋房的事情李姝再觀察觀察。
整整十天過去,除了有幾家去外地投奔親戚去了,剩下村子裏的人家硬是沒有一家帶頭先蓋房的,更多的人家則是把之前廢墟裏能用的東西倒騰出來,在原址上隨便搭了個能用的簡易茅草房,晚上能有容身之處就好。
大家這麽做一方麵是害怕大地動會卷土重來,若真如此,蓋好了也是白忙活一場,另一方麵大家都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也想看看最後還有多少人家會留下來,如果到最後沒幾戶人家留下來,那他們也沒必要留在這個地方。
有時候人判斷危險的方式往往不是憑自己的直覺,而是通過觀察身邊同類的表現以此來印證自己心中所想,最後所做的決定也不過是從眾心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