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營建東都,疏通大運河!

字數:3736   加入書籤

A+A-




    皇上打算營建第二個京師都城了,為了選址,他找來了先帝修建大興城的宇文愷。宇文愷字安樂,號名父公子,出身於鮮卑武將功臣世家,自幼博覽群書,有精巧構思,深諳曆代典章製度和多種工藝技能,負責規劃和興建了大興城,一舉名揚天下。
    宇文愷向皇上建議選址在洛陽城。洛陽古稱神都、洛邑、洛京,洛陽居天下之中,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自夏朝至大隋時期,都有不少帝王將洛陽設為都城,尤其東漢時期,更是達到了鼎盛。
    皇上聽從了宇文愷的建議,並親自率領隨從,親自巡視了洛陽城。他登上邙山俯瞰整個洛陽城,洛陽橫跨黃河中下遊南北兩岸,地處伊洛盆地,這個盆地由洛河與伊水衝積而成,北臨黃河,四周群山環繞,地形勢態東西平坦,易於防禦。
    皇上親自巡視之後,立刻回去召集眾臣商議,皇上和宇文化及、楊素等的提議,當然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洛陽作為中原核心,西控突厥、東撫齊魯、北定遼東、南接淮揚,而且“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這個地方隻有洛陽城。
    眾臣聽後,也都十分讚同。畢竟,如今四海平定,國內平了漢王之亂,也是安享太平,再加上有高祖皇帝的開皇之治,也確實有這個實力。
    皇上楊廣對洛陽作為都城,十分滿意。於是任命宇文化及、楊素為洛陽東都工程的首領,負責一切建築事宜,並任命宇文愷為大將,輔佐宇文化及和楊素實施建城事宜。為了保證充足的勞動力,楊廣當即決定,每個月在全國征討奴役共二百萬人,奔赴洛陽修建都城。
    遙想當年,秦始皇帝修建秦陵,征集七十萬民工,用了三十九年,而皇上楊廣為了早日建成東都洛陽,盡早遷都,每月征集二百萬民工,隻用了一年,浩大的工程,東都洛陽就修建完成了。
    竣工後的東都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廛河,洛水橫貫其間。整個洛陽城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同時在洛陽附近修建顯仁宮,在洛陽西築西苑。城內置山、海、湖及水榭、亭樓、台觀、殿閣、宮院等。為保證都城供應,他還修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之一含嘉倉。
    至此,皇上楊廣,終於很快就完成了西都長安,東都洛陽的偉業,掀開了他兩都皇朝的曆史篇章。
    整個東都洛陽城,仿佛隻能用宏大、豪華、雄偉來形容了,宇文化及、楊素、宇文愷等人,揣摩透了皇上的心思,完成了這一雄偉建築,殊不知這裏麵又有多少百姓的血淚,正如後來司馬光的《過洛陽城》所寫的那樣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蕩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悉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一邊忙著修建新城東都洛陽城,另一邊,宇文化及、楊素、宇文愷三人,就和皇上商量著如何巡遊天下。
    之前的天下,各路諸侯爭霸,南北朝對立,戰事頻繁,各地溝通交流很不通暢,後來大隋皇帝一統天下,雖然有所改善,但是依然還是有些堵塞不暢,尤其水路,更是嚴重。雖然先帝在位之時,興修水利,大有改觀。但是先帝奉行節儉,量入為出,投入的不大,自然成效緩慢。
    如今新帝登基,楊廣好大喜功,一時急於求成。無論是巡遊天下,還是貨運物資,水運比起陸運靠馬車、牛車的運輸方式,成本更低,時間更快,因此,打通水上漕運變得迫在眉睫。於是楊廣召集眾臣商議,打算在前朝修建的各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疏浚河道,開鑿出一條橫貫全國南北的人工運河。
    並肩王楊林和一幹大臣,仔細考量一番,也認為出於經濟考慮,可以更好的解決北方糧食的供應問題。同時,從軍事角度出發,還可以在抵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成為戰時,迅速運送兵源、糧食物資的戰略要道。於是也基本都讚成皇上的英明決斷。
    但是,並肩王等人,卻不知道,皇上修建人工大運河,貫通南北,卻也是為滿足隋煬帝隨時巡幸天下的願望。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煬帝下令征調河南、淮北諸郡百姓上百萬人,修建大運河的第一部分——通濟渠。
    從東都洛陽引黃河水南下到江蘇盱眙境內的淮河,使用了陽渠故道、汴渠故道,此外還利用了黃河的天然河道。
    同時,楊廣還征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修建大運河的第二部分山陽瀆。陽瀆利用了東漢邗溝故道,疏浚而成。北起淮水南岸的淮安,南到江都揚州,最後接入長江。
    到了後來,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楊廣又決定在黃河以北再開一條運河,下詔征調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鑿大運河的第三部分——永濟渠,南引沁水與黃河聯通,北通涿郡。
    永濟渠利用了漢代屯氏河、以及三國時期,曹魏開鑿的白溝舊渠等故道,此外,還利用了沁水等天然河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皇上楊廣再次下令,重新疏通和拓寬,長江以南前朝開鑿的運河古道。包括最早秦朝的丹徒運河、孫吳時期所開運河、漢朝以及六朝以來所開的運河故道,建成大運河的第四部分,江南運河,從京口一直到餘杭,全長八百餘裏,渠寬十餘丈。
    至此,曆時六年,橫貫大隋朝南北的人工大運河,才宣告完工。
    為了修建運河,強征幾百萬民工,要他們帶著工具和口糧,去開挖運河。男人不夠,就以婦女補充。惡劣的勞動條件,嚴苛的官吏監督,使餓死累死的民工不計其數,其中十分之四五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
    期間有個傳說,當時有個督工的將軍名叫麻佑,非常殘暴,誰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人們把他看作吃人的妖魔。沿河地區的小孩哭鬧,隻要一聽大人說“麻佑來了”,就嚇得立即止住了哭聲。由此可見,百姓為了修建運河,吃盡了多少的苦頭,流淌了多少血淚。
    皇上楊廣為了盡早完成工程,驅使百姓沒日沒夜的搶工,為此耽誤了農時,多少農家的田地荒蕪了,無數的土地顆粒無收。官府的橫征暴斂,還有殘暴無情的奴役百姓,使有多少妻子成了寡婦,嬰兒成了孤兒,百姓享受了幾年太平的日子,卻又重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繁徭重役的可怕,還有對生存的絕望,致使不知多少人,竟然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因為傷殘者,可以免除勞役,可以避免役死他鄉,故而被稱作“福手福足”。如此慘狀,真是令人聞之汗顏。
    本來由高祖皇帝開皇之治的大隋王朝,在新皇登基之後,由於楊廣偏信讒言,未經深思熟慮,再加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導致河南、山東,江淮一帶,百姓備受煎熬,民怨沸騰,百姓在求生無望的痛苦下,必然醞釀著反抗。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
    而此時的皇上楊廣,正在和宇文化及、楊素等人,商議著如何巡遊天下,以彰顯大隋皇帝的天子威儀呢。
    唐朝詩人皮日休,一首《汴河懷古》,正道出了此中的個中滋味。其詩雲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喜歡一字並肩王楊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字並肩王楊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